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我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对王栋生老师的这段文字,我必须肃然起敬。细细品读,文字后有这样两颗心:童心,学子心。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童心却让我们远离了庸俗,又避开了沉沉的孤独。它让我们对世界充满想象,让我们为生命留住好奇。"童心者,真正也。"成长,  相似文献   

2.
周三下午放学前,我给一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为期24小时"护蛋小行动 生活大真情"的特殊作业:"伍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只生鸡蛋,你们要把这只'蛋宝宝'当成孩子,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为他们精心打扮,晚上还要带着'宝宝'一起睡觉.明天早上带回学校后,除了体育课等剧烈运动外,要时刻带在身边.一天之内,你们必须与它形影不离,尽心尽力地保护好这个小小的生命,不让蛋宝宝破碎.明天这个钟点,老师会把鸡蛋回收,看看你们的护蛋成果如何."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养成习惯了吗?"孩子说:"还养成习惯了呢,又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站着发言,老师也不再对站着的同学喊'请坐下发言'了."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24日傍晚,文化学者、著名的"七月"派作家、翻译家贾植芳,因病溘然长逝.贾老的一生,经历了"八十一难".他曾说:"既然生而为人,又是个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毕生的责任和追求,就是努力把‘人'这个字写得端正些,尤其是到了离火葬场日近之年,更应该用尽吃奶的最后一点力气,把‘人'的最后一捺画到应该画的地方去."他做到了将"人"字写得大气而端正,直到最后一息,去得平静无憾.  相似文献   

5.
吴燕蓓 《教育》2022,(6):37-38
在"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跟着于漪老师学习了三年,听到很多于老师的金玉良言,我特别有感触的就是:"教育需要教师拥有滴灌心灵的睿智,将'真、善、美'一滴一滴地灌入孩子的心中,让这些种子慢慢地孕育、生长,慢慢地具有'人'的样子:有人心、有人性、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6.
"陈老师,刘立国、刘德森、杜勇锋、赖彦忠这'四大金刚'全在你班上呀!上学期,我都跟学校政教处说了要把他们四个人分开,他们四个人在同一个班,会把班上搅成一锅粥……"2021年8月29日下午,王老师看到分班名单,惊讶地对我说.她还说,这四个孩子上个学年让她招架不住,天天不得安宁.听着王老师介绍,我有些恐慌,又有些气愤.恐慌...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从我做校长的实践看,要想当好一名校长,我认为应该着力去念通"'求'、'勤'、'修'、'悟'、'干'、'听'、'说'、'学'、'写'、'算'"十字经. "求",说的是办学思想有所追求.  相似文献   

8.
王栋忠实继承了王艮的"仁爱"思想,认为一个人要有外在的"仁",必须先有内在的"仁",而要有这种内在的"仁",就必须修"仁"之心.同时王栋还提出了"德不孤陋"说,要求人们不与人同善.  相似文献   

9.
老师,我反对     
在教《师生情》一课时,我正引导学生理解三位女同学见到王老师前商量的一段话,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老师,我反对!"我大吃一惊,原有的思路突然断裂,但我还是耐着性子说:"反对什么?"学生说:"课文中说:'见到老师,首先要告诉她,班里一切都好,请她安心养病;然后向她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最后把同学们一个一个凑起来的鸡蛋送给她,要她补养身体.'我反对'首先'然后' '最后'的位置.因为同学们一个一个凑起来的鸡蛋来之不易,而且有一定的重量,三位女同学应该'首先放下鸡蛋,然后向王老师转达全班同学的问候,最后请她安心养病.…听他这连珠炮似的解释,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对对对,书上不应该这样写!""我们把书改正过来吧."望着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既高兴,又为难,因为从句子的紧散结构看,此段话并无毛病,但我还是让学生们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曾多次声明,他的哲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的理学,大小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因此,冯友兰所讲的接着宋明理学讲,应该理解为主要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能理解为只接着程朱理学讲.实际上,冯友兰的"接着讲"不仅仅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且是融合了古今中西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11.
一、当音乐活动中出现幼儿"失控'时,我们要反思什么? 1.教师准确的游戏性指令语言非常重要."失控"常常是幼儿兴奋引发所至.如引导幼儿玩"薄饼"音乐游戏,教师的指导语是:"我们怎样用身体变成一个圆圆的大碗呢?"孩子马上反应: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即变成一个碗).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一旦手拉手扯圆,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兴奋不已的"扯圆"现象.有经验的老师,一句"呦,快、快、快,碗破了",就把孩子引回需要的圆上.可如果老师说:"把圆拉大一点.",幼儿"哗"一下无限大;"拉小一点."又"喔"一声挤在了一块儿.为什么?原因是,前一位老师有很强的游戏意识,始终把幼儿引入情境,而后一位老师的潜意识里只想到我要这样教你.  相似文献   

