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有幸读到了永嘉董林梯老师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2期)的《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一文,该文认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贯穿着一条体现“大生命”意识线索——“不只关注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董老师在文章中对教材中的“大生命”意识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得到了众多语文教师的盛赞。但在赞叹之余,许多老师也感到深深的遗憾:“支老师的课,好归好,就是没法学!”确实,支老师的课大开大合、举重若轻,总给人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那我们到底向名师学什么?在此,笔者结合支老师的《生命生命》一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生命 生命》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武老师以读、演、说、看、写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中“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出神人化的演绎,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含义与价值。在教学技艺上,她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观课者看到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而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5.
只有关注生命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育,更应是始终走向“尊重生命”的教育。从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可总结出语文教学走向“尊重生命”的路径,即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文本,创设情境,展开对话,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知生命的魅力,提升精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由字到词,引出课题,以资料聚合思维与情感 课始,小巧青春的潘老师笑盈盈地从识字的话题引入,在出示毛笔书写的篆书“命”字后,要学生猜读。学生根据识字经验认出后,潘老师再要大家说出与“命”相关的词语,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生命、命运、命令、命中注定、命根子。  相似文献   

7.
课堂应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读了一则语文课堂教学实例,课题是《善待生命》。这是一位语文教师专为一个想轻生的女生设计的课,没有教材,更没有教参,但这堂课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善待生命,珍爱生命。课的开头引用了一个台湾9岁的残疾女孩周大观(只有一条腿)的一首小诗:“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8.
生命意识、健康观念是高中思政课重要的学科大概念。高中思政课每一个具体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及其表现,都是“生命意识”“生命自觉”“健康观念”的重要表征。立足课程标准的生命教育课堂一般包括强化与关联、议题探究学习、知识建构与迁移三个基本教学模块,应秉持“立足生命意识,凸显文化品格”“依托生活实际,搭建议学情境”“基于知识应用,走向生活实践”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熟悉我刊的读者也许会纳闷,“乡村教苑”怎么会刊登丛雪芹老师这篇与教学关系不大的个人生活的文章呢?初读这篇文章时.编者的确是踌躇了一番,丛老师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是很感人,很鼓舞人.但毕竟与语文教学搭不上边。但丛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又像一股洪流不断冲击着编者的心。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丛老师的坚强和智慧,不就是一篇最精彩的课文、一堂最真实的生命之课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丛老师乐观向上、不畏病苦、勤奋工作的人格魅力,就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乡村教苑”关注农村教师的特色课堂和教育人生.期待更多的朋友拿起笔,抒写职业生涯中的动人故事和成长感悟。来稿请寄廖巧燕。电子邮箱:liaoqiaoyan@126.com。  相似文献   

10.
正吴老师用真情诠释生命的课堂,以师情孕育生情,以真情启迪思维。她的课像一条涓涓的小溪,带着真情,流淌到每个孩子的身边,流进每个孩子的心里。品味吴老师那承载教学艺术与育人使命的课堂",真情"是最突出且最有力的字眼。她用真情诠释生命课堂的深刻内涵,她用真情润泽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生命礼赞     
在《生命 生命》这一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在你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没想到,这些平时只爱玩玩具、看漫画,不屑与书本交朋友的孩子竞一个个变成了诗人和哲人。  相似文献   

12.
《敬畏生命》一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不太好理解的,父母对儿女的付出、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这类话题,他们是不会有深刻认识的。怎样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珍爱生命呢?我有了“算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学生熟读课后,我请每位同学拿出本子与老师一道计算“父母养育一个儿女直到他(她)大学毕业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绽放生命之花”一课,如何让生命意识薄弱的初中生敬畏、珍爱生命,创造、拓展、延伸生命价值,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姜夏艳老师执教“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命写作”是王君老师早年“青春语文”教学理念中提到的作文教学理念,包括阅读、写作、生活三个方面,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写作,学生如何学会写作的问题,其教学理念强调通过“生命写作”,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与生活激情。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如何借鉴王君“生命写作”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写作课堂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领域较为关注的一点。对此,本文力求通过分析“生命写作”的教学启示,从而探索出“生命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全面地、立体式地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学是什么这两个教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以回到“原点”的思维方式,从纵向的挖掘寻找了历史上各家教育理论的魂,又从横向的维度从五个层面确定了叶氏教育学的基因———“生命?实践”。叶澜老师及团队创造了中国教育学新的发展历史,这个力度在于它是理论上的“道”和实践上的“器”两者高度的统一,即“五个一”:一套教育理论、一种研究方式、一批转型学校、一支研究队伍、一条改革之路。叶澜老师教育学指向的生命,体现了叶澜老师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半生生命用在了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中,体现了崇高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张文质进行的“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引起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个课题实验对新作文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听了福建省首届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会的8节新课题研讨课和“生命化教育”实验校——仙游郊尾中心小学“心灵作文”的5节课题研讨课,我认识到了“生  相似文献   

17.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于名教师的课例,如何学习,是否能够直接套用,笔者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日前,有幸在教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前拜读了《中学数学月刊》刊发的杨志文老师的“探究,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深受启发,于是在教学中借用了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但出发点相同,教学设计完全一样,现场的经历却别有一番风景.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小学生》2010,(12):5-5
2010年5月的一天,沐浴着初夏温暖的阳光,满怀着景仰之情,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的我既是一位语支老师从容大气的大家风范和亲切而充满智慧的课堂征服了在场所有学生和老师。此时文教师,感慨于前辈简约自然的教学风格,又是一位学生,感动于一位老教师对学生的拳拳爱子之心。流淌着爱的课堂,才能让探寻生命真谛的脚步走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20.
《紫藤萝瀑布》(以下简称《紫》文)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这已被广大的中学一线教师所认同,于是这篇课文便成了在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许多老师进行教学时,总是用“贴标签”式的讲解来分析课文,用“赏花—忆花—悟花”的套路完成课堂教学,把生命教育放在最后一个“悟花”的教学环节,这样做看似合理却是经不住推敲的.“悟花”是在“赏花”与“忆花”之后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