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淀粉们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跟老师说呢?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老师总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在讲台上为我们传授知识,如果你问他们"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会说"都用来让一个个傻学生变聪明了"。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必须要为老师们准备一份小礼物。可准备点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2.
朱秀玲 《辅导员》2011,(22):32-3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一段沉重的心情故事,"为伊消得人憔悴",可学生提起笔来总是"爱一个字好难"。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爱你在心口难开"呢?怎么可能"让100%的学生爱上作文"?笔者只想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下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呼声日益高涨.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一时很难适应,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堂课时间相当有限,我们老师怎能忍心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探究?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实际上,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此言一点也不假.  相似文献   

4.
齐敏 《考试周刊》2010,(50):123-124
在英语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在机械地教,学生在机械地学,可以说"苦教与苦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整个课堂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当中。久而久之,会出现"成绩屡次偏低"和"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如何淡化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的阴影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去求学,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因此,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兴趣伴随着他们学英语。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要从根本做起——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5.
冷发田 《成才之路》2011,(13):81-81
在从教当中,时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私下点评某某老师"真严格""负责任""学生都服服帖帖"的,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酷吏";某某老师"真有爱心""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亲和力",也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菩萨心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好师傅手把手不一定可以教出好徒弟.过去的教学,学生掌握的大多是"是什么".虽然绝大部分教师也重视了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是这样",但其目的也往往是让学生确信这一数学事实.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老师课上总是提这样的问题:"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7.
宋利萍 《教师》2011,(7):34-35
社会上很多人对政治课存在成见,一说起你是政治老师,他们会哑然失笑,那种不屑已经溢于言表,他们认为政治课"假大空",除了说教就是"唱高调"。我也经常听到学生谈到最不喜欢的课是政治课,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什么我们把一门能点燃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激情的学科变得如此索然无味,把对学生的一生有极其重要影响的道理变得如此苍白?究其原因,是政治课教学空洞、乏味,除了条条框框,就是死记硬背。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令国人惊醒且倍感困惑。为何我国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却缺乏创造力呢?其实,过度注重"知识"评价制度是主要原因。方柏林在2012年第15期《读者》撰文《知识不是力量》认为,当我们提到"知识",有时候是指"知道",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10.
许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了灵气活力,许多同学在数学课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上课时总是让老师感觉他们心不在焉,更谈不上什么创建生态课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觉得,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求知的火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这个问题值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有一年,薛法根老师到我区"课堂节"上《我和祖父的园子》。活动承办学校唯一的五年级班基础薄弱,一名学生在黑板前听写,把"蜓"写成了"蜒",薛老师提示了几遍,全班没一人发现错误。薛老师又让学生归类"蜻蜓、蚱蜢……"属于什么,整个班竟然抽象不出"昆虫"。仅仅听写和初读课文就花费了半节课时间,我们当时十分担心:薛老师教得下去吗?孩子们学得下去吗?薛老师并未按预设的流程教学,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学,学生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他也不吝夸奖。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保护,渐渐地,课堂由开始的"七零八落"变得规整和协调。当课接近尾声时,竟有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此时,薛老师把"惊讶"写在了脸上,并由衷赞叹道:"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课堂的最美和音由此漾开:师生共同把课始阶段的初读感受"怎么样的园子"提炼、升华为"我怎样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宝丰 《辅导员》2011,(22):40-40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常深感教学的艰辛与不易。辛辛苦苦备一节课,认认真真讲一节课,仔仔细细批改辅导,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怎么理想,甚至还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教师的这种勤勤恳恳、大包大揽、极度的负责任不仅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短路",甚至还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埋怨和不满,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我最讨厌老师总是讲个不停,不给我们留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老师是"讲师",他们在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  相似文献   

13.
吴季 《辅导员》2010,(10):52-52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爱上说话写话?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有一个"大家都在说"的氛围,只有"有话可说"才会"要说",只有"有例可仿"才"会说",只有"有成就感"才会"爱说"。在激发一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方面,我作出了大胆尝试,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个性创作——画画,引导学生"用语言画画",看到什么?像画画一样一点一点地说出来,说出样子、说出色彩、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正式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之前,一个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宽×高"(知道这个"事实"但不知道"原因")。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对学生的理解要求到什么程度?在公式教学中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张殿军老师执教的课,学生确实思考了,但直到下课仍有一个学生坚持认为长方体体积公式应该修正为"长×宽×1×高",怎么办?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文献   

15.
"报告!""进来。"话音刚落,一个小女孩闪进了我的办公室。"校长,有件事我必须向您报告了:我们班很多男生在谢长凯的带领下变得流氓了。他们老在女同学面前说痞话,好恶心的!""你为什么不告诉你们班主任呢?""说了,可我们老师总是不管。男同学见老师不管越来越油皮了。""哦,有这事?待会我跟你们老师了解情况后再给你答复,好吗?"  相似文献   

16.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冬华 《现代语文》2011,(4):131-132
一提起作文,一些高三学生有诉不完的苦与累,有道不尽的辛与酸,甚至有的还说每逢写作文必是"茶饭不思,日夜难寐"。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心急如焚,如何让高三作文教学"拨开云雾见青天"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作文教学实际,试着采来"小荷",摘来"红杏",给学生的作文之园添上秀色。  相似文献   

18.
张伶 《学子》2012,(12):29-29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现代与经典"的观摩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师附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课堂表现,他们在课堂中实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追根求源,孩子们为什么能有如此表现?主要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掌握了"放"的艺术。传统的老师总是把自己当作“纤夫”,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日清月结,把学生看成是需要拉...  相似文献   

19.
高俊秋 《教师》2011,(6):77-77
我们常常会抱怨:"为什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就是记不住?为什么一再强调的地方学生依然出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课上除了"数"还是"数",少了生活经验,少了学习乐趣,却多了没完没了的讲解,多了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厌学是因为没有求知的欲望,或者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20.
学会等待     
宫伟 《教育文汇》2010,(6):21-21
有的学生上课总是“坐立不安”;有的学生老是不讲卫生;有的学生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对这些学生,有的老师不是训斥,就是挖苦,甚至给予体罚,搞得师生关系非常紧张。我常常想,我们当老师的为什么总那么着急呢?为什么不给孩子一点改正的时间呢?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时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