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西安某厂区深层地热对接井安装了埋深大于2 000 m且深度不同的2个竖向U型深埋管换热系统,应用原位实验的方法进行了换热特性的研究。实验条件为埋管进水温度和水流率基本恒定,实时检测埋管的出水温度。通过埋管进、出水温差及流率得到埋管在实验条件下的综合换热强度及不同深度地热井的实验,表明埋管深度的增加对换热强度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又称地源中央空调,是利用地球所储存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化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它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或地下水,具有稳定相当问题的特性.使用地源热泵可以减少矿物燃烧的消耗,有利于国家改善能源结构,减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设计德宏州盈江县边桥酒店空调热水方案为例,简述地源热泵的U型埋管传热模型理论分析,并对土壤的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得到地埋管附近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并且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3.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垂直U型地埋管管群的二维和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以Fluent作为计算工具,进行系统运行15年的换热耦合计算,得到不同换热条件下的土壤温度变化曲线.以三维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为对比条件,以拟合优度为参照参数,对二维传热模型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文章从空气保障系统、负荷特性、山区传热特点以及地表温度影响等几方面入手,探析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需要注意的事项、应用形式和适用性,指出了在地下工程的实施中,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发挥的重要防护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输油温度对土壤温度场影响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计算埋地管道周围的非稳态温度场,大多是在简化条件下得到的,如采用线热源法、当量环法、克拉索维茨基所得到的解析式。由于这几种方法都假设输油管道在常输过程中的传热为稳定过程,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误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不同原油温度情况下径向温度场进行了精确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原油温度对散热损失的影响较大:65℃时比45℃时散热量大60%左右,为以后预测土壤传热规律,制定合理输油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地源热泵系统在进行竖直埋管设计的过程中,实际上其中所涉及到的设计关键就在于地下埋管的换热器设计,因此,必须针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多个设计原则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地源热泵系统竖直地埋管设计工作之中的多个原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为基础建立了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三维非稳态模型,重点研究了土壤湿度对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导热率主要取决于土壤湿度.随着土壤湿度的增长,不论单u或双u型管,钻石换热率都呈逐渐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有所减弱,本文给出了其大致线性关系表达式,对土壤源热泵的实际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地埋管土壤源热泵技术工作原理、基本组成、管材选用以及地下埋管形式等一些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土壤源热泵是制冷和供暖兼用的一种低碳高效环保的新型节能空调技术,并对其在我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赵丽娜  许延荔 《科技风》2011,(16):27-28
建立垂直双U型地埋管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冬、夏季两种工况下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10.
保温被称为第五能源,提高保温技术水平是企业节能、降耗、增益的有效措施。我国盛产高粘、高凝原油,目前对这种原油多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对埋地集输管道进行保温是保证油气安全集输及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埋地集输管道保温后,传热热阻增大,热损失减少,有利于安全集输。埋地集输管道的保温结构一般由防腐层、保温层、防水层及防护层组成,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埋地集输管道防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管外膜传热系数的对比研究表明,在相同壳程压降条件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膜传热系数约为弓型折流板换热器膜传热系数的1.9倍。说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显著强化了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圆翼管换热气是采暖通风工程中常用的换热设备。本文通过对圆翼管传热性能进行分析,提出在暖通工程中合理采用圆翼管换热气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可视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测量微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并解决沿微管轴向导热对微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本文首次把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方法引入到微尺度实验中。本次研究搭建了能够进行气体、液体流动与换热的微流动实验台,用蒸馏水作为工质,采用红外成像仪加专用红外放大镜头对微型钢管表面温度场作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在Re数不变时,不同加热功率下内直径为168µm和外直径为406µm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图,进而能得到了沿轴向温度对沿轴向长度的二次导数。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推导获得了沿轴向的导热对内部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实验与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微圆管单相流情况下,其轴向的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一种热管散热器对大功率LED散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80 W大功率LED在大空间自然对流条件,设计了散热基板——热管散热系统,并研究了LED输入功率和散热器倾斜角度对LED结温和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热管散热系统可以使80 W功率LED的结温降至73.5℃,LED输入功率和散热器倾斜角度对结温和照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温相变材料储热,同时用重力热管作为能量传输元件这一高效偶合装置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一个考虑自然对流影响的相变传热与热管传热相偶合的传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的对比,证实所建立的模型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水为工质,对截面尺寸为0.4mm×0.4mm水平布置的不锈钢矩形微槽内流动沸腾进行换热特性和可视化研究.质量流速范围为G=62.5~187.5kg/m2s,进口温度分别为Tin=30、45、 60°C.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干度下,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增加;干度较大时,换热系数保持不变直至换热恶化.质量流速的增加使换热系数有较大增加,进口温度的变化对换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可视化研究发现低壁面过热度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本实验范围内,微槽内沸腾的流型主要有塞状流和环状流两种.  相似文献   

17.
微小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毛细管结构变化会影响其性能这一问题,对毛细管截面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水力直径为1mm左右的微小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管脉动热管底加热时的性能明显优于顶加热;正方形截面角管水平放置也能够运行;三角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比正方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更低。脉动热管在水力直径为1.5mm时比1mm时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8.
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9.
吴锋  胡亚联 《科技通报》1992,8(5):282-285
研究在非线性传热情况下,热阻和有限速率过程对卡诺热泵性能的影响.导出了最佳泵热率与致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埋地热油管道在开挖大修期间热力损失较大以及期间可能出现的停输再启动困难等问题,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在开挖大修期间的停输再启动模型,并采用有限容积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离散与求解,模拟管道大修期间停输再启动过程中热力参数的变化。参照东北管网铁秦线站间管道防腐层大修期间的工况建立了算例,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反映了开挖回填阶段停输再启动过程中沿线温度和进站流量的变化规律,为埋地热油管道在大修期间停输再启动的安全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