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目标。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展现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娴熟的文字描述能力和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高中作文教学,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生活素材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一般是其进行创作的来源,在很多学生的写作中,枯燥空洞的内容是其缺乏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的反应。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也是在经历着生活,遇到了一些事物,产生了一些感受,只是因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意义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有感而发、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因此,教师在作文的教学及训练时,必须强调选材的真实性,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注意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学生感到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作文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攻方向。一、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1.作文围绕生活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珍惜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  相似文献   

4.
作文能力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启蒙阶段。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运用语言的能手呢?笔者认为以生活实际为源头,把作文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起到很好效果。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让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现实生活,在观察中感受生活,在活动中参与生活,在学文中再现生活,在自由中创造生活,在课内外阅读中积淀生活,还作文教学一个生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学生进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教师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时时相机引导刻刻着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定能日益深刻,美感体验定将日见真切,学生的作文灵性也会逐渐显露。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呢?如何理顺编定这一作文教学之经线呢?  相似文献   

6.
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对学生感受力培养的重视。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作者思想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文字流露。而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前提是学生对生活要有真切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切实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自然就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一些肤浅的启发。一、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是培养他们感受能力的前提毋庸置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 ,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心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做到学点哲学、感受生活、强化阅读、弘扬个性、利用网络 ,遵循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潘英 《青海教育》2004,(3):43-43
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没有生活感受,作文就缺乏源头活水、材料不足,以至写起来思路狭窄,内容匮乏,久之,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自然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契诃夫说:“谁要想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作文材料单调“无米下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足够的感受,对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生活没有细细体味,或缺少体味的能力。改变“无米下锅”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困难已经成为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有的学者认为,小学生写作困难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严峻问题。小学教师面对这一挑战,加强并积极改革作文教学,创造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作文教学法中应重视以下环节:一、重视作文教学开放(1)活动开放,感受情境。学生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写作兴趣。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利用双休日深入社会;"三八"妇女节为母亲洗脚,教师节亲手制作贺卡送给教师。这样,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培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重视作文教学。目前 ,社会上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颇多批评 ,教师难教 ,学生难写。如何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笑者认为应先从端正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认识入手 ,在重视培养中学生文学文体写作能力的同时 ,重视培养和提高其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纠正对中学生生活的错误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改变作文的单一训练形式 ,养成学生读文、抄文、仿文习惯。这样 ,才能使中学生乐写、会写作文 ,才能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问题,就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独特而出众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课上,我常告诫学生:作文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可是从收上来的作文中看,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写得干巴巴的,读起来也枯燥无味.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那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成了首要问题. 一、解放身心,投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自己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一条是间接的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熔铸的产物。一篇作文,体现着学生对生活的看法、理解、 感受,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水平。然而,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仍然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创设情境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山西朔州市实验小学宿迎春一、解放身心,投入生活丰富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的途径,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一条是间接的途径,通过阅读书...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它不仅要体现工具性———让学生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还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一、让作文教学回归到写作的本体———生活上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把经历的一切都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延寿县教师进修学校计铁士儿童的生活可谓多姿多采。然而,要真正把现实生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却又很难做到。因为即使有了生活,而缺乏一定的感受能力,同样不会笔下生辉,写不出好的文章。感受能力对儿童作文能力的形成有直接...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历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作文水平才能有真正的提高.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感受能力、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对社会积极而负责的参与能力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得出”,从而去逐渐“写得好”,我感到培养学生“生活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生活感受能力”。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创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创作”本领。因此,“生活是源泉”对作文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是学好作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尽管反复讲过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之  相似文献   

20.
学生每逢作文 ,总是无事可叙 ,无话可说 ,只好东拼西凑 ,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一、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 ,内容来自生活 ,来自平时的积累。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 ,去寻找作文的“下锅之米”。但生活是客观存在 ,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 ,还有待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 ,发现素材 ,从而 ,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