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过的礼物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别人的爱,这是我很多年后才学会的事。读中学时我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们不理解自己。父亲送我14岁的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不了解我早已读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今天在鲁迅纪念馆讲话,心里紧张——老先生就住在隔壁,讲到一半,他要是走进来怎么办?其实,我非常巴望老先生真的会走进来,因为我知道,我们根本休想见到鲁迅先生了。  相似文献   

3.
《口技》一文中表示时间短暂的词不少,但“忽然”与“少顷”不是一家人。一、意义不同,词性不同。文言文中,“忽然”是形容词。忽:快速。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现代文中“忽(忽然)”是一个副词,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例如:“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摘自丰子恺《山中避雨》)“少顷”(一会儿)是名词,指很短的时间。“可惜他拉了一会儿(胡琴)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摘自丰子恺《山中避雨》)现代文中“少顷”等词已经死亡,“一会儿”是它们的后代。二、作用不同。文中“忽”表示“…  相似文献   

4.
正师: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看来,这位老先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生:高而瘦的老人,胡子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师:这是老先生的外表。生:很受人尊敬的人,"我"也对他很恭敬。生: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生:我不赞成,我觉得他并不博学,因为当"我"问他"怪哉"这个虫子的时候,他却没告诉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作文,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这既是叶老先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多年作文教学的真知灼见。通过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我也越来越觉得:语文教师能经常下水作文,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这本书呈献给大家的是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充满人间情味的漫画及他两个孩子陈宝、丰一吟撰作的漫画趣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大部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陈宝与一吟先生以温馨亲切的文字细数儿时旧事,读之令人心动,我们在读画的同时可以得到回眸一笑的思考。《爸爸的画》@丰子恺 @陈宝 @丰一吟  相似文献   

7.
张玉甫 《教师》2008,(13):102-103
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作文,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的~种作文教学方式。这既是叶老先生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多年作文教学的真知灼见。通过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我也越来越觉得:语文教师能经常“下水”作文,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这天,是元旦的第一天,我和《詹天佑》、《少年闰土》相约去《山中访友》,拜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因为他住在山中,《有的人》只见过他《一面》,我也很少见到他,现在恨不得长上一对《彩色的翅膀》,早日见到他。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文《绿洲里的老先生》,按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就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他:“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先生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答复不一致呢?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  相似文献   

10.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11.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选入了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的一篇随笔——《山中避雨》(编者对其有改动)。文章叙述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自己真切地体悟了古语所说"乐以教和"(即音乐的魅力在于教育感化人,使人们和谐相处)的道理。选文第4自然段用了插叙,笔者认为保留此处"插叙"值得商榷。选文第4自然段内容如下(其中方括号内为插叙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秋雨初霁的天气里毫无深秋的凉意。早就耳闻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今日来我校与我们对话,期待的心抑制不住喜悦之情,催促我去一睹这位音乐家的风采。回想着《梁祝》凄婉的曲调,猜想着何老师的个性是否如这乐曲般幽怨、深沉……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何占豪先生正健步如飞地走上讲台。开场白很简短,何老师以幽默的语气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平易随和,使我情不自禁地敬仰起这位长者。他那开朗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曾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南腔北调集》)在鲁迅先生眼里,杂文是最富有战斗性或攻击性的文体样式,所以他倡导以杂文讽刺时弊。他指出:现在是多么  相似文献   

14.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本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集。我翻了翻,从此竟被它吸引了。丰先生画画和他的文字一样,简洁、清爽,时有点睛之笔。我尤其热爱的,是他画的他自己那几个名叫阿宝、软软和瞻瞻的孩子的生活趣事。大约因为相处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今天在鲁迅纪念馆讲话,心里紧张——老先生就住在隔壁,讲到一半,他要是走进来怎么办?其实,我非常巴望老先生真的会走进来,因为我知道,我们根本休想见到鲁迅先生了。鲁迅先生被过度谈论了。其实在今天的社会尺度中,鲁迅是最不该被谈论的人。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鲁迅的性格、主见,不管在哪个朝代,恐怕都是“坏公民”。好在今天对鲁迅感兴趣的年轻人,恐怕不多了吧。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在初次拜访深居陋巷的马一浮老先生时,还只是个十六七岁在杭师读书的学生,那时,听他与李叔同先生的谈话就如同一个“傀儡”在陋室中“摆了几个钟头”一般。再访马老先生时,丰子恺已是而立之年,那时正逢他初失母亲,陷于风木之悲而不能自拔,在听了马老先生的一番道理之后,自觉有愧,便“不问价钱跨上一辆黄包车”,匆匆离去。  相似文献   

17.
不客气地说,我觉得黄永玉这个老头实在可爱得紧。我甚至感到,这老头子就是做我爷爷都挺合适的。多么有意思的老头啊!他的一张咧嘴傻笑的照片在《黄永玉散文》集子的第一页上端正地摆着。我拿着那本书看了无数遍,总觉得那张照片应该扭歪一点。因为当黄永玉突然变得严肃、端正,连发言都要写稿子的时候,他简直就不是黄永玉了。我从来都不否认有“天才作家”这一说,但绝对不是韩寒先生那一型。我心中的天才作家,首先要无师自通,他的丰富知识和深刻思想都来源于他自己的阅读和思索,其次,他要有丰富的阅历,因为对人生的感悟会使他写出来的东西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知道丰子恺,是看过他的漫画,简约、随性,却富有意境。再读丰子恺,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妙笔生花的散文家。《缘缘堂随笔》是语文老师推荐的,她说,这本书文字非常朴实,也非常精彩,是丰子恺写的。老师对那"非常"二字特地重读,简直语重心长。这几乎是催促我,迅速从书店买了《缘缘堂随笔》回来着。看了几篇文章后,我便深信,丰子恺的散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都说林语堂的文章是闲适派的代表,可与丰子恺一比,我觉得未免像大观园中的稻草村——人造的自然。很多作家为  相似文献   

19.
采访卢先生是困难的,因为他一直在各个国家和城市的上空飞来飞去。而我们能见到他,也只是在他又一个起程前的短小空档,他请我们吃早茶。他随身所带的只是公差所用的一个轻便的拉杆小箱。我们一直觉得卢先生难约,遂增添了几丝拘谨,与卢先生一同来的市场营运总监张映红女士却告诉我们,卢先生很随和的,没有什么架子,他让公司里的人都叫他Kinson。我们的话题就从爱立信在通讯市场的不俗业绩开始了。爱立信成功的关键是人才王芷:加盟爱立信公司以来,在您主管的业务领域,取得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业绩?卢健生:我现在做的是消费通信部,主要业务就是…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的语文出版社《语文》初中七年级阅读课,课堂实录简述如下。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山中避雨》,现在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下注释中作者简介。(师板书课题、作者姓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