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2.
《麦田守望者》是公认的当代成长小说经典之一,揭示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精神上的探索与迷茫。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麦田守望者》就遵循了下面的叙事结构:厌倦——出走与迷茫——逃避与漂泊。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然而,在《麦田守望者》这本小说中,却出现了引路人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4.
第五代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在亚裔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领域里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说《唐老亚》(DonaldDuk)描述了美国华裔青少年唐老亚在春节期间对华裔美国人历史的探索和对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该小说在文体上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对《唐老亚》的成长主题、成长领路人和成长仪式进行分析,探讨唐老亚的文化身份建构过程。对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迟子建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读迟子建小说集《逝川》孙蕙如中短篇小说集《逝川》是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集子里的小说,大都是表现北国小镇这一特定地域、特定环境的人物生活情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风格。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福翩翩》秉承了迟子建作品的一贯风格,清新、自然、朴素,小说所描述的都是平常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读者身边的朋友、熟人,小说言语方式也极具口语化和含蓄等特点。小说的布局、人物、语言等多种因素,无不蕴藏着宁静纯朴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迟子建纯净温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扎根于富于生命力的日常生活,这使得那些平凡人的生活被推到小说舞台的聚光灯下,并且日常的琐碎与生动消融了僵硬理性带来的规训力量。生命之痛在迟子建的小说中绵密而刺目地存在着,但她利用出色的“控制”,用希望和光明稀释了这些令人窒息的伤痛,这种朴素自然的苦难叙事在20世纪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在迟子建小说中存在着诸多如放河灯、洗澡、葬礼、渔汛等仪式的描写,这是东北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仪式承载着象征的功能,具有修辞意义,不仅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情感,而且还包含了迟子建对于死亡及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迟子建《热鸟》和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少年主人公形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特征中共有的叛逆性的特点。这一少年叛逆形象对于了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成长历程以及文学作品中青少年形象的塑造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具有导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斯·奥台尔的《黑珍珠》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和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是一部青少年成长小说。国内对这部小说研究比较少。笔者通过探讨小说中的文学象征意义,解读了影响主人公拉蒙成长的重要人物,从而分析了主人公如何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深远,迟子建小说中就有很浓郁的道家色彩。与道家的反智主义相关,迟子建喜欢塑造弱智者形象,借之表达人生理想。道家深谙祸福相倚之道,倡导安柔守雌,迟子建也强调"必要的丧失"。迟子建还像道家一样主张返回自然,寄希望于那些与物同情的小说人物。道家思想使迟子建小说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在迟子建温情的小说世界里,常常有一个不和谐的人物--“傻子“形象的出现,与她小说中众多充满灵气的人物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因为“傻子“形象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对迟子建的小说有更多层面的认识,“傻子“形象在迟子建的艺术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透过对非常态的人物的分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其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成为美国文学长廊里的一个经典人物,他在与自我,他人以及生活环境这三方面的异化表现其实是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阐明了大众追求的平庸性和物质化的根源在于精神和价值的失落,霍尔顿的迷失实质上是青少年发现成人世界的虚伪、空虚后,对成长的迷茫以及在精神上处于无家可归的漂泊状态。他的故事可助力研究者解除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试析小说《安琪拉的灰烬》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幽默诙谐地把读者带入主人公弗兰基的自我世界里,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与外部真实世界的冲突。试析了饥饿、天主教会、疾病死亡等贯穿于全篇小说的几个矛盾冲突,并由此得出,该小说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爱尔兰天主教儿童成长的辛酸史。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家,其对于小说创作的探索与开拓在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逝川》作为她做喜爱的短篇之一,为新时期诗化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两个方面对当代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中意境的创造做了探究,以此来透视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风貌——浓郁的抒情味。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小说近年来在众多创作流派和创作风格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有鲜明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是迟子建体验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她所写的死是死生契阔的人间感情,也是大自然的轮回替换,传达出作家对于生命的关照,并且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对于不尊重生命的强势社会力量的失望与抗拒,构成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  相似文献   

17.
正"所有的翅膀都渴望飞翔——迟子建新书《候鸟的勇敢》朗读首发会"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蓬蒿剧场共同策划,以朗诵的方式发布迟子建的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小说中,迟子建选择金瓮河候鸟保护站为故事的主要场所,主人翁周铁牙和张黑脸在保护候鸟的过程中,呈现出人性善恶的方方面面。迟子建以干净唯美的笔触,直面现实世界的罅隙和日常的波澜,书写精神迷途之人的爱与悲痛、欲望与沉溺,以及  相似文献   

18.
陈河的小说既提供了一种奇特陌生的生活图景,宽厚而强韧的生命特质,又展示了娴熟的叙事技巧。《西尼罗症》、《黑白电影里的城市》等小说展现了陌生、独特的生活情境,对处于各种"常态"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挖掘,将人物内心深处"反常"的欲望呈现出来,进而在欲望的张扬与受抑的矛盾中,揭示了人物漂泊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的小说《候鸟的勇敢》蕴含丰富的意味,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讲述冻土之上的冷暖人生,尤其是在人物塑造、社会风俗和语言上,展示了东北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迟子建通过独特的生命书写,为我们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也写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希望。《候鸟的勇敢》对于生命、自然、时代精神及价值都有深刻的思考,迟子建正视社会现实,将文学、自然与人类情怀相融合,呈现出了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20.
《香水》是德国后现代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借鉴了德国传统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叙事框架,但其“成长”元素又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的“成长”,可谓是成长外衣下的反成长。从成长小说视角出发,通过对比辨析《香水》与传统成长小说在结构和要素上的异同,从叙事结构、人物构成、时空要素和结局四个方面解读《香水》中的反成长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