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凡友 《时代教育》2014,(6):135+137
诗歌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在诗歌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当前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从美学的角度看,诗歌的艺术美具体表现在韵律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歌艺术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畅游,去领略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作品、风格、流派、背景等方面,让学生理解、感悟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中的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彰显人文教育。本文尝试从领略和谐美、创造意境美、传承文化美这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应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把握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求意蕴,理解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基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欣赏、创造美。本文探究如何促进初中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并以盛唐诗歌为例进行论述。首先论述现存问题,包括部分教师教学浅尝辄止、缺失情感、破坏意境、忽视趣味等。接着论述实施途径,从配乐曲调与美读吟诵中感受诗歌音乐美;从总结归纳与对比辨析中感悟诗歌情感美;从善用插图与开发资源中领略诗歌意境美;从探究练字、感知画面与创新作业中挖掘诗歌趣味美。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即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审美品格的塑造。诗歌是文学中最"美"的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为塑造学生审美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品格。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艺术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意境,体验美的情怀。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这种艺术在课堂中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修养。阅读、赏析、评价诗歌,是评判高中生阅读欣赏能力、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观照现代诗歌教学的现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接受心理学原理,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感受诗歌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意境,并结合以诗解诗、群诗阅读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审美体系。这样,契合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能够构筑立体化的诗歌审美学习网络。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诗歌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文章围绕加强朗读,体验情感熏陶美;动笔绘图,感受诗歌描绘美;陶冶情操,享受诗歌意境美;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欣赏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高一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单元选取了中国现当代和外国的共11首诗歌,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在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外,教学重点应是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地感受作品的节奏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体味作品的语言,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诗歌教学要围绕"三美"展开,即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审美层次和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而诗歌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突破口。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反复吟诵,体味语言美;二.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三.分析意象,体会诗歌内涵;四.运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五.发挥想象,主动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科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歌翻转课堂教学有容量大、学生自主掌控等优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捕捉英语诗歌中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的升华。诗歌具有优美的韵律、严正的格律和音乐般的旋律,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载体。为此笔者把审美教育作为本单元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及相关材料,通过揣摩法、吟读法、感悟法、玩味法等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绘画美、修辞美和风格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美育,指的是培养人对美的感知与认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十分适合在其中渗透美的教育。而在诗词中渗透美育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美,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美、感受到美,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能力,而这便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渗透着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神圣天职。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03-104
新课程标准下,更多的诗歌走进初中教科书,诗歌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学习诗歌,对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至关重要。诗歌教学是美的教育。诗歌的美,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讲析诗歌,最应从"美"字上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