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佛教中国化,是指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出于传播的需要而逐步中国化,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两千多年的"中国化"经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内在机制和发展动力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因此,科学地汲取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胜利,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并不是孤立的,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系,探讨了两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必然结果,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代背景、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发展历程上存在明显异同,马克思主义可以借鉴佛教中国化的经验,立足时代,放眼全球,推动自身的中国化进程;要与中国文化要素结合,形成新文化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地位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积极社会作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而中国的最实际的情况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确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们的启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韩天宝  彭艳芳 《文教资料》2007,4(6):104-105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驻足、扎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进,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在新时期,我们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重视制度建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加强和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建立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制度;建立和规范了调查研究制度;坚决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制度。毛泽东充分利用制度强制性、规范性、保障性、引领性等特点和优势,为我们从制度的层面上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启示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荣辱观是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始终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邓小平荣辱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经验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受近代泰国"泰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其高等教育自起始阶段就十分重视:在保证国家独立自主和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东西。其本土化措施有:保证泰语的教学语言地位,注重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以及佛教的传播等。这些措施对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宣 《教学与研究》2007,3(8):13-19
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高度关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实际、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这三大要素.只有同时准确把握好这三大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正确指导,具体表现为:依据彻底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贯彻为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虽然,天台宗为佛语宗,牛头禅为心宗,然而同在江东的人文地理环境中,他们却发生种种关涉:如都提倡禅教并重;都主张无情有性说;都推崇傅翕思想。这种种关涉也就构成了南朝灭亡后江东佛教之特色。  相似文献   

15.
对陆九渊心学,不能简单地评断为"全是禅学",也不能认为它与禅学毫无联系。陆学与佛教的禅观之学在理论旨趣、修养风格、理想境界等方面既相异,又相通。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不仅书画艺术高超,学术思想丰富,其佛道之缘以及禅学思想也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当然,郑板桥的禅是一种乱禅。他喜游禅林,广泛结交佛道高人,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讲儒家之道,所以他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之志。当然,郑板桥三禅虽乱,而儒禅在他的禅学体系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8.
自明末清初以来,最早在马六甲生活的汉传佛教僧众,都是冒着海禁之险,投身在化外之民斩荆辟棘的异域,照料开荒民众的生死大事。他们一代接一代,经历两百余年艰苦变迁,确保了汉传佛教在南洋华人垦荒的地区继续流传。今日回顾清代在马来亚弘法的汉传佛教僧侣,他们多数人默默无名,这些法师为了随顺文盲众多的垦荒社会,从赶经忏到提出开办佛教公司兴办实业,甚至有耍杂技和开动物园的,无所不为,俱是为了能深入民间广说妙法、建立汉传佛教在地方上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其贡献实不能以成败评价。后人可以为他们结论:"菩萨心肠是不能以著作等身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佛教禅宗在中土形成过程一定程度上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汉地学禅者通过庄子书的中介理解相对陌生的佛教哲学概念,而庄子中的"心斋"、"坐忘"与禅定之法极其相似,更可相互参照。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及审美取向方面,庄子与禅宗又特重自然,使二者进一步融合交涉。在此基础上,后世的许多知识分子往往游离于释道之间,表现出亦禅亦庄的精神风采,形成一种空灵自在优游从容的庄禅精神。  相似文献   

20.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