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环法自行车赛的起源发展、组织机构、奖金设置、路线选择、市场推广进行分析,归纳出环法赛给我国公路自行车赛事运作推广的五点启示:丰厚的奖励机制与完善的组织保障;成功的市场运作与推广;摆脱单纯体育竞赛的束缚;人文、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个人英雄主义的塑造与诠释。建议国内自行车赛事着力构建专业的赛事运作团队,提高赛事组织保障水平,为赛事注入新的元素,跳出赛事办赛事,丰富赛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我国获国际田联路跑标识赛称号的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厦门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赛事成绩及奖励、赛事安全、赛事赞助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引领国内马拉松发展趋向的同时,在赛事组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可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时讯     
"姚记扑克"冠名全国女足五大赛事日前,中国足球协会在北京宣布与上海姚记扑克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全国女足五大赛事统一冠名以"姚记扑克"。此次由姚记公司一家企业整体冠名全国女足五大赛事,在我国女足历史上属首次,充分表明国内企业对于中国女足发展的支持。全国女足五大赛事将从3月份开始陆续进行,持续到12月上旬结束,来自全国的16支队伍将  相似文献   

4.
纪贤  佚名 《新体育》2003,(9):31-31
盛夏8月,2003年安踏全国极限精英赛Xcellent在北京隆重开幕,迎来了创办五周年的辉煌时刻。安踏全国极限精英赛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中国极限运动第一赛事”。 该赛事以“全力推动中国极限运动及其文化的发展,引领运动时尚潮流,为广大青年开创全新精彩的运动世界”为宗旨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获得了空前的社会反响。 2003年,秉承“不断创新与超越”的办赛方针,该赛事首次增设了成都分站,将高水平的比赛带入了广阔的大西南。赛事的总奖励价值也提升到人民币20万元。而  相似文献   

5.
朱序伟  邰崇禧 《体育世界》2010,(12):119-120,109
近年来,我国商业性体育赛事逐步增多,赛事运作的规模与水平不断提高。亚洲是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一个巨大而潜在的市场,国际田坛将更多地关注亚洲、关注中国,这对我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推广极为有利,同时也对我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我国田径赛事市场化理论进行了探讨,分析我国田径赛事市场的内容、构成要素和在市场化运作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9,(8):36-36
2009年6月14日,国际田联黄金联赛柏林站落下战幕,首次身着李宁“战袍”亮相国际赛场的撑竿跳高女皇伊欣巴耶娃,以4.83米的完美表现,轻松战胜所有对手,最终夺取冠军。不过这对于伊欣巴耶娃来说,仅仅是这个赛季的首战,她还将继续调整状态,向接下来的世锦赛等重要赛事发起更高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以奥运会为例,尝试挖掘影响重大赛事国家奖励标准的因素。运用运筹学决策模型与网络层次分析法,结合全面的问卷调研,借用Superdecisions计算工具,筛选出影响奥运会国家奖励标准因素,并通过采集的数据,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尝试性地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的数据收集,建立一个适合我国运动员奖励的决定机制。研究得出的识别因素和排序可以为体育赛事国家奖励标准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在未来的国家奖励标准中,运动员的文化价值是亟需研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借鉴国际篮联三对三篮球赛事体系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特点,对我国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事体系提出了初步设计,意在促进中国大学生三对三篮球的发展和提高。1)构建纵横相交的中国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事体系有利于该项目推广和满足广大大学生篮球运动参与的需要;2)以积分为核心将独立的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事联系起来能够提高参与的趣味性、游戏性,有利于大学生长期坚持篮球运动;3)将大学生分为梦想组、阳光组和青春组符合赛事分级和球员分层的需要,有利于同等水平的竞技对抗,有利于赛事推广。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武术赛事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竞技武术赛事创新的价值与内涵,更好地促进武术的传承与推广。研究结论:我国竞技武术赛事将商业化与职业化有效结合不断对竞技武术赛事进行创新;赛事创新为我国多样拳种提供了展示平台,有效丰富了赛事的文化内涵,加速了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与转型;竞技武术赛事创新更加注重赛事的包装与赛事品牌推广,通过修改竞技武术赛事比赛规则使赛事内容更贴近大众,更具有观赏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极限运动及赛事阐述的基础上,对极限运动赛事的体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行探讨,并对我国极限运动赛事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极限运动赛事,在青少年中推广和普及极限运动;中小城市应积极申办极限运动赛事;加快极限运动主题公园建设,为赛事举办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35-1037
国际篮联历经10年的推广,使三对三篮球项目从"街头走向世界舞台",其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准确把握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标准,构建了开放、包容的赛事体系,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将线下的赛事活动与线上的组织、管理、传播相结合,对我国推广三对三篮球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建议中国在推广该项目中要结合中国球员和市场特点建立起适合本土的赛事分级、球员分级和积分制,赛事网络体系的构建要兼顾大众化和职业化需要,同时要建立起移动式互联网上的三对三篮球赛事和社区管理系统,为该项目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播种嘉禾     
王锐  刘昊 《围棋天地》2014,(16):4-5
作为国内奖金最高、规模最大的快棋赛事,阿含·桐山杯历来重视赛事质量,而将赛事传播到更多的地区也是阿含·桐山杯的传统。7月28日,第16届阿含·桐山杯八强赛的其中两局落户湖南嘉禾县,这也是阿含·桐山杯首次在县城举行。  相似文献   

