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SK和MHK在考试质量方面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都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这两项考试是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考试,正在迅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在控制这两项考试质量的工作流程中,引入了《必查项目表》,完善了审题制度,改进了试卷等值方式,设定了合理的及格分数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为民族汉考,MHK)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是在吸收了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称为HSK)优点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文通过延边地区民族汉考的分析,探讨了汉语教学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angushuipingkaoshi缩写为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它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国家每年定期在国内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国家颁发的相应等级(汉语水平证书》。为此,国家教委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全权领导汉语水平考试,并颁发汉语水平证书。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HSK的研制、命题以及全部工作。HSK是国家推出的一种先进的考试办法,它在信度、效度、广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点,其学术性、权威性已得到各…  相似文献   

4.
汉语水平考试(HSK)属于国家级考试,是专门用来测量外国人、华侨和国内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员汉语水平的标准化测试手段。HSK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均已达到国家汉办制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以及《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限定要求,能够准确地测定出考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和能力标准。我区高校都设有汉语预科班,民族中小学都设有汉语课。实行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主客观条件业已成熟。定期举办该项考试,并开展相关的学术活动,无疑将会推动我区汉语教学工作再登上一个新阶梯。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由教育部设立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组织实施并颁发汉语水平证书。HSK分为基础、初中等和高等,是以测量一般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水平考试,主要检定考生实际具有的汉语水平。HSK目前在中国国内设立了33个考点(含香港特区),在国外设立了32个考点。据统计,1999年国内外共有54万余人参加考试。 《汉语水平证书》可作为进入中国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汉语水平证明;可作为免修相应级别汉语课程的…  相似文献   

6.
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拼音缩写,是专为测量国内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北京语言学院设计研制,于1990年通过专家鉴定,自今年起将成为正式国家级考试。中央民族学院预科部自1988年至1992年共进行四次 HSK。第一次是验证 HSK 对新疆学员是否适用,结果是肯定的。第二次、第四次为新生入学摸底考试,第三次是证书考试。这种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汉语能力,是使第二语言汉语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手段,正确地分析、理解和使用 HSK,对提高民族中学的汉语教学水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伊犁师院民族预科班首次汉语水平考试(HSK)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考试的目的与简况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专门测量外国人、华侨和国内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人的汉语水平的一种标准化考试.它以测量一般语言能力为目的,不以任何特定教材或特定教程的内容为依据,经中央民族学院测试,HSK不适用于“民考汉”的学生,只适用于“民考民”的学生,而我院预科班的学生都是“民考民”,所以,HSK是适用于他们的.为了正确地评估我院的预科汉语教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预科部汉语教研室在教务处和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1993年7月3日下午对五个民族预科班14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HSK测试.五个班中有一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四个理科班中有三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回收试卷146份,其中.有效试卷140份.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恒利 《中国考试》2005,(10):57-59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MHK.为“民族汉语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标准化考试。MHK主要考查应考者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应考者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从2002年起.MHK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科目。继新疆之后,今天MHK已经成为吉林、青海、四川的高考科目。  相似文献   

9.
关于HSK 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是专为测量外国人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受国家教委委托,由北京语言学院设计研究制而成,于1990年通过专家鉴定,自93年起已成为国家级考试.这种考试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正在成为国际上权威性的汉语考试.1、HSK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所掌握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也有人称之为汉语托福考试。众所周知,新疆是多民族地区,随着HSK在新疆的推广,我区各行各业、各专业技术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对本部门少数民族职工进行招聘、任用、职务晋级、职称晋升等工作时,都要求一定的HSK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并制定出了符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具体标准。对此,许多成人纷纷参加HSK。而不熟悉这种考试模式的考生,其自身所具有的汉语水平很难得到正常发挥。所以,考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华语文学习需求的日益升高,使得以“母语为非华语者”的华语文能力测验也逐渐受到各国瞩目,然而,这些华语文能力测验仍有一些限制与不足之处。本研究目的是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架构(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CEFR)为基础,参考蔡雅熏(2009)编制的《华语文能力指标》,研发A2级的华语文听力与阅读测验,并导人现代测验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之技术,建立一套具有信度、效度的华语文能力计算机化测验。最后,本文透过次级量尺分数估计方法,探讨受试者在CEFR中四种语言能力之表现,研究显示受试者表达与理解能力优于互动与转述能力。  相似文献   

