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创业教育是实践科教融合理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成功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存在高校科研与教学相对分离,创业教育有效性不高,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支持不力等问题。在科教融合成为高校办学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要实施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政府要加强创业立法及法治教育,扩大和落实大学创业优惠政策;社会组织要强化服务大学生创业功能。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50-154
当下社会中,大学生选择以创业作为就业的仍为少数。他们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业理想上有很大差距。社会对待工作的传统思想、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因素都阻碍着他们选择创业道路。要从社会、政府、学校、个人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大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如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可行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而建立起立体开放、相互支持的创业平台是其关键。为此需要国家尽快出台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高校需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加快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毕业生则要树立起创业意识,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社会实践以提高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提出要在高校开展创业思想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同时要开展创业技能教育 ,教会大学生如何创业 ,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展,地方高校要通过新型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实施。创业教育也要长期发展下去,就需要一种完整的制度为保证。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现如今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意识的薄弱、过时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与社会在这一方面缺乏明确的认知、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以及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平台过于简单等问题,大力开展地方高校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既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需要。要突破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定位模糊、大学生创业信念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匮乏等诸多困局,就必须从教育目标、基础建设、创业教育实践等多方面突围,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虚化"范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教育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兴起,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迫切需要。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也是高校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本文深入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探索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着重分析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特点,描述了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探究了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下以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为创新关键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点,以期通过有效的应对和积极的改革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进程,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得到提高,加速高校创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79-85,74
该课题通过文献法、案例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及实证调研。研究认为,创业教育是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是融入高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育。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出相关性。在个人层面上,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带动大学生需求层次的提高,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本量的增加;在院校层面,创业教育使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具现实针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在社会层面,创业教育能增加社会就业、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有利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认为,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应通过政策手段促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商务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针对性;而高校则要在组织建设、制度保障、常规管理和评价评估四方面做好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更好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和保障,与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在区域经济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参与,这是因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回应社会需要,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的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整需要社会的引导,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社会来检验。在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政府要积极引领高校创业教育,企业要积极助力高校创业教育,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同时也要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甘沽 《河南教育》2010,(5):29-29
大学生成功创业,除需要国家的激励政策和大学生的个人努力外,还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和完善的实践机制,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需要社会营造“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氛围,尽快改变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3.
创业教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但目前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理论不够成熟,创业教育师资匮乏而处于发展阶段。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首先政府要制定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其次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并要开展多种创业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高校、政府、社会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来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服务支持体系。通过提高服务主体认识、整合服务平台、改善服务方式、完善运行机制,可以有力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是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是由诸多错位造成的。因此,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有新思路,具体工作要有新举措。要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观;要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变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切合实际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其就业、创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学生是社会创业的主力军,而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高等教育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破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这个时代课题。因此,高校要构建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教育、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及创业环境熏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在实践中,求人不如求己,越来越得到认可,于是,那些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大学生们,就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要看到的是,当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的同时,由于他们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其创业的成功率普遍偏低。因此,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普及创业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就成为我国高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科学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不够、社会资源驱动不及等问题,高校既要依托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又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公益创业、参与公益创业。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非结构型问卷对6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关于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被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含义,创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及其获得方法,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形式和师资等问题有较好的认识,但具体到个人,他们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为了增强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从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对象、教育形式和师资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完成创业相关任务或行为能力的知觉,是解释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动力和过程的关键。高校创业教育要围绕创新、人际交往或管理、机会识别、风险管理这四种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在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方面,高校要让创业教育主体参与课程设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平台,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要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创业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