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探公益广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公益广告不仅仅是帮助公众认知社会问题,也是政府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展公益广告,解决公益广告在我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发生后被网络舆论迅速推向大众视野中,导致公益机构公信力急剧下降,社会捐赠数额锐减,同时也使得公益机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郭美美事件、苏田田事件、佛山死婴事件等。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一些公益机构更改宣传策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更换公益宣传版面,线下组织多种多样的公益形式活动,积极对外宣传,诸如媒体募捐慈善活动、公益广告的刊登与播放、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帮扶等。基于以上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内容的研究,探讨公共危机对公益传播的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我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这期间,我国的政府、企业、媒体等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抗击疫情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对防控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为例,分析公益广告在公共危机时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对我国现有制度下提高公益广告在公共危机中有效传播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健康传播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卉 《新闻传播》2009,(10):34-34,36
公共危机事件是危及社会公众生活和利益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与健康传播的关系,指出应对公共危机离不开健康传播.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健康传播存在着传播内容和渠道单一、健康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认为在今后的危机事件应对措施中.必须重视危机事件健康传播.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峥 《新闻世界》2012,(8):266-267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影响力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重大,更深深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执政,因而此类新闻的报道更需要媒体承担好责任。本文以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大型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为例,分析我国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现状,并围绕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应怎样承担好责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是一个关于人身安全、社会安定的危机叙事。基于它具有的危机叙事、大民生问题、公共管理问题特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应该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设置议题,结构信息,发挥危机公关的作用,以利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认为,从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简称"重大危机事件")爆发的瞬间起,公众对危机信息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渴求一时间必然会达到空前高度,即呈现出"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特征。本文分析了"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突出表现的三大特性:及时性、充分性、盲目性。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众媒体如果对于公众的这种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充分性处置不当,就有可能使之演变成为公共危机事件的"酵母",使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不但得不到妥善解决反而会蔓延和恶化。由此作者提出了公共危机事件的"酵母效应"理论。本文还提出,要取得处理重大危机事件的完全胜利,还必须解决事件遗留的隐忧和隐患等"两隐"问题。这是作者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体系,在理论创新上所做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认为,从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简称"重大危机事件")爆发的瞬间起,公众对危机信息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渴求一时间必然会达到空前高度,即呈现出"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特征。本文分析了"危机信息渴求"综合征突出表现的三大特性:及时性、充分性、盲目性。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众媒体如果对于公众的这种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充分性处置不当,就有可能使之演变成为公共危机事件的"酵母",使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不但得不到妥善解决反而会蔓延和恶化。由此作者提出了公共危机事件的"酵母效应"理论。本文还提出,要取得处理重大危机事件的完全胜利,还必须解决事件遗留的隐忧和隐患等"两隐"问题。这是作者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体系,在理论创新上所做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背景下,类似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阐述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涵、特点,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探讨公共危机事件下谣言、暴戾、非理性等舆论危机,并从官方舆论场、草根舆论场、媒体舆论场三个方面,提出引导舆论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岩 《当代传播》2011,(3):38-40,43
对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方面有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以政府立场考虑应对和解决方案居多,有危机意识、舆情预测、危机管理、危机公关等.研究具体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程,我们发现公共危机作为一个过程也有原发危机和次生危机两种,原发危机有不可测诱因存在,合理的应对策略可以转危为安.次生危机从逻辑上讲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频...  相似文献   

11.
沈捷 《编辑之友》2011,(11):61-63
新闻发言人作为某组织的代言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着沟通组织、媒体、广大公众的功效。由新闻发言人担当主角的新闻发布会是事件危机公关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从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角度入手,探讨当前风险社会环境下,新闻发言人如何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2.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3G手机等新型传播工具的出现,网络社会的形成,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渠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已成为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为了稳定社会,担心因危机信息的扩散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危机处理成本的大幅提  相似文献   

13.
安佳 《新闻传播》2023,(12):109-111
公共危机与新闻传播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依赖于新闻媒体,在发生公共危机之后如何降低其对社会造成的恐慌效应,达到安抚民众情绪的目的,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相对应调整,重点在于新闻媒体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宣导,展示危机事件的本质以及后续影响,减轻民众恐慌,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本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新闻媒体的处理方式,从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出发,讨论新闻传播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危机公关事件的爆发要求政府能够及时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稳定民众的情绪和社会秩序。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政府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事件严重性的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本文就新闻传播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当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内容进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丁柏铨 《新闻大学》2012,(4):109-117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是具有危机性质、事关公共且堪称重大的事件。在新媒体语境中,与此类事件密切相关的舆论是如何被触发和激化的?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触发的条件、因素和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这起公共危机事件之性质和事件来龙去脉为分析背景和具体案例,以事件中相关媒介表现和新闻报道等方面为考察对象,探讨我国媒介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的责任担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媒体在报道、疏导、预警等方面采取合理的策略,相关部门积极关注回应,可以促进事件的非冲突解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所谓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简称‘危机传播’),是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运用大众传媒及相应手段,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管是危机前的信息预警,还是危机爆发后的新闻发布和公众沟通.抑或是危机后期的形象修复等,无一不需要调动一切信息传播手段来进行处理。因此,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及公众生存与生活以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大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频发重大公共危机.从南方雪灾、西藏拉萨打砸抢事件到汶川大地震等,这些事件无不直接考验着整个社会的危机应急和处理能力.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为社会的主要舆论机构,传统媒体当仁不让地成为危机传播的主力军,肩负起了危机中沟通各方和协调组织的重要使命.但以手机、博客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在这些危机事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11):71-75
谣言的治理是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从谣言的内容生产、社会心理、传播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征,并提出了谣言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