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恺  贾春凤 《保定师专学报》2007,20(2):51-52,62
较系统地对甜柿(Diospyros kakiThunb.)品种“富有”柿组培苗的继代增殖、叶片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富有”柿的最佳长期继代培养基为MS ZT2.0m g/L IAA 0.1m g/L;高效不定芽再生体系在培养基MS(1/2N) TDZ 0.4m g/L ZT1.0m g/L培养30d之后,转入培养基M S(1/2N) IAA 0.1mg/L ZT 2.0mg/L中,其分化率达到90.3%以上,外植体平均芽数为4.6;生根选取在培养基1/2M S IBA 1.0mg/L培养基中暗培养8d,生根率为93.1%.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Bt-016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几丁质、氮源、碳源、pH和接种量为影响发酵条件的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9(95)水平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蔗糖2g/L、蛋白胨20g/L、初始pH值为8、接种量1. 572%、几丁质含量2. 5%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Bt-016发酵液OD600值为3. 864 5,较优化前提高了21%;产几丁质酶活力为2. 796 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3%。研究结果为杀虫防病Bt菌株的开发提供了菌源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栽培黑豆和野生黑豆粉末对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灵芝酸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菌丝活化、种子液培养、液体深层发酵培养3阶段获得灵芝菌丝体,用乙醇提取灵芝酸,香草醛法测定其含量并计算产量。结果:当培养基栽培黑豆浓度为10g/L时,灵芝酸含量和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9和2.66倍;当培养基野生黑豆浓度为10g/L时,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和灵芝酸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5和3.89倍;当培养基野生黑豆浓度为4g/L时,灵芝酸含量达到最大值39.845mg/g。当培养基中野生黑豆浓度为6、8、10g/L时试验组灵芝酸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添加4g/L野生黑豆优化培养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酵母粉1%、KH_2PO_40.2%和MgSO_40.2%。在此培养基中,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最大,可以达到1.21g/100mL。  相似文献   

5.
从酵母浸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乙醇的菌株DL516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优化实验,确定菌株DL5168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初始葡萄糖浓度180 g/L;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的最终乙醇浓度为113.9 g/L,比对照菌株的乙醇浓度提高36%;乙醇转化率为0.64 g/g,比对照提高39%。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碳源对灵芝液体发酵灵芝酸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玉米粉、小麦粉、荞麦粉下灵芝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灵芝酸含量及产量。结果:培养基玉米粉浓度4g/L时,菌丝体干重和灵芝酸产量分别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提高了1.11和1.26倍;培养基小麦粉浓度10g/L时,干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73和0.87倍;培养基荞麦粉浓度7g/L时,干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97和1.15倍。培养基玉米粉浓度7g/L时,灵芝酸含量达到最大值23.538mg/g。培养基中玉米粉浓度为4、5、7、10g/L时,灵芝酸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从生产实际考虑,应使用4g/L的玉米粉优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以测定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拮抗细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3 g/L,蛋白胨12 g/L,氯化钙3 g/L,利用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量8%,装液量75 mL/250 mL,发酵时间24 h的发酵,此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6 cm左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拮抗细菌拮抗性能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拮抗细菌更好地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菊花花瓣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菊花的花瓣作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用0.1%升汞消毒10min为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1.5mg/L NAA0.1mg/L;丛生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1.5mg/L NAA0.1mg/L;用1/2MS NAA0.5mg/L作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对尖孢镰刀菌NC03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6 g/L,NaH2PO43 g/L;橄榄油250 mL/L,吐温80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84 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1.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0倍。  相似文献   

10.
刘恺  贾春凤 《保定师专学报》2007,20(2):51-52,62
较系统地对甜柿(Diospyros kaki Thunb.)品种"富有"柿组培苗的继代增殖、叶片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富有"柿的最佳长期继代培养基为MS+ZT2.0 mg/L+IAA 0.1 mg/L;高效不定芽再生体系在培养基MS(1/2N)+TDZ 0.4 mg/L+ZT1.0 mg/L培养30 d之后,转入培养基MS(1/2 N)+IAA 0.1 mg/L+ZT 2.0 mg/L中,其分化率达到90.3%以上,外植体平均芽数为4.6;生根选取在培养基1/2 MS+IBA 1.0 mg/L培养基中暗培养8 d,生根率为93.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维生素对粘红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培养基中维生素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出在培养基中添加VB;0.2mg/L、VB21.0mg/L、VC0.7 mg/L时,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12.35 mg/L,比对照组提高了9.78%.  相似文献   

