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性,试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tDNA突变发生情况,阐明mtDNA的突变与线粒体病和衰老的关系,简要说明了人类mtDNA突变的类型和相应的线粒体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了线粒体DNA的一些结构特点,例举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生物体某些生理异常及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会考综合测试题(四)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线粒体有外膜和内膜B.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C.动植物细胞均具有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2.下列4幅图哪一幅可以体现“四分体”含义3.洋...  相似文献   

4.
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黄毛鼠(Ratuslosea)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分析。BamHⅠ,BglⅠ,PstⅠ,PvuⅡ,EcoRⅤ,HindⅢ和BclⅠ在黄毛鼠mtDNA上分别具有1,2,2,2,4,5和7个切点,根据单酶解和双酶解片段数目和分子量,构建了黄毛鼠mt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研究漫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710062)袁仕取,姚潇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贮存于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中。由于DNA重组技术的突破,导致大量基因被克隆和测定,目前已确定的人类单基因性状或疾病有6000多个,但是,相对于人类基用组的3×109个碱...  相似文献   

6.
采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家鸡(Galusgalusdomesticus)、雉鸡(Phasianuscolchicus)和普通珍珠鸡(Numidameleagris)线粒体DNA(mtDNA)。结果:①5个不同品种家鸡mtDNA具有相同的限制性类型,进一步说明家鸡mtDNA种内遗传变异程度很低;②雉鸡mtDNA的BglⅠ,EcoRⅠ,HindⅢ和PvuⅡ等4种限制性酶的酶切类型与云南环颈雉不相同,说明雉鸡存在mtDNA种内差异;③比较家鸡、雉鸡和珍珠鸡间mtDNA的RFLP,计算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家鸡与珍珠鸡的遗传距离较近(P=0.096),家鸡与雉鸡以及雉鸡与珍珠鸡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别为0.215和0.229,初步结果表明珍珠鸡是距雉科的家鸡和雉鸡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和家鸡的关系相当密切。  相似文献   

7.
自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在 1996年 7月用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培育出一只克隆绵羊“多利”后 ,世界顿时掀起了一股克隆热。许多人由此认为 ,由于遗传物质相同 ,克隆出来的后代必定是其母体的“翻版”。但是 ,1999年 9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埃里克·舍恩博士的论文说 ,他们检查了“多利”后发现 ,它细胞质里的线粒体DNA(mtDNA)与其“母亲”(即作为克隆母体的母绵羊 )的mtDNA并不一样。那么 ,克隆羊“多利”细胞质里的mtDNA又如何呢 ?埃里克·舍恩的检测结果却意外地发现 ,它的mtDNA中…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人类线粒体DNA的结构及遗传特点、线粒体DNA突变和线粒体DNA插入核基因组等所引起的一些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9.
力竭运动状态下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线粒体发生空泡样变,致使ATP生成减少,影响了运动能力。笔者对力竭运动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质粒DNA的提纯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本实验对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改进,建立了简便、快速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利用此法所提质粒DNA收率大,纯度高,能适于细菌转化、细胞转染及酶切分析等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DNA的提取及纯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小麦的幼芽和子房为材料,采用高等植物DNA简易快速提取法,对小麦组织DNA提取及纯化中的若干问题做了探讨。研究表明,小麦幼芽是提取DNA的较为理想的材料,粗提DNA用RNA酶法进行纯化,纯化效果较好;纯化的幼芽DNA稀释8倍即符合导入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条线粒体和10条叶绿体intron RNA domain(内含子RNA区域)为I1的Ⅱ型内含子一级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统计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和叶绿体Ⅱ型内含子一级序列的长度总体来说基本一致,两者嘌呤的含量明显高于嘧啶的含量。统计两者的Ⅱ型内含子一级序列的保守序列片段的规律,并预测出Ⅱ型内含子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方法也被应用于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推动了线拉体研究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物种线粒体蛋白质图谱的构建及线粒体蛋白功能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类的线粒体疾病,阐述人类线粒体mtDNA的结构特点、线粒体疾病的定义及其遗传学特点;线粒体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几率以及常见的人类线粒体疾病;介绍了现已掌握的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方法,展望了线粒体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在人类遗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突变类型和一些常见的线粒体病。  相似文献   

16.
蜜蜂(Apis)线粒体DNA(mtD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蜜蜂线粒体DNA(mtDNA)的结构及其多态性在进化、分类、群体遗传结构和非洲化蜜蜂研究上的应用,蜜蜂mtDNA是一个裸露的闭合双链环状分子,长度在16,300-17,000bp之间,其中AT含量约占85%,线粒体基因组含有13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22个tRNA左因,2个编码rRNA亚基基因和两个非编码区域,部分基因有重叠现象,根据mtRNA限制位点的多态性,可推断出四个蜜蜂的系统分化图为:Florea(dorsata (cerena,mellifera);而西方蜜蜂在进行过程中形成三大分支:西欧型(M)、东欧型(C)、非洲型(A)、mtDNA多态性也是研究蜜蜂群体遗传结构和非洲化形成、扩散机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及调控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期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线粒体疾病及相关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tDNA)的结构和转录过程,转录基本元件和转录机制等方面,检索和整理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调控机制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线粒体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具有独立基因组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ATP,同时对于物质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和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果。结论: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阐明和理解线粒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机制,而且也助于揭示临床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03,28(4):59-62
195 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 ,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在生物科学史上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 ,从此生物学步入了分子科学的新时代。有人称这一发现为继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后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二战后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把它和相对论、量子力学视为 2 0世纪最富创新力的三大科学发现。1 DNA双螺旋结构提出的背景186 6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一文 ,190 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 ,为遗传学界所关注。但当时的研究仅限于生物体的整体水平 ,并不知道遗传因子位于何处…  相似文献   

19.
综述线粒体DNA(mtDNA)的特征、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特性认识的改进和mt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蛛形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在蜘蛛分子系统学研究和基因组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DNA中激发的孤立子进行了分类,同时也研究了它的一些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了用此理论解释DNA的基本生物功能──复制和转录及遗传与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