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旦  丁未 《现代传播》2005,(2):23-30
本文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大致可分为1984-1992和1997-2002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总量及其规模均不如后一阶段.从译著的内容看,前一阶段主要涉及的有大众传播、传播社会学以及人际传播,后一阶段则多侧重于传播与文化及其系列性教材,组织传播的著作也是在这一阶段被引入.就其翻译的立足点,两个阶段基本类似,即都试图从他们所了解的传播学科的整体图像选择及组织翻译,以此为建立中国自己的传播学科提供借鉴.可是以引进"学科"为宗旨,使得译著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经典的研究专著不多、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传播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创建认知传播学的学科设想,并且从理论溯源、学理建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论证.不过在笔者看来,提出新的学科构想固然符合当下学术界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但是就认知传播学的学科构想和论证而言,却存在诸多学理上的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缺乏基本概念支撑,学科属性定位与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缺乏独立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陈旧.  相似文献   

3.
笔者一直不太认同花太多的精力在追问谁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类的问题上,因为在笔者看来,研究传播现象的本身远比弄清楚由谁创造了这个学科更迫切。当然,可能那些乐意追溯学科创始人的学者认为,从源头着手,可以看出创始者的意图,并以此推论传播学的大体布局。此言大体不谬,但毕竟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会向人们展示,学科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科建制发展的两难境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关闭,以及美国传播学理论创新的枯竭和学术水平的低下,使传播学的学科发展陷入了困局.在施拉姆的推动下,以控制为核心内涵,以效果研究为主要领域,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以个体主义(形式主义)为主要框架,以服务于主流利益团体为价值立场的传播研究范式是美国传播学学科建制的主要特征,这种学科建制理论繁殖力有...  相似文献   

5.
王媛 《编辑之友》2016,(8):76-79
编年史类著述往往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基础建设工程,然而传播学编年史类著作始终受到争议和质疑,书写传播学科编年史陷入了一种方法论困境.文章从学科研究的界定和思想演化的连续性等问题入手,探讨传播学科编年史的书写困境及可能的突围途径.  相似文献   

6.
信息行为论——受众研究的一种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行为论”是近年来受众研究方面的前沿理论。这种理论不是从传播学产生发展而来,而是在传播学与社会信息学的学科交叉中形成的,归属于日本独到的社会信息学理论体系中。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对于各种新的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显得力不从心,信息行为论则为我们解释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李彬 《军事记者》2002,(1):52-53,55
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是一门探讨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成为显学。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传播事业包括新闻传播上的发达,也与其传播学的兴盛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1997年,传播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目录,与新闻学同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2001年,经过学科调整,传播学与新闻学又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如今,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所属的四个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都以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基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状况,本刊特开设了这个大众传播学的通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主讲,一共8讲目的在于普及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提高我们的新闻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际传播在西方已经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支柱分支学科,其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方面都功勋卓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际传播始终难以成为一门学科。本文从清理地基——理解人际传播的核心概念开始,探讨了我国在人际传播学科化方面的障碍以及学科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研究历史、学科发展、理论构建以及研究方法等多重维度详细论述了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科构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通过与西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对比,在反思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学科发展前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殷晓蓉 《新闻大学》2012,(2):54-59,53
自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传播学登上历史舞台,“传播”一词也成为一门新学科的研究对象.“传播”从神秘的、日常的用语逐渐过渡到学科用语,其间历程与主流传播学研究地位的确立,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在这一语境之下,传播研究明确地朝向经验主义发展,它与作为其诞生地的美国社会科学的总体转向趋势相吻合,主要依据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对现代传播的行为效果——尤其是对个人的行为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传播学是出版学与传播学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交叉、边缘、应用性的新兴社会科学,同时具备综合整体性、开放发展性、依附互补性的学科特点.其学科地位在与上位学科(出版学、传播学及信息科学等)、分支传播学、分支出版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得以确立.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本身的互动中生发出独特的出版传播研究方法.学习与研究出版传播学有助于出版理论建设并推动出版学学科建设,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传播现象并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有助于解决出版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并提高出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稿为2007年9月作者给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做的入学报告大纲一、传播实践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学习很重要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而首要先要努力体验各种职业传播活动,从具体的传媒活动要求出发,感觉需要学习什么。没有实践,很难想象新闻传播学是什么。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相似文献   

16.
赵志安 《现代传播》2019,(10):91-97
在认识传播和音乐传播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传播学、音乐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视角出发,分析作为信息传播、社会传播、艺术传播以及系统传播的一种特殊类型,音乐传播实践活动的传播规律以及音乐传播理论范畴的学科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费郁红 《编辑学报》2007,19(6):410-412
作为科技期刊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科技期刊传播学研究是21世纪科技期刊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以科技期刊传播学原理、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研究等6个研究层面构成的科技期刊传播学的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2014年4月"全国首届认知传播研究高峰论坛暨认知传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成功召开,开启了建构认知传播学新学科的新纪元,使认知传播学成为新兴的融合学科受到广泛关注。认知科学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带头学科之一,融合传播学科,探索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兴媒体的发展思路和研究视野,同时运用到教育领域被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