12.
探究磷酸盐浓度对大肠杆菌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考察磷酸盐浓度对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过程中生物量、比生长速率、L-异亮氨酸产量、发酵液中乙酸及NH4+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初期维持低浓度磷酸盐(2 g/L KH2PO4),后期补加2 g/LKH2PO4可有效减缓菌体衰退,最终使菌体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12.7%,且副产物乙酸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软籽石榴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的硬度、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9min,10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使用硬度为5g/L琼脂的MS培养基,并添加0.1 mg/LNAA+0.1mg/LIBA+1.0mg/L6-BA+30g/L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g/L可有效控制褐变并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转染植物耐受和富集重金属相关基因提供合适的组织材料,同时为了建立大面积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基地提供组培苗保障,实验以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通过选用不同生长素以及调节生长素浓度对外植体进行增殖,诱导芽和根的生长,建立了美洲商陆茎尖组织培养实验体系。诱导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mg/L赤霉素(GA3)+300 mg/L水解乳蛋白(LH)+30 g/L蔗糖+9.0 g/L琼脂,pH5.8。诱导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4 mg/L吲哚丁酸(IBA)+0.1 mg/L GA3+300 mg/L LH+15 g/L蔗糖+9.0g/L琼脂,pH5.8。采用该方法,萌发期和成苗期分别比文献报道缩短了5 d和6 d;建立了美洲商陆茎尖组织培养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5.
薮北茶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薮北茶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快速无性繁殖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各种浓度的植物激素.试验结果表明,芽增殖培养基为1/2MS 1.0mg/L BA 0.2mg/L IBA;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4MS 0.5mg/L BA 0.1mg/L IBA 0.01mg/L Al3 .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小叶章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MS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激素对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表明小叶章茎段用75%酒精消毒30 s,再经0.01 L汞溶液浸泡4 min的灭菌效果较好;茎段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0.05 mg/L KT+1.0 mg/L 6-BA+0.1mg/L+TDZ 0.1 mg/L NAA,诱导率可达87.44%;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1mg/L KT+0.5 mg/L 6-BA+0.05 mg/L TDZ+0.1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5.76;生根最适宜培养基为0.5MS+2.0 mg/L NAA,生根率为93.33%。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交互设计试验优化灰树花的液体培养基配方,确定玉米粉和葡萄糖有交互作用,其比例为3∶2时为最优搭配。获得灰树花液体培养的最优配方为黄豆粉2%,玉米粉3%,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2%,豆油0.05%。将灰树花在50L发酵罐中进行深层培养,转速140r/min和通气量为300L/min,菌丝体产量为14.69g/L。  相似文献   

18.
AgNO3对枣叶片再生不定梢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乙烯抑制剂AgNO3对枣叶片再生不定梢的促进作用。AgNO3浓度在0.1~10mg/L范围内对叶片再生不定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AgNO31.0mg/L的培养基上,叶片不定梢再生率最高,达90.70%,而不加AgNO3的对照培养基上,再生率仅为28.26%.  相似文献   

19.
采用"龙芋一号"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探索6-BA、NAA、蔗糖的质量浓度及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对"龙芋一号"茎尖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灭茵采用体积分数为50 ml/L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的效果较好:适宜的茎尖分化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6-BA1.0 mg/L+NAA0.5 mg/L、MS+NAA0.2 mg/L+6-BA0.5 mg,L、MS+6-BA0.1 mg/L+NAA0.5 mg/L+蔗糖20g/L;生根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生根培养基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50 g/L有利微型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组织培养是荆门野生百合快速繁殖的重要方法。实验证实,该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是外层鳞片的基部组织,初生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 BA1.0 mg/L NAA0.1 mg/L,增殖培养基的适宜配方为MS BA0.5 mg/L NAA0.1 mg/L,生根培养基的适宜配方为1/2MS BA0.05 mg/L NAA0.05 mg/L 活性炭3 g/L、2/1MS BA0.05 mg/L NAA0.1 mg/L 活性炭3 g/L,试管苗移栽适宜土壤基质为腐殖土与沙壤土1:1的混合土。同时经与百合种子繁殖、鳞片扦插繁殖相比较,扦插繁殖的单产和总产接近于组织培养繁殖。建议建立组织培养基技术与鳞片扦插技术相结合的规模化生产种植模式,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