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线     
港片扑面香港电影界从来不缺天才和佳作,然而,随着内地电影的快速入流,港片在近十几年中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偶有的亮点也很快被内地大导演的大制作所覆盖。不过,香港电影人绝对是最懂得变通的一批人,近几年大批香港导演北上,  相似文献   

2.
话语     
《河南教育》2009,(10):3-3
现在不仅香港人要移居内地,连不少外国人也要移民中国。过去中国人很羡慕外国,现在外国人很羡慕中国。  相似文献   

3.
香港因殖民地统治,形成了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港式中文"就是这种文化背景的的产物。与内地相比,香港语文教学的理念不同,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强调创造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文字不同,香港的课堂语言是粤语,使用繁体字;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和思维等语文能力,重在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文化的认识。香港所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考试范围等也与内地不同。香港的教师和学生与内地相比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傣族地区的移民开发及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傣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汉族等民族的移居密切相关.清代是内地人民大量移民云南沿边傣族地区最多的朝代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李定国抗清所形成的向傣族地区的移民、由矿业开发所形成的移民以及由改土归流所带来的各民族交往的增加.内地汉族等民族的大量移居,促进了傣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引起了傣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南来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通常是指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作家。这其中有南来后北返的,有南来后成了当地永久居民的,还有的是从东南亚到内地再到香港的。有的早先在内地成名,有的去港后才成名。这些作家中有左翼与右翼之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别。这里不按“主义”也不按意识形态而以时间段先行论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最近二十年的香港本土学者和作家的散文,在"怀旧"主题下,潜藏着香港文学新一轮本土性脉动。论文通过香港文学史的追踪、日常都市景观的书写与记忆、边缘与中心的拆解等三个方面,展现不同世代的香港作家学者面对文学终结、经验匮乏、边缘化而产生的重写文学史的要求,以及对香港文学走向与内地"同质化"的警觉与焦虑。  相似文献   

7.
在香港 ,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人 ,大多数来自内地。近年来他们又把自己在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中创造的鄙俗文化产品输进内地 ,以飨国内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这便是“文化双向负反馈”之义。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把香港的殖民地文化对国内的负面影响称为“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见《读书》1 994年第四期 )。这个称呼虽然颇为复杂拗口 ,却真切地描绘出当今中国文化变迁之令人寒心的一个侧面。我这里仅从自己的实地观察出发 ,对内地和香港之间文化互动的劣质化趋势 ,作点评论。  相似文献   

8.
《北上》是“70后”作家徐则臣的代表作,也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评论界对《北上》解读一直相对匮乏。《北上》是一部系统考察运河文化衰落变迁的作品,这在徐则臣以往的写作中,乃至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它的意义必须被放置到“70后”作家群体中才能进行理解。一直以来,“70后”作家的文化反思力度比较弱,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解释力。《北上》展现了这个群体一种不断突破的意愿和能力,也在潜在层面上触及了“70后”作家的书写和思维问题,表明了以徐则臣为代表的“70后”作家要突破自己的认识障碍,关注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地。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后,香港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中西方交融的文化都将对中国内地产生极大的影响。大连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扬我之长,就一定能把大连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北方香港。  相似文献   

10.
1.报名资格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并符合下列报名条件之一的,方可报名:①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②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相似文献   

11.
香港高校把宿舍教育管理定位为"实现全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重视学生宿舍生活的体验式学习和全方位学习,从管理队伍和组织,管理制度,宿舍文化体系和特色活动等方面保障宿舍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借鉴香港高校宿舍管理经验,内地高校宿舍管理应改变理念,保证设施齐备;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并增大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电影中"全球性移居"的纽约华人为对象进行考察。中国人的"全球性移居"主要是向着东南亚和北美进行的,前者发生在近现代以前,后者是进入近现代以后才活跃起来的。东南亚移居是从原居住地的直接移动,北美移居则是经由"地域性移居"城市上海和香港到达旧金山后再去纽约,有时也经由台北。近现代中国人的"全球性移居"可以描绘成"原籍地—‘上海—香港—台北’—纽约"这一移动路线。在这一移动路线中,从原籍地到"上海—香港—台北"属于"地域性移居",从中国到美国属于"全球性移居"。"纽约华人"大部分是从上海和香港出发的,上海和香港是中国国内的移民城市,因此,纽约华人大多数具有从国内某地先到上海或香港再到纽约的两次移民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远程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香港公开大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多种境内外远程教育合作办学的模式.本文介绍香港公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它不同于内地任何一类成人高等教育院校;香港公开大学的国际地位;香港公开大学与内地机构合作办学的模式;香港公开大学与内地机构合作办学的经验;香港公开大学与内地机构合作办学的效果.最后,文章讨论了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内地与香港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内地与香港多种远程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香港是中西文化融和之地,中华5000年文化的熏陶,加上150年的殖民地岁月,造就了香港独特的面貌和个性,也创造了香港与内地大相径庭的译名,成为香港地区一个鲜明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对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的译名作一番归纳、比较和探讨,旨在寻求更为合理的翻译文本,以适应内地与香港地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之需求。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与内地音乐教师教育各具特色,对香港教育学院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香港与内地音乐教师教育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教育制度及文化特征的不同,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表述形式、结构与价值取向等方面为现出各自的特点。文章希望通过比较研究,为香港和内地的音乐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8所香港高校(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在内地招生最多的一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一些成绩优异的应届毕业生对香港高校的报考也异常火热,不再把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作为唯一选择。有人认为,香港高校受到青睐的原因在于其高额的奖学金,如香港中文大学甚至每年都挑选100名内地学生,给予其大学四年高达50万港币的奖学金。但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认为,港校的魅力在于其自由、灵活的学风,更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此外,学生出国机会也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回放:香港八所高校内地招生2002年,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拉开了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序幕。今年,香港的大学纷纷看好内地的生源,香港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继续在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并且招收的计划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8.
内地与香港公民教育的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与内地的公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位置、公民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上都具有差异性。香港公民教育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注重道德素质教育 ,培养健全的现代人 ;注重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认识并分析香港公民教育中的问题 ,对开展内地的公民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香港回归祖国日期的逼近,对香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的研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研究香港的高等教育,不仅可以作为内地高等教育的借鉴,而且对今后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的交流互补都大有裨益。本文试分析香港高等教育特色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以一孔之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8,(2):23-27
香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大陆文化生态中一直占据着特殊地位。以马克斯·韦伯的祛魅理论为指导,以《港囧》为例,分析其深层意识形态,揭示香港文化符号与内地关系的嬗变过程。电影通过重建内地民众的集体记忆,对香港城市进行了"赋魅"书写;通过囧途中的教育和个人反思而去意识形态化,实现了对这一文化符号的"祛魅"书写与解构之旅。在此基础上,影片为大陆重新认识香港,重塑互相之间的文化价值关系进行了复魅书写,为现今两地关系的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