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和经济增长分解模型,将中国省区1985—2009年的劳均产出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部分,并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利用相对趋同测试检验了它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人力资本积累均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则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省际劳均产出差距明显扩大,其中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积累对地区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不明显,而技术进步则对地区差距的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中在基于VAR模型下,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RD支出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因素,探讨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有别于一般选取技术进步的单一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明与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脉冲结果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长期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有提升作用;RD支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太显著,但经济增长对RD的影响却是长期正向显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但经济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市场的活跃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度,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经济增长模型对2000年~2018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选择了劳动力、技术进步、物质资本、能源消费等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内蒙古劳动力的投入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很大;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文章以南昌为例,选取其1978-2004年度相关数据,在有效劳动模型下对各要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通过比较同时期发达城市要素贡献,指出欠发达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齐园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78-83,108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使传统的C-D生产函数在对中国工业的经济增长分析中失效,以北京工业为例,选取1996-2009年数据,基于改进的生产函数,建立了测量各要素贡献率的最优模型,并实证分析北京工业的经济增长源泉,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50.51%,且以2002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其中"九五"时期的均值为最高,2002-2004年间波动幅度高达1000%,剔除其中波动较大的年份,北京工业的技术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研究的意义 对企业技术进步进行测算的研究意义十分重要。在宏观上 ,可以使我们认识本国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大小 ,为分析经济增长因素、制定经济增长的战略与政策提供依据与方法 ;在微观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资源配置情况、规模情况等 ,从而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 ,给企业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促使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广义技术进步是指在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资金等投入要素数量增长的因素后 ,所有其它产生作用的因素之和 ,也就是说 ,每当单位投入量对产出的贡献增大时 ,其中就…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中,技术进步起了多大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论文从生产函数的一般定义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般定义出发,借鉴索洛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包含技术进步因素在内的内蒙古经济增长模型,同时采用生产函数法和增长速度方程法,测量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对经济效率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稳 《中国软科学》2003,1(2):96-102
本文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效率增长的源泉,科技进步一方面是以物质资本为载体,另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本为载体,增进劳动要素的产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效率的增长。而科技进步对经济效率增长的这种作用机制有四种主要的实现途径和形式: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发展活动和国际技术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情况下,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996~200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代表科技进步水平,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又分别进一步分解为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效率进步只对环保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纯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产生明显负作用,而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只对环保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非中性技术进步只对能源节约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永辉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69-269,271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其中科技进步是经济意义上的广义科技进步,是综合要素,是利用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科技进步作用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内蒙古粗放式发展这一特征的分析,引出了未来发展依靠技术进步的必要性。以内蒙古2000年~2014年间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仅为17.16%,而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78.11%,说明了内蒙古经济成果主要来源于资本的投入;未来内蒙古应加快科技创新,注重整体经济效益,使技术进步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区域视角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是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指数分解分析的研究框架为基础,采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解析1990-2014年间5个不同发展时期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广东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2)能源强度效应是遏制广东碳排放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3)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未有充分发挥其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迪  聂锐  张炎治  龙如银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90-1494
在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应系数;结果显示三者共同解释了江苏经济增长90%以上的原因,其中能耗的规模效应起到主导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呈波动性增长趋势;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在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高资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技术进步效应弱化;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开源节流、发展低碳经济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各个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5.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各个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计算结果,运用空间计量、协整回归及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异质劳动与资本集聚对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资本集聚通过影响生产规模中的要素再配置而与规模效应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以调整技术进步速度和方向;生产率的提高不在于技能劳动集聚,而在于技能劳动集聚对技术效率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资本集聚与技能劳动集聚的非协调演进导致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匹配失当是规模效应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最大掣肘因素,宏观上表现为规模经济扩张与规模经济效率下降共存。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文献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进步主要由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单位能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等五个主要因素来反映.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7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预测至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到60%左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沿海区域土地生产力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假定技术进步为中性的研究方法,忽略了融合在资本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导致其无法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降低同时并存的现象进行解释。本文打破传统测算方法,建立新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测算模型,以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上述悖反现象进行新的诠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12.15%,占整个资本贡献率的16.95%,传统研究由于没有将这部分内容测算在内,因而低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在三类行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最高,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水平最低,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大多处于中间阶段。在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中,以外资引进为主的设备资本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目前已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人力资本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最缺乏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