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开始兴起,并将成为消费者未来的主要购物方式,这也是商品消费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习惯了传统购物的人们来说网络购物还只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崭新的购物渠道和全新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对网上购物还存在诸多顾虑甚至偏见。为了深入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该文研究了网上购物这种创新的购物方式在上网人群中是如何进行扩散的,即用传播学的创新扩散理论来研究网上购物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2.
魏暄 《科教文汇》2008,(14):150-151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开始兴起,并将成为消费者未来的主要购物方式,这也是商品消费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于习惯了传统购物的人们来说网络购物还只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崭新的购物渠道和全新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对网上购物还存在诸多顾虑甚至偏见。为了深入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该文研究了网上购物这种创新的购物方式在上网人群中是如何进行扩散的,即用传播学的创新扩散理论来研究网上购物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阳 《百科知识》2009,(23):42-42
随着科技发展,消费者的购物模式一直在发生转变,特别是到了今天,很多人习惯的购物方式已经从传统的街购、电视购物等转移到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购物。然而,目前的网络购物各种各样诈骗、货不真价不实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购物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我国网络购物情况及当前环境下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特征,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购物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5.
郑庚 《科技风》2013,(3):212+222
在网络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接纳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也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网络市场潜力巨大,网络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和实现创业梦想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论文从当前网络创业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利弊,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析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购物方式,以其快捷、方便、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点,使网络购物中存在着大量不法行为,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制定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完善网络购物制度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零售商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充分地分析和把握消费者的特点是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在购买动机上与传统购物行为存在差异。网络零售商特有的、非商品本质的要素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购买行为。本文在分析消费者网络购物动机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零售商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8.
龙霞  侯阳 《科教文汇》2011,(9):204-205
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商业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和购物理念。现代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热衷于尝试新奇事物所带来的快乐,乐此不疲地通过轻点鼠标以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充分享受着网络购物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网络购物中的“柠檬”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勃发展的网络购物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购物方式的同时,也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柠檬"现象却严重干扰了网络市场的正常秩序,阻碍了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专业人士及交易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回顾近60年来关于消费者传统购物动机和网络购物动机研究文献,梳理和分析消费者购物动机的研究脉络和主要成果。基于对经典文献的整理,从功利动机和享乐动机两大视角对消费者网络购物动机进行归纳,提出常见的消费者网络购物动机,其中功利动机主要为节约成本、便利、选择最优化、信息可用性以及减少人际接触,享乐动机主要为感官刺激、社会交往、消遣娱乐以及自由与控制。尽管功利动机是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享乐动机对于网络购物环境越来越重要。根据研究结果对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管理人员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感知风险是消费者行为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随着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网络购物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购物存在哪些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会侵犯消费者哪些权利,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该如何完善,以解决问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健康、规范、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网上购物在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许多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损害求偿权等权益也常常遭到侵害。以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维权中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购物兴起,购物欺诈也随之产生。网络购物欺诈不仅损害了网络消费者的利益,还将严重影响网络购物行业整体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是网络欺诈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网络欺诈的成因和类型,总结了网络欺诈对大型网站的脆弱性的攻击方式,并探讨了网络欺诈防治体系的形成的构成。提出了减少网络购物欺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任的缺位是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探讨消费者信任的决定要素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意愿,对于指导业界制定正确的消费者信任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无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与有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的持续信任形成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分别建立了两类消费者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B2C和C2C网站消费者的大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和相应的一系列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信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无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基于对卖家声誉、网站安全性和网站易用性等反映客体(卖家和网站)特征的因素的感知,判断是否应当信任卖家;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则更依赖对商家响应能力和联系沟通水平等反映双方互动特征的因素的体验,判断是否应当继续信任卖家。(2)两类信任的作用机制相似。不论是网络初始信任还是网络持续信任,都决定了消费者的信息提供意愿和网上购物意愿,并且网上购物意愿与信息提供意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网络评价在电子商务中引导消费者的网购行为,而消费者特征、商家因素和物流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网络评价结果。具体分析了11个因素,构建了消费者网络评价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合195份调查问卷,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了11个因素对消费者网络评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宽恕倾向、经验特征、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和配送速度对消费者网络评价有正向影响,交付态度和交付方式对消费者网络评价有负向影响,而商品一致性、价格、商家声誉和商品完好性对消费者网络评价没有显著影响。其中,质量是核心影响因素。此外,研究发现高收入和高学历群体越来越注重网络购物的整体体验,对电商的期望更高。  相似文献   

17.
张辉  白长虹  李储凤 《软科学》2011,25(9):130-135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消费者网络购物意向的模型,研究表明,相对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消费者网络购物意向。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网购意向有明显影响,但是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发现消费者过去网络购物行为对网购意向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要远远大于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网购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祥  王义 《大众科技》2010,(12):16-17,30
该系统是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Internet信息服务(IIS)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后台管理首页、商品信息管理、订单信息管理、公告管理、网站友情链接管理、商品信息查询等电子商务平台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的构建,为现实生活中的交易形式向网络"移民"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在购物市场中,形成了现实中的"实体店"和网络上虚拟"网店"共存的局面。网络购物形式的独立特点,如交易主体、规则、形式、场所等方面和实体购物的巨大差别又给消费者权益保护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而当前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尚不能很好地应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退换货权,以及隐私权等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文章针对这些现状,以淘宝购物为例,结合当前的保护现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完善我国当前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滢 《未来与发展》2013,(6):59-61,47
网络购物模式在我国已趋于成熟,购物网站在平日的运作、服务中也已游刃有余。但是在遇到节庆促销活动中的集中购物时段,或是特殊时期购物用户集聚性出现时,还是会呈现出网络拥挤、系统配置不合理、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快递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网络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