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元一体——论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问题是当代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而一与多、统一性(共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关键问题,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包含着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与多的统一、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即是一个多元一体结构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的这种多元一体的结构,在云南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由此,总结云南民族如何形成多元一体结构的历史经验,对于认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进而认识当代民族与文化的世界性问题,都具有重要而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而言,不仅在中原地区存在以汉化为先导的多元一体凝聚,在其他地区也同样会形成以其他文化为基础的凝聚过程。这一凝聚的结果并不总是民族与文化全盘同化,而更多的情况是改造了从个体到群体、从小群体到大群体不同层级的价值结构,使得它们在中低阶价值保留多样性的同时,却在高阶价值上呈现出趋同性。正是这种多元一体的价值结构体系,奠定了文化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在自在的中华民族中,不同类型、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其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理念。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一代新人。地方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教育既要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也要着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框架.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目的在于挖掘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知识资源,使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进而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在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体现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体现课程对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具有方向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传承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具有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彰显办园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健全课程体系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一体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国家认同前提下,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教育理念。因此需要从西藏文化的概况出发,对多元文化一体教育概念的由来及界定;西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一体教育的多重意义;西藏地区多元文化一体教育的实现及预期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然而。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保证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然而,如何吸纳外来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浅议民族教育的应然与实然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想层面来看,我国民族教育应该具有: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政治功能;守望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功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个体发展功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民族教育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学生个体发展功能发挥异常。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多元一体教育理论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共同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可通过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双语教育和社区学习中心等途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从理想层面来看,我国民族教育应该具有: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政治功能;守望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功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个体发展功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民族教育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学生个体发展功能发挥异常.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一种文化,它内在地包含民族地区的文化。民族地区的语文德育与其社会生活有天然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民族文化取得合法的身份,要求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有足够的民族文化自觉,让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民族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又为民族地区的语文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充实语文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化即人化,是人的自我生长和自我组织的过程.作为民族优秀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民族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传递和保持自己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主流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以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多元整合功能,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现代性,最终培养出具有跨文化学习能力的现代民族人才.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应开展"民族—族群"教育:一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教育",在受教育者中树立起民族—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使得作为整体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对各族群成员分别进行有关族群历史、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的教育,即"族群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地方和族群认同感及对乡土社会的热爱。"民族—族群"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共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幼儿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蒙古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古族幼儿教育作为蒙古族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实现幼儿的健康健全发展,其独有的民族性更要求幼儿教育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蒙古族幼儿教育要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尊重学习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实现和谐共生。并将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于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中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应互相尊重,共存共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智力资源与民族生存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西南地区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造成了民族智力资源的差异性和特定的适应性。智力资源是民族创新力和适应性生存的基础,教育文化应把民族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民族教育文化理论建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民族文化进入课程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Abstract:
Intelligence resourc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atural,humanistic 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s for the survival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The coexistence of diverse cultures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results in different ethnic intelligence resources and their adaptability.Intelligence resources form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adaptability for survival,so,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resources of ethnic group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To realize this goal,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made in aspects of theory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for ethnic groups,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s,education for teachers of multi-cultures and integration of ethnic cultures into courses.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从挖掘、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入手,建设旅游文化学科专业,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从而突出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办学战略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用区分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主要标准衡量,汉语教育对于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采说应视为一种第一语言教育。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学习一种先进文化。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都是为民族的繁荣发展服务的.只不过汉语教育重在发展而民族语教育则重在保护。就宏观整体和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言,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和民族语教育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而两种语言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冲突,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看到这些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注意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民族教育缺乏民族特色文化;民族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民族教育内容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民族地区汉语水平较低,语言转换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从这几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二是加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促进主流文化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加强了解,互相学习;三是注重师资素质的提升,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改革教育内容,加强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民族地区本土性的素材在教材中的比重和实行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