12.
轻松一刻     
《考试》2005,(2)
造句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一个用"格外"一词造句的题目。小明不会就问爸爸,爸爸想了一会说:"这么写吧:'我们不能把字写到格外去。'" (任万良)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尹长生老师的<缘何称"白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宋词人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流连坊曲,被仁宗御批'且去填词',他受辱不得志,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叙述似乎很合情理,但是查找这个典故的出处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正好把其中的"因"与"果"弄反了.  相似文献   

14.
"50分以上的考试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别总想着培养学生写出高分作文来.那些高考"满分作文"看上去很美,能学到的学生很少,所以我从来不给学生讲满分作文.王栋生老师说:"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对象有五十多到一百多人,每一年全国有近千万高中毕业生,这就不能不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并能让学生在未来‘剩下’些什么了."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面向"大众",这样才能让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剩下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5.
戴达 《教育艺术》2007,(5):48-49
历届初一新生入学后,笔者都试着让学生做"老三篇"作文:《开学来的一件事》、《我们的初中老师》以及《我与我的同桌》.与其说是让学生练笔,毋宁说是为检测他们的写作能力.结果:第一篇,有2/3以上的同学是写学校的大扫除或操场除草;第二篇,我发现,学生笔下的这些老师,简直就是同一个母体细胞中克隆出来的--个个都是"方方的面盘"或"漂亮的鹅蛋脸",还有"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并且都是那样地"目光炯炯有神",有区别的是有的老师还戴着一副"大眼镜",千人一面;第三篇,有80%的学生写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并且都有个"形成-破裂-恢复"的三步曲,千篇一律.真可谓"岁岁年年人(学生)不同,""年年岁岁'花'(文章)相似".学生作文简直就像学武术,一招一式都有个固定不变的套路,"程式化"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江苏的王栋生老师曾提出:应请每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当一回"考生",先写一篇"下水作文",然后正式阅卷。2007年江苏高考,为了使高考作文的评析更加科学、客观,江苏《扬子晚报》约请南京中学语文教师叶嘉禾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刊登在《扬子晚报》2007年6月8日的A4版上。  相似文献   

17.
宽容至上     
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就是宽容.老师更需得宽容,因为宽容是涵养,显示着教师儒雅的学士风度,仁慈的长者风范;宽容更是艺术,蕴含着教师教育的睿智,闪烁着教师理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丁零零……"班队课铃声响过后,任老师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这节课我们来评选'废话大王'!" 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新鲜,新鲜,真新鲜,评选过"三好"、评选过"优秀",可这评选"废话大王",我们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碰到。但仅仅过了几秒钟,我的心里就紧张起来,因为平时上课时,我的废话特别多,有事没事总爱找同桌聊上几句。老师一定是冲着我来的,看来"凶多吉少",这顶"桂冠"非我莫属了。 不过,还好,任老师发下纸条让我们无记名投票。我心里重又燃起了希望,在班上我的  相似文献   

19.
留给明天     
老师给我们留作业时常与我们开玩笑说:“我说明天交,你可不要以为是明天的明天。”每当听到这句话,总是引得我们哄堂大笑。真感慨原来有这么多可以留给明天。明天很近,因为时间飞快;明天很远,因为把握今天。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如果今天我们荒废了学业,那我们必将在苦闷中度过明天。虽然我们不愿吃苦,但是我们今天在享受求知乐趣的同时也必须忍受求知的痛苦,向着明天的愉悦迈步,把今天积攒的知识财富留给明天,也就是把幸福留给明天。有很多人后悔没有在亲人过世以前,表达自己的心愿,而在亲人过世以后追悔莫及。今天亲人尚在眼前,但是事业…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学习化个人提出的新要求,是学习者终身的需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化个人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指出:"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自觉'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的'教'学原则上".因为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更能促进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能,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那么,如何培养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