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乒乓球运动专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趋势、以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实际需求,对运动生物力学在乒乓球运动中应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多种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力学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乒乓球运动中的多个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是运动生物力学在乒乓球运动项目中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运动生物力学如何更好地结合乒乓球专项特点为乒乓球运动实践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忻府区职工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忻府区职工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年龄偏小,文化程度集中在大专及以上,了解乒乓球运动的途径呈现多样化,对乒乓球运动的喜爱程度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动机存在差异,场地设施、生活方式等是影响职工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忻府区职工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个性的倾向性与少儿乒乓球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题依据乒乓球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乒乓球运动训练周期长,对抗性强,激烈程度高。长年极度紧张的训练、比赛,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因素对技术水平提高和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少儿参加乒乓球运动尤其如此。个性是指在一...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运动作为中国的国球,不仅作为一项具有优势的竞技运动广泛开展,而且在全民健身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它在丰富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拓宽了空间,对发展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乒乓球运动的锻炼价值,为更好地开展乒乓球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积极性休息的理论研究无论是在国内、外都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但关于生理学中疲劳与恢复的理论在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应用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乒乓球运动训练间隙一直都采用消极休息方法。针对这一现象,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积极性休息与消极性休息对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休息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成因、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剖析,认为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的形成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水平较高、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体育交流的结果,提出应理性看待中国乒乓球“海外兵团“现象。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攻守平衡的维持与球台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乒乓球发展的现状试谈乒乓球台的改革。通过球台改革,增加乒乓球回合中击球次数,以提高观赏性和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使乒乓球运动沿着良性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原陕西省乒乓球队和各种类型的乒乓球俱乐部的调查,探讨了陕西省各地区乒乓球运动产业开展的现状和出现的新情况。结果发现:双轨制下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发展是由现阶段陕西省的基本情况决定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主体“金字塔”模式基本形成;现阶段陕西省发展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但是乒乓球产业化环境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心理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和比赛都有很高的水平,心理训练也一直倍受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素质水平还有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以及心理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就乒乓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阐述、分析了决定乒乓球运动健身功能的几个主要特点,列举了几种乒乓球运动健身娱乐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发球前三板技术是中国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取得好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乒乓球大球和“无遮挡发球”的改革,我国运动员的发球及前三板技术优势不再明显。分析了各时期我国运动员的主要发球特点,研究新规则下乒乓球发球及前三板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影响,找出目前我国运动员发球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具体考证,认为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时间应该是1901年或之前,地点是天津。乒乓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使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1935年在上海首次正式成立,标志着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始登上中国体坛;1919年后国内乒乓赛事快速发展,其活动逐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各界,但国际化的交流主要限于中日之间,还没有加入到国际乒联组织;乒乓技术基本上处于一个完全模仿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1937年联合日、美、英三国制定了第一个完备的国际乒乓规则,乒乓球规则开始与国际接轨。近代中国在乒乓球组织、竞赛、技术、规则、女乒乓球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有益的探索与发展,为当今我国乒乓球事业打下了初步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乒乓球俱乐部,是目前中国乒乓球运动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重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比较研究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职业乒乓球俱乐部制改革进行广泛而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乒乓球俱乐部的可行性及进一步发展的社会条件,提出了我国乒乓球俱乐部制改革的理论构想和改革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十年乒乓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我国专家研究多集中于技术打法类型、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对心理技能训练、科学选材、教练员和裁判员研究方面还相对缺乏;对国家优秀的运动员研究成果较多,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基层科研成果较少;对我国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匮乏;针对于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和"海外兵团"的研究也比较罕见。建议:在进行竞技体育研究的同时,加强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研究,同时对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与中国乒乓球国际竞技长盛不衰的辉煌和作为扎根于民众心中的“国球”相比,533篇以“乒乓球运动”为篇名中文核心概念的论文(截止2017-02-09)反差巨大。以文献研究为主,回顾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研究进展,肯定了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指出论文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学术争鸣尚属空白,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研究处于弱势,现状调查的问卷法运用错漏较大等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国球”人口知多少;逆转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研究的弱势;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提倡个案研究的应用;加强探索与争鸣,深化理论研究等几点思考替代了结语。  相似文献   

17.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瘦身计划”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际乒联通过了奥运乒乓"瘦身计划",是继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事改革之后又一次从制度层面上提出的新政,旨在进一步限制中国在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上的"垄断"地位。研究认为,中国应理性看待奥运乒乓"瘦身计划",积极调整应对策略,深入探究新形势下奥运乒乓球制胜规律、延续中国乒乓球强国地位的同时,拓宽乒乓球项目属性,增强乒乓球运动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娜现象"是中国网球专业训练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促进了中国网球运动的整体发展,同时为我国优势项目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受竞赛规程及项目竞争因素影响,"国球"的发展空间面临进一步缩小。"李娜现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乒乓球运动今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运动训练新模式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人们对乒乓球规则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乒乓女二队教练员组根据中国乒协领导的指示,对原训练方法进行了6项改革.并在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女子青少年乒乓球封闭训练期间,对参加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该训练方法符合目前运动训练的理念、女二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状况、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能较快地提高女子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其符合女性技术男性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为国家队输送更好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造就了大量的世界冠军,使中国的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竞技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协调、持续”是和谐发展的三个维度,本文旨在分析多维度和谐发展对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和研究构建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