13.
《游泳》2013,(1):13-13
20112年11月30日,第七届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存墨西哥城拉开帷幕。本次比赛总奖金达到16.75万美元,是国际泳联唯一设立奖金的花游赛事,对前十名队伍按名次给予奖励,第一名队伍为5万美元奖励,第二辑队伍获3万美元,第三名队伍获2万美元,以此类推。作为国际泳联旗下最重要的花样游泳赛事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整体竞技水平偏低、赛事赞助与组织规范化的欠缺、媒介传播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是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突出的发展弊病.建议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应当从制度创新、文化构建、媒介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整体环境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与UCWDC排舞赛事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我国举办具有国际水准的排舞赛事提供借鉴。主要结论:我国排舞赛事管理机构应加强在各地的赛事推广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赛事,扩大地区性赛事的覆盖范围;继续实行多样化的竞赛组别划分,以适应不同年龄、能力人群的需求;赛事主办方可邀请国外高水平选手参赛,带动我国选手竞技水平的提升,为设置更高难度等级组别奠定基础;赛事网站应设置竞赛曲目教学资源下载及在线报名等功能,以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参赛;赛事不应仅定位于选手间的竞技,还应通过设立排舞工作坊等形式为指导者、编舞等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10月4日,ATP 官方公布2009年巡回赛赛程改制决议,宣布目前的9站大师系列赛调整为"8 1"的"1000分赛事",同时将10项巡回赛提升为冠军积分等级为500分的"500分赛事",而中网名列其中。调整后,这10项巡回赛的赛事级别将仅次于大师杯赛、四大满贯赛与8 1的"1000分赛事",成为影响力相当于目前 ATP 黄金赛事级别的巡回赛。  相似文献   

17.
体育赛事经纪是指体育比赛和体育表演的策划包装、推广融资、组织实施等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居间体育赛事、行纪体育赛事和代理体育赛事3种形式。我国在几年前就开放了赛事市场,体育总局每年1次的赛事招标会就是赛事商业化的标志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体育经纪人在体育赛事中的作用如下:1.选择包装策划推广体育赛事:对于体育经纪人来说,第1步就是要分析赛事,从众多赛事中选择有经纪价值的目标赛事。体育经纪人在策划体育赛事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申办赛事条件、进行谈判、获得该项目赛事的居间、行纪或代理资格,签订相关经纪协议。体育经…  相似文献   

18.
邱友益  朱茜  Teresa 《网球》2011,(6):124-127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中网级别联赛如期而至。华北赛区第一季的比赛在沿袭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众多新的亮点。《网球》杂志作为赛事的钻石合作伙伴,首次承办了华北赛区的比赛。中网级别联赛赛事总监劳辉表示:“赛事与媒体的资源整合。将极大提高比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非常看好这种办赛模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965-968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国际篮联通过10年努力,将三人篮球从街头推向奥运的具体推广理念和举措,认为国际篮联对三人篮球特点把握精准,以积分制为核心建立世界范围统一的赛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特性与三人篮球管理和宣传相结合,在与企业合作中各司其职,为我国体育赛事项目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样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始于各项大型赛事(尤其是WCG中国赛区)的推广,此后赛事基本就是整个中国电子竞技事业的基础。因为要发展任何行业,资金的注入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厂商尤其是IT业厂商以高额的比赛奖金作为卖点,吸引大量的电子竞技爱好者参与其中,达到宣传推广品牌的目的,谋求市场回报,这是中国电子竞技乃至世界电子竞技的一种基本模式。而围绕这些大大小小的赛事(尤其是其中的全球性大赛),整个行业的社会分工和产业链会逐渐形成,这其中包括赛事宣传、赛事策划、赛事组织、赛事推广、媒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赛事无疑是目前还很不成熟的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生命线。时至今日,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的商业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发展了将近4年,逐渐形成了各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电子竞技赛事。但是,对比北美、韩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等电子竞技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我们在赛事运营领域仍然存在全方面的不足。于是对当今最成功的韩国模式进行借鉴和学习,似乎已经成了圈内人的一致共识。本文要探讨的,就是那些在学习和借鉴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