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价值取向问题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首要问题.理解和把握当今我国大学教学改革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对于大学构建教学改革的价值坐标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当今我国大学教学改革取向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人本位、强调基础性、彰显大众化、重视信息化和注重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大学外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均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语境下,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必须很好地具备学术性和教育性这两个维度的价值。正确认识并大力彰显大学英语的教育性价值,是克服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浮躁心态以及预防改革乱象的迫切要求。充分发掘大学英语固有的习得性、跃动性和先导性价值才是该领域教学改革明智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取向是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基于对大学组织特性及其人性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倾向性和价值选择。大学组织的"学术自由性和学术受控性对立统一"的双重属性决定着大学管理制度的应然取向在于学术取向与政治、经济取向的对立统一。当前,要改变中国大学管理制度取向的倾向性及其弊端,必须在重新定位和认可大学组织的双重性品格基础上,彰显学术取向而淡化政治、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课程体系受欧美国家大学课程变革的影响而不断演进,总体上呈现出"跟跑"的依附特征并凸现出一些弊端:对相互冲突的价值主题和合不够,课程体系目标与取向显有偏失;课程统整迟滞、存有误区,课程内容割裂和课程结构相对单一僵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不力,课程体系育人功能较为平庸。大学优化构建一批主题突出、科学适用、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有赖于富有解释力、指导力的教育理论的指引。SIRF理论便是基于课程体系目标与取向、课程内容与结构和课程体系价值与功能的多重耦合机理,系统把握新业态下大学教学呈现的新特征和专业建设定位而形成的理论果实。基于SIRF理论提出的课程体系优化方略是:开发彰显功能,增强"服务性";统合祛除割裂,提升"统整性";协商摒弃僵化,促成"丰富性";改造超越套用,增进"效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与思政课的“矛盾”原理异同比较为教学案例,在“和合”思想融入矛盾原理教学过程中,从高中到大学螺旋上升的教学策略应该是:高中学段重在基于两者之同以传统文化诠释矛盾原理,大学学段同时以两者之异彰显中国文化特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把握矛盾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同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基础的理解,发挥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在融合、统一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和合精神始终发挥着内聚力的驱动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和合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最终必将在"融突和合"、"求同存异"、"和合而生"的嬗变中走向和合的境界,从而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彰显了以过程性、探索性、灵活性为特点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地位的提升。形成性评价在地理学习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应以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为指导体现以下六大原则:促进人的发展、关注过程与情境、凸显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尊重并提升个性差异、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定位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运用"和合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之"和合"、数学教学之"和合"、学生生命之"和合"三个层面展开,通过过程性、生成性和具身性教学,"和合"知识的过程与结果,"和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和合"学生的感知与思维。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是制约当代大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还存在着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思维方式过分强调工具性、还原性、确定性等思维倾向。基于此,强调教学场域、回归生活,关注教学过程及实践智慧的生成性,关注教学的复杂性,关注他者,强调对话,乃是大学教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所倡导的问题解决学习主要有三种理论来源,分别是探究学习、问题式学习和深度学习。根据不同理论视角的特点和倾向,问题解决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取向:方法取向、理解取向和实践取向。其中,方法取向侧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反思性思维;理解取向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意义,深化理解;实践取向强调学用合一,鼓励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综合问题解决学习的设计理念、框架和核心要素,可以提炼出问题解决学习的一般设计原则和策略,即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学生思维的可见性、师生关系的互惠性以及学习成果的意义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正确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在于其能否吸收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从外在形式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表现出个性化、弹性化、柔性化以及综合化等特征,这些特征集中反映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自由教育原则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育理念。这些特征和理念对于深化中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推进学分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合哲学是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与和合精神的高度概括,具有典型的东方属性。它源远而流长,历久而弥新。和合哲学在高等教育现实语境下可转换为和合教育理念;和合哲学型塑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在S大学的实践形态是:"三位一体"的GPC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柔性的和合教学体系;和合哲学提供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方法资源,在S大学的实践形态是:轴心、核心与多元的和合型课程体系,和合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全方位的教学运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组织内部机构在两个层面的约束下生成:一是价值取向层面,表现为学院机构的育人取向、科研机构的学术取向、管理机构的服务兼效率取向;二是原则层面,机构生成原则体现为分工原则、协作原则、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原则、稳定与灵活的原则.从大学组织发展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其内部机构生成和退出基本上遵循着上述价值取向以保证大学组织的顺利运行,完成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学这一古老的机构从中世纪开始延续至今,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也成为大学发展的价值判断与政策选择的坐标。纵观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大学基于认识论与政治论的不同哲学立场,大致经历了以知识取向为主和以职业取向为主的阶段。笔者认为,职业取向的不足与传统大学精神的引领,最终会把大学推向生活取向的教育形态,就是说,实施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教育,密切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与社会成长,将成为大学教育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5.
构建有效的大学财政治理结构对应对全球性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有效的大学财政治理结构,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入学机会的公平、提高大学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学的财务目标从关注投入引导到关注产出,并且具有可问责性.结合中国的公共财政转型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政府在大学财政治理结构中的作用.研究认为,政府应当本着公共取向原则、更广泛覆盖原则和绩效原则,通过拨款、立法等机制,发挥保障作用和激励作用,维护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完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机构的效率和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都采用了终结性评价手段,这种评价方式有一些弊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认可。文中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追求优良道德,既是现代教学中应有的伦理价值问题,又是现代教学价值和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必然追求。关注现代知识观下教学的道德价值取向,尊重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规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学回归生活、彰显人性的应然诉求。分析现代知识观下道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现代知识观下教学道德性的偏失进行探讨,指出教学回归生活、教学人性化,不仅是一种真正合乎道德伦理的教学,而且是教学道德性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学评价成为了制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合理的教学评价已成为改变"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关键。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于教学评价涉及到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方面出发,从评价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以及主体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辩证的世界观、理想的价值取向及用中华智慧合理解决矛盾的思维模式和有效方法。文章从“和合”文化的视角,积极探寻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主动应对生活的有效路径,以期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主义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它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行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切实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彰显大学生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