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元宇宙技术与我国科技期刊相融合的角度,探讨中国科技期刊未来阅读趋势变革,为服务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贡献力量。【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明晰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的内涵与发展趋势,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科技期刊融合元宇宙理念和技术,将实现阅读空间、视觉体验、人员分工、付费模式4个方面的优化与转变。【结论】与数字阅读相比,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表现出阅读空间虚拟化、视觉体验三维化、人员分工模糊化、付费动机分享化等发展趋势,我国科技期刊元宇宙阅读建设面临技术资源、读者体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洪晨  马捷 《情报科学》2022,39(1):10-15
【目的/意义】元宇宙是一个可扩展、可交互、网络渲染的超大虚拟空间,在元宇宙图书馆的初期探索阶段, “第二人生图书馆”因真实感和沉浸感差等原因发展受限,需要在沉浸理论视角下讨论图书馆的变革,促进元宇宙 在图书馆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方法/过程】通过沉浸理论视角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的设备、技术和职能,构建元宇宙 图书馆的架构模型,探究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关系重构,对元宇宙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展开探讨。【结 果/结论】元宇宙“人”与“场、物”的关系由单向的接受服务,转变成接受服务和主动参与创作双向互动的关系,通过 行为具有主动性的目的增强用户参与元宇宙图书馆的沉浸感。【创新/局限】对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 关系进行重构,丰富元宇宙图书馆的职能,增强用户参与的沉浸感。但由于元宇宙尚处起步阶段,未来颠覆性的新 科技出现会改变元宇宙图书馆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水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系统性保护水文化遗产显得尤其紧迫,全方面多维度传承水文化遗产十分必要,因此从元宇宙视角探讨水文化遗产资源组织,推动水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多维度传承。【方法/过程】以水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资源组织理论与方法,从元宇宙视角融合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基于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求,通过欲组织水文化遗产资源、融合水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关联、资源再生和资源融合应用五个方面来构建水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化、知识化、情景化、服务化虚拟仿真体系,提出元宇宙视角下都江堰水文化遗产元宇宙应用实例。【结果/结论】元宇宙视角组织水文化遗产,为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思路,同时有利于推动水文化研究。【创新/局限】元宇宙集成和融合多技术和方法,实际高效应用还需要从管理和实施层面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学术期刊编委会人数规模的合理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指出学术期刊编委会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学术期刊编委会人数规模进行随机抽样统计,分析影响编委会人数规模的主要因素。【结果】 根据学术期刊编委会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提出合理确定学术期刊编委会人数规模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建议。【结论】 学术期刊编委会人数规模的确定应遵循精干务实原则、结构合理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新时代高校学术期刊专业化发展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的问题,为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归纳总结、逻辑分析、文献调研等方法,构建“本然—应然—实然—使然”的研究脉络,全面探究高校期刊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性内涵、发展性诉求、现实性矛盾及有效性路径。【结果】期刊从综合性走向专业性是顺应新时代学科发展、突破既有困局、应对马太效应的应有之义,但尚面临嵌入学术共同体与坚守高校“自留地”的矛盾、建构专业学术平台与惯性依赖体制保护的矛盾、专业期刊备受重视与高校出版单位边缘化的矛盾。【结论】需在宏观顶层设计上精准定位、统筹布局,中观框架重塑上转换理念、深化行动,微观保障升级上内部培养、外部融入,以开启新时代高校期刊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元宇宙技术背景下科技出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以人工智能(AI)技术为核心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内容大爆发带来的科技期刊行业的范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方法】对元宇宙AI多模态、跨模态内容的相关概念、理念、特点、工具、应用场景等进行理论探讨,以《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多模态数智内容融合出版实践范例为模板,剖析科技期刊元宇宙出版与传播的可能路径。【结果】借助多语种即时交互技术,科学共同体可实现“母语化创作,母语化阅读”,即科技期刊从以语种为焦点逐渐向以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学术内容的生产、组织、审核、评价、确权、传播、存储和应用为核心转移。AI赋能的“多模态数智内容编辑器”可解决元宇宙多模态内容的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是编辑与传播多模态内容的利器。【结论】元宇宙为科学共同体引入全新变量,多模态、跨模态传播生态让全球科技出版面临全新的发展格局,科学研究进入第五范式“元宇宙科学范式”,科技期刊发展进入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内容时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实践案例表明“多模态数智内容编辑器”可以解决元宇宙多模态、跨模态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合作,能够达到提升期刊影响力、彰显期刊学术价值、树立期刊学科品牌、打造期刊个性化名片等目的。【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外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融合现状,总结适合国内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模式。【结果】 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闻报道,挖掘学术论文的社会价值,期刊集群整体营销以及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结论】 将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提高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与现有形态相比将发生重要的变革,需要研究并推动 元宇宙在虚拟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知识在社会群体中的高效流转。【方法/过程】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挖掘,分析其 所在知识流转环节的本质,以此为基础对元宇宙视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进行构建。【结果/结论】元宇宙视 域下的虚拟教育知识流转,历经从知识源到虚拟资源重建,到学习者内化吸收,再到去中心化的知识创造、分享与 储存,最后回归社会总体知识的过程。【创新/局限】对虚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进行重构,构建了元宇宙视域下的虚 拟教育知识流转机制。但元宇宙尚处于探索发展初期,缺乏实证条件,相关实践案例样本也不够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方法】 讨论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需求,探讨数字化人才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要求,提出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结果】 学术期刊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需设置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编辑的数字化基本技能、优化人才引进和合作机制。【结论】 需重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理念、采取措施,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利用异质性资源创建特色栏目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方法】 以持续竞争优势理论的资源基础观为依据,分析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学术期刊拥有的各种资源及其特性。