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前言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以及知识经济的来临,高等教育与社会各界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日益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由此,社会公众和各界组织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公平问题日益关注,政府垄断高等教育运行和管理的合法性不断遭到质疑。社会各界对参与和介入高等教育管理的欲望日益强烈。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治理理论为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根基。治理理论建议对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的管理实行一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中心治道”的思想。治理的最佳…  相似文献   

2.
我国过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单边治理模式已造成诸多弊端,需要推行新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基础是市民社会发展,考察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背景是必须的。在深入探讨市民社会组织参与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三方面的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创造条件。具体路径是:加强政府主导,积极营造大学组织自主治理的外部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联动,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部门性质的教育中介组织;加强大学自治,推进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治理”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日益显现出教育分权、主体多元与大学自主的发展趋向,这一变革趋势顺应了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治理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威的去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日益显现出教育分权、主体多元与大学自主的发展趋向,这一变革趋势顺应了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治理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威的去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6.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治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目前实行的基本上是以政府为单一合法性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现实中这种传统的政府单一管理模式已显露出严重的弊端,而以市场为主体的调节机制也不尽完善。学者们建议借鉴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的运行过程中重构政府、社会与高校的关系,倡导建立一种多元参与的有效治理机制,吁求社会各组织团体及高校内部教师和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7.
卢鑫 《教育与职业》2007,(30):23-25
我国传统理念下的民办高等教育运行体制,多倾向于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以自上而下的控制为单一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治理理论,则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倡导的多元治理、协商对话、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等核心价值,能够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体制在政府、市场机制、高校自身及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参与下和谐、有序地运行,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问题,非常值得研究与思考.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来看,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面宽,研究内容多,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重视历史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必然要求,只有对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探讨,才能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提出切实可行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源自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实践,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予以修正、完善、发展和深化;要注意"全面适应"和"主动适应"两个核心管理理念的联系;应重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到来,现代高校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其社会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而社会组织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主体力量,其参与高校治理的诉求愈来愈强烈,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力图在达到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善治"目标的基础上,依照国内外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成功实践,探究社会主动参与高校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与多中心治理理论是70年代末以来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主张,本文简单阐述了新公共管理与多中心治理两种理论,同时评介了这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参与协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中心体制是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过去 ,政府的单中心治理已难以解决日益复杂的高等教育问题 ,必须通过分权或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实行多中心治理。文章认为 ,为了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共同利益最大化选择 ,使参与协商各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制度化 ,有必要构建参与协商机制 ,并对机制的具体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污染治理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但由于个体理性的因素、地方行政分割的制度结构和公众参与的缺失,使水污染治理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在水污染治理中要突破行政单中心治理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个体参与的多中心治理网络,实现水污染的"善治"。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地方高校治理中迫切需要更加紧密的高校与社会关系,高校和社会对互动的诉求也日益增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引发的主要任务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与部属高校相比,是否具备吸收社会资源有效参与治理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社会参与地方高校治理的发展决策支持、产学研用合作、科教协同育人、质量监督评估和高校社会捐赠等路径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亟须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进一步更新理念、重构关系、型塑主体和完善制度,全面优化地方高校治理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助力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高等教育体系及其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治理理论的兴起,大学治理再度成为国外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凸显了对大学治理中"人"的因素的关注,更加注重对治理中的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等所谓"软治理"因素的研究;相应地,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于大学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大学治理过程中特定成员群体的参与及其实效、大学治理结构及其实际效能、大学治理对大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诸如"软治理"、"共治模式"和"21世纪大学治理模型"等新的理论命题得以提出。理论研究在分析视角、关注议题和核心命题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与责任失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真实现状,各种法律关系的不明晰导致高等教育的失序。高等教育秩序的构建,可借助新的治理理论"法权理论",依赖于新的章程"衡平法则",重申高校与政府以及其他各类主体的权责边界。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应以法权为中心,重点关注权利和权力等法现象,探寻法权主体的良性互动,在共同参与的理念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通过制度和程序控制权力,并通过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等方式,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工作愈发受到关注与重视,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亟须在多元治理视角下进行创新与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应真正落实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利用多元治理理论,建设多元参与治理制度,使学校、各院系、师生等各管理主体均参加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从多元治理理论概述入手,分析多元治理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多元治理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院校、社会四大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以"协同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多中心治理局面。文章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指出要维持治理局面的稳定,需在明晰"多中心"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打破"单中心"的桎梏,通力合作,打造一条"四足鼎立"的多中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移的趋势下,学院掌握的权力和资源越来越多,科学配置运行学院内部的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关系到现代大学制度的落实。治理主体多元参与、治理方式分权制衡、治理程序民主有效,优化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二元结构,五大权力系统和谐运作,是现代大学制度下学院治理的重要特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党政联席会议领导、班子成员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的"六位一体"分权制衡治理范式。要制定学院治理章程、提高学院治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科学分权并协调权力机构关系;推进信息公开,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相似文献   

19.
解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表明,新公共管理与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其两者的理论基础,这两种理论基础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由此可得出我国可资借鉴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将"治理"引入教育领域,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等教育治理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管理理念、内部治理体系、服务定位、办学经费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应将办学定位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高校等治理主体的力量,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结合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