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是知识结构融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于一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能力养成、以公正情怀为职业准则追求、具有国际视野之事业眼界的法科人才,此类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养成离不开有效的知识供给,现行为法科学生提供知识供给的法学课程体系难以满足此种需求,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准确的学科定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前提。中文素养与中文职业能力的统一是理工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所在,为此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中文人才为目标,形成以中文为主、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纵向延伸能力为辅,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必须以个体职业化素质的养成训练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设计、文化环境设计、职业素养训练流程设计,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4.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作为一所市属新建本科院校,长沙学院确定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培育思路,以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区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服务的本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2010年,学院根据《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5.
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类课程的作用,从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和方法、评价体系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来确保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从而保证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明显的认识缺失、政策缺失、人才缺失问题。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是建设现代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适应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也是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关键路径。要进一步明确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定位,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探索职业素养教育学分制,构建职业素养教育模块,实现人才供给从单一型技能向复合型技能转变,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就内蒙古旅游业中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展开论述。旅游业中复合型英语人才需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也需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从事旅游业工作,成为符合现代旅游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8.
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各地方性高校也纷纷开设本科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性高校有许多共性,因此宏观地探讨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设置最优化的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而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和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营销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细化并落实到具体课程当中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据此,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划分为通用知识、通用能力、学科课程和职业课程四个模块,并将实践课程融于四个模块之中.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三年实践,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和展开教学,培养一批基础知识理论系统,具有扎实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应以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教学体系,以培养知识、能力、素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重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为理论指导的思路,构建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知识和能力双重融合、素养培养融于知识和能力培养中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了以"教、学、做"合一为特征的协同参与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出"一素养四能力"的教师能力结构和"双导师制"师资队伍,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能在创新中应用,又能在应用中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突出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用性"、"创新性",从而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指导方针,优化课程结构;坚持"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课程开发思路;建立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平台教育、创新教育"三级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重视基础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快课程综合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法律本科教育被定位成通才教育,加之知识层次、社会阅历等因素,本科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学术训练,在实践能力上也存在欠缺之处。因此,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便压在法律硕士教育的身上。法律硕士JM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本文针对法律硕士教育的这一特点,对法律硕士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发展作一探索,以期对培养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有所裨益。一、培养模式法律硕士教…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与高等教育有着质的区别 ,尤其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两者有明显不同。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它在专业设置上改变了普通高等教育按学科设置专业的思想 ,而转为按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分类来设置专业 ,因而其课程体系必然要反映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才能与培养职业岗位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统一。  目前 ,绝大部分高职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 ,都在进行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改革 ,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成都某应用型高校900余名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和79家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商务知识与技能、人才基本素养等方面入手,探索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显示:要彰显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特色,打造一流应用型专业,必须从通识素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入手打造一流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深入 ,市场经济的建立 ,决定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多变性、多样性、多规格性的发展趋势 ,因此 ,以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为己任的中等职业学校转变观念 ,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教育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已势在必行。一、改革课程 ,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1 转变观念 ,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 ,变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改革课程 ,首先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思想不同 ,强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也会不同。提倡能力本位 ,首要的是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推动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养成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课程体系由岗位知识储备、岗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三类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的改革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此外还需要以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条件、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以构建高标准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外交流与贸易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地方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为契机,制定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并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对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