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侯元英 《青海科技》2007,14(2):54-55
氧化剂对改善面包品质和丰富花色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溴酸钾作为氧化剂的作用特性及致癌性,以及偶氮甲酰胺作为溴酸钾的替代物在面包制作中的优越性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正辐照食品,曾随着方便面的"辐照门"事件和日本福岛核危机而引发公众关注,如今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消费者遗忘。实际上,通过辐照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可达到杀虫、杀菌、抑制生理过程、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的目的。而且辐照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相当规模,辐照相关食品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1/3。明明是一项有利于食品安全的高科技,但大多数人何以身在"辐"中不知"辐",甚至还有食品生产商对此"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3.
辐照没问题     
方便面的"辐照门"掀开了民间"辐射恐惧症"的冰山一角。实际上食品辐照技术的科学性已基本得到了验证,但就算辐照食品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危险,标识的缺失仍会引发人们的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4.
古语有:"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分析当今实事,我们不难看到虽然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检验已经有了初步的管理系统,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安全能达到让国人安全放心的地步,立足于使食品微生物检验组织管理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全面且充分地考虑可能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加以加大对其的控制管理,进而达到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大凡关注食品健康的人,肯定听过"隔夜菜致癌"的说法。在网络、报刊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有关某人吃了隔夜菜被送进急救室的报道。许多专家也纷纷解释: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更有甚者指出:"蔬菜每加热一次致癌物就增加几十倍"。那么,蔬菜中有多少致癌物?它们又从何而来?"隔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蔬菜又该如何保存和食用呢?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话题不断。只要有媒体报出转基因食品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增加根患癌症、肿瘤等疾病的几率,同时,就会有媒体随即报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有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两种不同的观点如同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影响人们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美味汉堡包     
正如今,汉堡包已是十分常见的方便食品,但它是从何而来的呢?也许有人会想当然地说,来自德国汉堡,是汉堡的一种风味食品,再被带到北美……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当年欧洲人大量移民北美时,一艘名为"汉堡-阿美利加"的邮轮负责运送移民。  相似文献   

8.
《百科知识》2014,(4):1-1
正事件前不久,美国的汉普顿·克里克公司研发出一种可以替代鸡蛋的人造食材,赢得了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众多投资人的青睐。有数据显示,全球肉类消费量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1倍,预计到2050年再翻1倍,而工厂化养殖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将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人造食品"出现?它们真的体现了人类食品的发展趋势吗?  相似文献   

9.
“实质等同性”原则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新志 《科学学研究》2004,22(6):578-582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其安全性评价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质等同性"原则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合理吗?为此,我们需要对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实质等同性"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反思,旨在探寻更加合理的方法来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食品结构的调整,应当科学地建立在人体需要的基础上。21世纪人类对食品的需要,是食品结构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21世纪是人类拥有营养权利的新时代。全人类要有良好的充足的营养、人们通过吃来摄取各种营养素。所以,吃是一门科学,体现的是饮食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对吃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强烈了。回想过去的一年,像"食品安全"、"健康饮食"、"均衡营养"这样的关键词,成了很多媒体百说不厌的新闻话题。有人说:"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还有人说:"牛奶并非营养品,传统饮食有误区"。让我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干燥"章节的教学中,并对该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通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法设计、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师生讨论、课后测试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拟提高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老柯 《科学生活》2010,(5):13-15
见到这样的广告语:"松软得可以弹起来"、"柔滑得如丝绸一般"、"无与伦比地松脆"……很少有人能不被诱惑,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也会陶醉于食品醇香的口感中不能自拔。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于食品添加剂。然而每当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食品添加剂也就会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内容与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通识课程的关键环节。食品添加剂是近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的饮食丰富多彩,更容易让人接受。本文明确了"食品添加剂"通识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印红 《百科知识》2012,(14):42-43
正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无糖食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什么是无糖食品,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分吗?什么是无糖食品?认识无糖食品,关键在对"糖"的定义上。糖可以专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能够在人体内转变成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果糖等,这是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16.
短讯     
《科协论坛》2013,(6):48-48
上海市闸北区科协举办食品添加剂与健康生活科普讲座。讲座围绕食品安全关乎市民健康生活这一主题,为社区居民解答了"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常见食品里有哪些添加剂"、"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怎样简单鉴别非法使用添加剂的食品"、"鉴别区分文字陷阱"等问题。宣传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为公众营造了一个"食品安全健康你我"的良好社会氛围。(闸北区科协)重庆市渝中区科协启动"一米园地低碳生活"科普活动。利用一个约1平米左右的木盆,种上十多种不同的花草,也可以种上多种蔬菜,打造成为一个袖珍的花园和菜园。在  相似文献   

17.
大豆食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从文化概念的广义讲,还是从文化概念的合狭义论,大豆食品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出土文物考证,我国在3000年前就已有大豆种植,公元前留下的《诗经》、《左传》、《史记》等著作都有关于"稷、黍、稻、麦、菽"和"中原有菽、庶民採之"以及"周子有兄而不慧,不能辨麦菽"的记载,此中"菽"字即为大豆。  相似文献   

18.
庄易 《华夏星火》2013,(4):28-31
1月10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面制品大会暨第十一届冷冻与冷藏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因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和第一个速冻粽子、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产业而荣获"中国方便食品二十年特别贡献奖".这一殊荣使早已成功交班的陈泽民再次从幕后走到台前,他大器晚成的传奇经历也再次引起公众瞩目.  相似文献   

19.
<正>"大爷您好,您觉得食品添加剂这个东西怎么样?"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一位正在市场买菜的老大爷。"啊呀,食品添加剂啊,真是不好,对人没一点好处,有关部门应该弄掉添加剂。"大爷如是说。是什么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感到恐惧?有什么办法来让百姓不再为食品安全担忧?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0.
张澍 《百科知识》2011,(18):40-41
目前介绍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说法:一种认为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强制要求标识的,另一种则声称不仅转基因食品不要求标识,其他食品也不得贴上“非转基因的标签”,因为涉嫌歧视。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标识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