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更强调记者责任和舆论引导力如今,微信、博客等新媒体信息越发活跃,每个个体不仅可以经济便捷地接收获取信息,也可以经济快捷地以多种方式制作传播信息,参与新闻生产,进行“信息传播”。“草根新闻”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欠缺、新闻资源有限等缺陷,也开始“使大众媒体时代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性媒体时代”。但,这之于当下的记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当下新媒体平台为背景,讲述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特点,新媒体平台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存在许多特点,舆论传播速度快,传播制造舆论主体多元化及泛娱乐化现象等。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相较于传统平台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在舆论引导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新闻社会共识度低,舆论情绪化现象严重,“虚假民意”现象和资本逐利下的“泛娱乐化”现象等都影响着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面对这样的现象,本文提出,在新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媒体加强平台监管机制,个人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使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呈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大众传播属性更加深刻。分众与小众传播体现出新媒体传播的专业性,新媒体的人际传播特质耐人寻味,新媒体舆论有与传统媒体舆论大相径庭的舆论传播特点。分析新媒体传播理论与传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可以发现,新媒体对传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表现出“扬弃”,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发扬,或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谢加书 《中国出版》2014,(19):46-49
新媒体舆论是网民通过新媒体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而形成的有倾向性的意见,是网民民意的体现。与新媒体舆论相关的是传统媒介舆论等,“媒介舆论是指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舆论。它包括各种传播媒介,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刊登的言论、来信、社会讨论、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1]媒介舆论和新媒体舆论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新媒体舆论的主体是网民,没有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多变。而媒介舆论载体是传统大众传媒,媒介舆论主导权掌握在把关人手中。同时,新媒体舆论和传统媒介舆论之间体现为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关系。民众意见可通过新媒体形成新媒体舆论,新媒体舆论逐步壮大,被党报党刊等关注,就可转化为媒介舆论,二者合二为一。当然,媒介舆论受到压力,也可能在新媒体中兴起,变为新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5.
徐芳 《新闻传播》2013,(12):123
新闻编辑是媒体工作中重要的岗位,他们承担着对信息的筛选、加工以及发布等任务,在引导社会舆论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编辑只有增强责任意识和引导意识,才能对传播内容和形式严格把关,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文章探讨了新闻编辑应该如何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正确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让网络成了舆论的主战场,网络舆论以病毒式的传播模式,让任何一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相关社会问题、政府工作、党的政策等信息,传统媒体在这样一个新闻舆论时代,必须转变传统、落后、自上而下以及一些忽视受众诉求、不切合实际的报道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引领舆论方向,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新闻宣传与新闻舆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新时期新闻舆论的影响因素,论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舆论时代的理论转变,以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斌 《青年记者》2016,(9):20-21
当前,媒体间的资源竞争、受众竞争、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新媒体、新技术快速改变着传播渠道和互动方式,社交媒体形成的舆论场对主流媒体舆论场带来不同程度的消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面对这些新挑战,很多媒体和媒体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也对媒体定位、社会功能、传播导向、发展模式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出现了政治信念不坚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新媒体恐慌等问题和倾向.如果不及时厘清这些模糊认识,有些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有可能导致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不仅会在新媒体的挑战中失掉舆论阵地,还会给党和国家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在当前的新媒体、“互联网+”时代下,应对原有的传播新闻舆论的方式进行更新,以此来实现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目标,同时来完成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寻求突破、强化弱项、补足短板的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舆论“四力”的基本内涵,并强调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全新挑战,最后提出了有助于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工作建议,以此来为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提供发展与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始终把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摆在新闻舆论工作的首位,曾经创造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和方法。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也包括新兴媒体在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与要求。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自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0.
俞岚 《新闻战线》2024,(3):20-23
当前,经济新闻传播已成为我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格局,我国经济领域国际传播工作既要有战略耐心,更要争取历史主动,力破当前对外经济报道中“信息时差”“预期偏差”“舆论温差”等问题,加快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经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和传播主体多元化,新媒体和自媒体、社群、平台层出不穷,给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生存条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打击和防范虚假新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做好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素养、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士生 《青年记者》2022,(23):106-108
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大众日报》,秉承“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的办报理念,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党性原则,尊重舆论传播规律,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经验做法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领域是社会舆论的集聚地和发散地,社会舆论中不可避免地潜藏着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风险。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与推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态势,我国新闻舆论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我们既要正视新闻舆论中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现实存在,又要把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让新闻舆论工作与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格局多变、舆论生态复杂、传播媒介多元,对主流媒体持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带来巨大挑战。主流媒体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开拓创新,真正融入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格局,坚持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创新,搭载多元化、重构化的传播渠道,积极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相似文献   

15.
刘袭 《新闻实践》2011,(1):35-37
在区域舆论引导新格局中,报纸、电台、电视台一直占据的绝对权威和主体的地位,受到新媒体的猛烈冲击,而新媒体的公民新闻,颠覆了传统新闻采写和传播的理念和模式,具有较强的民间舆论引导力,可在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瞬间形成远超传统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如宁波2010年3月出现的“犀利哥”新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各类信息传播极为活跃,并为当今形成了新的舆境。从形成的源头看,新舆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闻舆论部分,即由新闻媒体发布自采新闻或转发其他媒体的新闻;二是公众舆论部分,由网民借助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传播力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中之重。新闻舆论传播力主要指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信息判断所形成的舆论导向的能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新闻舆论传播力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起舆论导向作用。长江中游湖北卫视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新闻舆论传播力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实现:创新城市群重要新闻报道跨地域合作,从新闻信息覆盖面扩大舆论传播力;集中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宣传,从议程设置理论提高舆论的传播力;整合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媒体资源,从传播渠道融合层面加速舆论的传播力;创新"长江中游城市群"新闻报道实践,从"媒体建设者"角色主导舆论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打乱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业务生态,呈现出传统媒体人才向新媒体转移,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时效性不强等趋势,除此之外新媒体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一枝独秀"的格局,民间话语权的释放削减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遭遇困境,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品牌化战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9.
胡小川 《传媒》2016,(5):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爆炸性扩张,以大众传播为主导迅速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社会舆论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由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舆论工作面临信息飞沫化、网络舆情危机常态化以及网络舆论生态复杂化等严峻挑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把握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网络舆论工作实践,探索现阶段网络舆论引导的可行路径,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