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角度,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在肯定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有待加强之处,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趋势,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概念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及人类学角度对"民族"、"中华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进行厘析,提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概念及其指代对象;根据体育与民俗活动的根本目的、本质属性、价值内涵及社会表征的差异,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及范畴确认;在此基础上,对被称为"民俗体育"的部分民俗活动的体育身份以及传统武术的"民族传统体育"身份进行质疑,并从文化学、民族学角度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何以艰难以及"武术缘何进不了奥运".本研究旨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范畴进行重新认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了中西方体育的文化背景,在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应对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互动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和维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学、体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层出不穷,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和完善。本研究基于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主要围绕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并从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与交流、传承与路径、融合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等专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借助都市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城市化转型展开学理探讨。研究认为早期人类学、体育人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都市人类学发展演进与民族传统体育城市化存在耦合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从乡村转向城市的空间抉择,主要基于传承人流动、传承场域变迁、全民健身需要、文化特征的现代演变等社会变革动因。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亟待新的革新,需从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议题、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个案、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念等方略入手,助推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研究,从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特点、价值功能等方面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探讨,旨在探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征、历史演变规律,为正确地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开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联动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选取国内八所中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对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医院校中开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与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展望。总结了中医院校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师资配备、考评机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民族传统体育中医本位学科地位、发掘中医学科与民族传统体育联动要素、引进跨学科师资,以及编撰中医学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用教材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文化相遇现象理论,通过文化自觉,从多元文化发展和分类体育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中外体育文化相遇后在中国的发展格局。得出了两种特质各异的体育文化相遇后,在现代中国形成了西方体育剔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育文化、西方体育压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平衡的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分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现状,认为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体育的冲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原因,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或不复存在,缺乏保护传承体系。建议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的主导、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把保护传承和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作为一块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特点,并且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理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其价值性,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重要的发展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就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认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内涵有清晰的了解更加有利于我们去发展和推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走出封闭状态,不断地完善自我才不至于在与西方传统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丧失其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现今重庆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现代体育项目冲击、保护不力、缺乏认知程度等问题,并根据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应编纂民族体育志、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科研力度等保护对策,为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创新求变"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必由途径,同时强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上,要与时俱进;要以其民族性为本,广泛借鉴与溶摄新体育文化与思想;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保护、在创新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回顾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过程与当前理论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存在诸多困境,包括学科主干——武术与气功研究存在不足、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薄弱、缺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本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急待完善。同时,借助历史学、人类学理论系统剖析这些问题,提出引入体育人类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将给民族传统体育学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援与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杨建成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7-1098
通过考察阴阳学说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轨迹,认为阴阳学说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阴阳学说也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科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长远发展的基本保证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整体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返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其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自身基础理论脆弱、学科建设迟缓有着直接关系。基于这一重要学术领域长期被忽视 ,在基础理论、学科体系中的结构性缺陷 ,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构建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等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定义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政策上确定了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主导地位,本文就基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体育运动模式展开探讨,希望对少数民族全民健身目的的达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对其自身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并将其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之中,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是维持现代体育生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与劳动形式的不断融合而发展形成的,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性与文化性的内在关系可以充分挖掘出其传承与超越的动态发展机制。本文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提出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超越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文化认同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变异,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进行建构,根据建构框架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困境的对策,即如何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新超越的形成,从而揭示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整体性的描述,以强化民族认同的功能及其发展道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111-112,1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辩证、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主要结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