【结果】学术期刊拥有包括社会环境资源、学科专业资源、地域历史资源和人本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独享性和不可复制性;提出以时代发展、环境变化为契机,以突出异质性资源、办刊宗旨、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创建特色栏目。【结论】异质性资源是创建特色栏目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术期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用户知识付费意愿、提高学术期刊新媒体知识付费服务能力和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决策实验室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感知内容价值、感知服务质量、感知情感价值、感知金钱成本、口碑质量、口碑效价、专业性、交互性是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学术期刊应从深耕产品内容质量、注重意见领袖培养、触发口碑效应及合理定价产品等方面提升其知识付费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思考在新环境下的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并基于期刊功能的实现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方法】通过对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演化之梳理,并以互联网思维视角来审视,重新定位高校学术期刊功能,探索新功能实现路径。【结果】高校学术期刊经历了从促进教学科研到僵化再到异化的功能演化。在新的环境下,期刊功能已不适应当前期刊发展形势,实现功能转型是期刊改革发展的必然。【结论】高校学术期刊应具备信息和思想传播、学术引领和规范、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人才培养四大功能,实现这一功能转型,需要依赖消除期刊功能异化、组织创新、服务共享和价值链接、数字化建设、价值再造等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数据时代,从认知与挖掘学术期刊的数据视角,探究学术期刊的内容优化,传播价值重构的路径。【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以及网络传播现状;对比学术期刊数据化需求,从科研行为,学术传播,科研场域等维度分析学术传播从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策略。【结果】 盘活学术期刊的“数据”能延伸学术知识资源的价值链。【结论】 大数据时代,挖掘学术期刊的数据及其价值,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的“数据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受到技术与内容双重阻滞的背景下,探讨其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方法】 基于创新理论框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尤为薄弱的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模式。【结果】 开放科学极大拓展了知识资源,知识付费促进知识资源生产方式迅速迭代,二者为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结论】 学术期刊应以开放服务思维变革知识服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积极利用开放知识、开放工具和平台建立桥梁,驱动用户把知识服务深度嵌入自身活动过程,使之成为支持用户创新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学术期刊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职称制度改革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提出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具体路径。【结果】 职称制度改革将对学术期刊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术期刊应创新内容,提高所刊发论文的质量,创新经营与管理模式,打造综合实力强的编辑队伍。【结论】 学术期刊应深刻认识职称制度改革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寻求转型发展,从而促进学术期刊健康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新时代开放科学快速发展背景下,基于开放获取主要类型与不同期刊资源禀赋,提出遵循共同价值准则且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差异化开放获取思路。【方法】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明确国内外开放获取最新趋势,根据调研数据与办刊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访谈法、归纳法设计我国学术期刊差异化开放获取推进策略。【结果】根据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及类型,结合案例提出采取全方位开放获取策略提升传播效能、采取渐进式开放获取策略满足学术需求、采取探索性开放获取策略促进知识共享等主要举措。【结论】学术期刊应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有重点地选择契合自身实际的有效路径来推进开放获取,以更好地发挥传播学术成果、促进科学研究的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肖宏  马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1053
摘 要 【目的】阐述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的作用,展望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学术交流的新特点,揭示了学术期刊发挥功能的新背景;通过对一流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际先进期刊的经验,提出了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数字时代应该具有的定位和功能。【结果】 传统的学术交流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具备了全新的模式,因此,学术期刊必须重新定位,努力成为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研究与交流、发布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结论】 学术期刊应该升级其传统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位服务角色,未来应努力成为论题组织者和新闻发布者、科研过程监督者、学术成果把关者、权威专家评议中心、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和学术观点聚焦中心,实现整体服务功能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分析高校学术期刊在主办高校内部被边缘化的现状与成因,探索高校学术期刊与主办高校融合发展的对策路径。【方法】以社会场域论为研究工具,对我国高校学术期刊与主办高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学术期刊与高等院校存在场域融合壁垒,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既受限于主办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力及行政管理,又要服从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出版业务部门管理,很难与主办高校的发展产生共振,难以深层融入主办高校的发展。【结论】高校学术期刊与主办高校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包括:构建高校学术期刊与主办高校的协同发展网络,打破场域壁垒;改革经济资本走向,完善制度资本,优化人力管理资本;消除惯习误识,扬弃高校对学术期刊的定位依赖惯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国外科技学术期刊简明语言摘要的发展概况,提出对我国期刊简明语言摘要工作的启示。【方法】通过网络资料搜集和文献调研,基于5W1H法阐释科技学术期刊中简明语言摘要的兴起、写作内容、写作主体、撰写和发表时机、发布位置和形式、写作要求和规范等。【结果】简明语言摘要起源于美国,在科技学术期刊中常见于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天文学等领域,其写作主体、撰写方法、发布位置等形式不一,虽然尚未作为科技论文的必要结构成分,但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应借鉴经验并积极探索适合国内期刊的简明语言摘要实践,激发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传播热情,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识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指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存在的优势和实践盲点,指导学术期刊合理地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并运用编辑学与传播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理论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结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在于可加快稿件查询进程,缩短出版周期,实现微信营销,这样的优势能否转化成学术期刊的办刊竞争优势,需要克服实践的盲点。【结论】学术期刊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合理定位,重视编辑新媒体素养培养,加强图文信息处理,利用公众账号托管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