12.
HSK(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在海内外广泛开展的标准化汉语能力水平测试,对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罗马于2004年举办首次HSK基础级别考试,6年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2010年,新HSK在罗马的开展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此研究将对罗马HSK考点近年来的考试情况作一个回顾与评述,说明HSK在意大利汉语教学活动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HSK今后在意大利的推广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3.
阅读理解能力测验中所选择的文章在内容方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亚团体是否具有公平性的问题,是测验效度高低的重要证据,也是测验效度验证(validation)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语言与文学专业考生为目标组,分别将经济学专业和生物医学专业考生作为参照组,采用效标测量和蕴涵量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HSK(高等)阅读理解测验的文章难度对三个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组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参照组考生尽管具有各自的相对专业优势,但他们在六篇阅读材料上获得的难度排列顺序与目标组考生完全一致;虽然目标组考生不具备汉语知识以外的其他专业优势,但因为HSK考试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没有涉及语言知识本身以外的特殊专业要求,因而测验对三个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具有较高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对HSK部分等级的验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作用之一是界定留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入系学习时所应具备的汉语能力。根据有关规定,HSK三级和六级分别是进入中国大学理工西医类和文史中医类入系学习的最低标准。本文采用安哥夫、边缘组及对照组三种方法对此标准进行了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语水平考试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挂钩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水平考试(筒称HSK)是考查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国际性考试。HSK从1984年开始研制,1990年在国内正式组织实施,1991年推向海外。《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由国家汉办于2007年颁布,是适应各国汉语教学需求而制定的,是指导国际汉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两大汉语能力标准,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本报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组织了883名考生参加HSK考试及近100名专家及教师进行相关研讨的基础上,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正式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为什么要开发和推广新HSK?这是目前海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和汉语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0年10月,笔者受国家汉办的派遣到海外向汉语教师们介绍新HSK。这里,报告了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海外实施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需要,国家汉办改革旧汉语水平考试(HSK),于2009年11月推出了新HSK。2010年,新HSK在63个国家的174个考点举行了9次考试,为考察新HSK实施情况、改革成效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对这9次考试在海外实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能为新HSK的海外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测试都要公平、公正,否则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语言测试的公平性问题的研究是测验开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专门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设计的语言测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HSK在公平性问题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针对HSK特有的考生构成特点,本文将考生数量较少的非亚裔考生当作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目标组,考察HSK是否会对这个亚群体考生不公平。本文运用3种传统的DIF检验方法——MH方法、SIBTEST方法和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对HSK【初中等】一套试卷的听力理解测验进行DIF检验,比较目标组(非亚裔考生)和参照组(亚裔考生)在同一组项目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汉语水平考试用词统计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形势,汉语水平考试(HSK)3000、5000、8000的词汇量标准是否合理?原有词汇大纲与现实语言生活用词是否一致?HSK考试中的实际用词情况怎样?与最初的设计是否吻合?本文通过对近百套HSK正式试卷用词的统计分析.提出汉语考试宜将普通汉语学习者和专业汉语学习者、来华汉语学习者和非来华汉语学习者加以区分,并重点面向普通汉语学习者、非来华汉语学习者。新HSK宜制定明确的词汇量标准,可考虑以150、300、600.1200、2500、5000词为新HSK词汇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HSK到MHK——汉语水平考试在新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水平考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HSK在新疆推行以来,在改变汉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推行的过程中,考试设计方面逐渐浮现出一些不适应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弊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吸取了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最新的理论和各种语言测试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建立了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积极促进了汉语教学改革。为了适应我区双语教学的开展,推进汉语教学改革,应尽快在我区推行MH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