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陇南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且短少奇缺;交通不便,通讯,教育手段比较落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而电大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打破了地理区域的束缚,专业设置灵活,投资少,见效快。这些优势特别适合陇南地区区情。注册枧听生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它为电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电大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下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自己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杨庭江 《贵州教育》2014,(22):15-17
教育是社会之基、民生之本,农村教育乃基础教育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贫困概念的发展及其内涵 教育贫困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贫困概念发展而来的。教育贫困是教育学家或社会学家借用“贫困”一词来考量人们接受教育的情况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被视为贫困的下位概念,一般也作为贫困的表征之一被广泛使用。由于教育贫困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对教育贫困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学界对教育贫困的界定是很不清晰的,仍然简单地把教育贫困作为“贫困”的从属概念来使用,所以,对教育贫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分析了社会贫困及贫困链的基本成因,指出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的最重要的根源。要缓解社会贫困,在城市与农村进行反贫困行动,应制定以发展教育为根本途径,将教育作为反贫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远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教育事业振兴山区经济清水河县政府县长云布俊中共清水河县委书记董志成按: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乌盟清水河县从1993年9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全民性的教育大讨论。自治区党委对这场讨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全区有更多的旗...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贫困民族地区处在教育与经济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解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成为一个特难的问题。从90年代中期以来,地处小凉山区的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做了有效探索,教育综合改革,狠抓普及教育,努力克服弊端,按民族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实现普九,实现了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城乡的差距主要是教育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核心,教育的贫困是社会的贫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维护和创建教育均衡的实践。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详细介绍了对广西一所希望小学的调查,并对调查资料作了细致的分析。章提出,在贫困革区创办一所学校,就要使之具备多种社区发展功能,这样才能实现扶贫与教育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离不开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积累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就可提高劳动生产率9%。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分析,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教育的贫困是最严重的贫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对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和保障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悉心谋划定西市教育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相对于发达地区,山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如何提高山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陇南地区康县为例,利用微视频对该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后期通过收集的数据,对微视频在山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采取了种种脱贫奔康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经济统计数据清楚地说明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贫困状态。“文化贫困”是农民处于贫困状态而又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走“内源式”发展道路,发展和完善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族教育,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顾先银 《贵州教育》2013,(18):11-15
计划乡位于榕江县西南角,地处月亮山腹地。这里山高坡陡,气候高寒,苗族聚居,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困难,是名副其实的“九山半水半分喇”的少、边、穷山区,全省一百个重点扶贫乡之一,是贵州贫困的典型,教育落后的代表。也正由于教育的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全乡经济的发展,使计‘划乡成为全省迈向小康的沉重包袱,榕江教育的心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打破西部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笔认为:资本投入不是打破西部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现实选择。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才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邱奕谈 《福建教育》2001,(10):16-16
教育的贫困首先是观念的贫困和由此带来的体制僵化,教育要有大的发展,必须从观念和体制创新上寻找出路,社会力量办学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只有通过观念和体制上的突破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教育贫困是基本的贫困,是全社会的贫困,是未来的贫困。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富有与贫困。近年来,我省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在大幅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城乡教师资源的差距依然很大,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农村教育的贫困现状依然比较明显。贫困的焦点之一是教师资源的贫困。为解决农村教师资源贫困问题,2004年,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政策。各地为此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其中,四平市和延边州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处境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中国贫困农民群体处境艰难,表现在农民与市民的生活差距太大,贫困农民负担沉重,看不起病,子女大量失学等方面。农民创办乡镇企业、进城打工一方面是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摆脱农村贫困的生活。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不公平。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国家和社会应该关心和爱护贫困农民,把注意力集中到农民的教育、健康和发展上来;媒介宣传应该反映贫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这一事实,折射出当前部分贫困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也反映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尚存在诸多不足。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切入点,多方面齐头并举,共同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园贫富差距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问题在学校中的折射,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教育均等化和社会进步。而学校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勇敢面对贫困,并转变因贫困导致的不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