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无氧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定。实践表明,采用无氧阈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最大吸氧量更为敏感、准确;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无氧阈可用作评价心功能好坏的指标之一;心血管功能是限制最大吸氧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血乳酸浓度的测试,控制无氧阔强度训练,检验无氧闽强度训练的效果,并分析无氧阈强度训练后,训练水平提高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1 能量供应系统的训练 在以前的有关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关于无氧阈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越野滑雪运动员在第二个训练周期中的能量供应训练,并指明在本周期要发展快氧化型糖酵解肌纤维的氧化能力,以便适当地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同时提出在第二周期的训练中应将训练的心率提高到稍高于无氧阈水平,以便募集快速氧化型肌纤维使肌肉能以有氧供能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无氧阈概念已广泛用于运动能力评价、成绩预测以及实际运动训练监督而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很大进展。1976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Mader和他的同事提出4mm/L的无氧阈概念,并广泛运用于田径、游泳、划船等周期性长距离项目,使德国的整个竞技运动水平产生了实质性飞跃。以后他的同伴Kindermann提出个体无氧阈的概念,并将训练强度的安排与个体无氧阈特征相结合,使运动训练强度的制定进一步科学化,但长期以来无氧阈作为评定个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运用于 对长时间耐力性项目的机能评定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运用无氧阈对尤氧强度为主的短距离游泳项目迸行监控并围绕无氧阈来制定可行的个体有氧、无氧强度.将为无氧阈应用于无氧耐力训练开辟新的领域,并为无氧能力的提高棵体百广泛的讪l缤平段。  相似文献   

5.
两种无氧阈测试法在赛艇运动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不同的无氧阈测试方法(乳酸法和Conconi法)对赛艇运动员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无氧阈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无氧阈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率之间的差异有可能是由最大乳酸稳定状态下的个体乳酸阈最大速度引起的,在赛艇训练中以Conconi测试的心率拐点作为无氧阈训练的评定指标更有利于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无氧阈心率及无氧阈速度在女子足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实验室手段,对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进行研究,然后运用无氧阈速度和无氧阈心率控制训练强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关于机体在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关系的阐述,为科学地运用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利用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监测,对于广大基层速度滑冰教练员是简单、实用和可行的训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公式法、生理反应法、呼吸变量法等心率无氧阈测算方法;并对心率无氧阈、心率负荷与训练强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心率无氧阈分析,提出了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心率负荷带训练模式,心率负荷训练间歇模式,以及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心率负荷参考值对应表。  相似文献   

10.
心率控制法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女子赛艇运动员在第八届全运会赛前训练各阶段进行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同步测试,以个体无氧阈指标为依据制定训练计划,以个体无氧阈对应心率为指标控制训练强度。即:以个体无氧阈对应心率时强度来发展最大有氧耐力,以高于个体无氧阈对应心率时强度来发展无氧耐力,以阶段性血乳酸测试来进一步修正训练计划。结果各训练阶段都达到了预期训练目的,并取得了理想成绩。说明无氧阈心率控制法不失为赛艇训练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跑速无氧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系部分学生的无氧阈测试 ,结果表明经过入学一年的学习与训练 ,总体跑速无氧阈及植物性机能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等级速滑运动员无氧阈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阈是运动员训练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测定潮末呼出气CO_2峰值的方法来测定无氧阈,并对潮末呼出气中CO_2峰值与无氧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无氧阈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氧阈理论自提出以来它在体育运动训练和医疗康复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测定其方法也不断有创新;但随着研究的不但深入,发现其理论来源依据不足,一些学者从而提出废除无氧阈的概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利用对比法,论述了无氧阈研究及其测定方法的进展,提出了无氧阈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耐力训练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如何进行耐力训练进行了分析。认为教练员在训练中长跑运动员时,应充分考虑每名运动员的有氧阈速度,无氧阈速度和最大摄氧量速度以及跑的经济性这些重要指标,并对如何测验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提供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省部分赛艇运动员进行乳酸无氧阈和通气无氧阈的测定,找出其对应的心率范围,并在夏训和冬训不同训练阶段实践中研究其应用,探索不同无氧阈测定手段的特点和有效应用领域,从而提高赛艇项目的有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反映了有氧能力的两个方面,其中无氧阈同耐力运动项目运动成绩的关系更密切。本文从竞技体育的角度,阐述了无氧阈的意义及其在训练强度的控制和选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羽毛球项目若干体育训练观念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对羽毛球专项若干体能训练原理的片面认识是导致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 对我国羽毛球界在项目能量代谢特征、无氧阈训练、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的关系及爆发力训练原理等方面的传统认只进行了剖析和再论证, 指出: 无氧糖酵解在羽毛球供能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无氧阈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爆发力, 且对改善力量耐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逐级运动试验可以评估体能,无氧阈则能客观地反映耐力水平,为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特别是耐力训练。一般把4mmoL/L的乳酸或通气阈水平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基础,其条件是假定实验条件和训练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个体乳酸阈”与“无氧阈”术语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无氧阈”与“个体乳酸阈”两个术语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论述了“无氧阈”术语之不足,提出了以“个体乳酸阈”一词替代“无氧阈”一词。  相似文献   

20.
静力性非周期性推拿功法训练对无氧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测定“静力性,非周期性”推拿功法训练前后人体无氧阈的变化,发现高训练组AT-HR明显下降,低训练组AT-W(相对值)显著提高的现象。对现代体育科学普遍认为“一定阶段的动力性、周期性的训练才能提高无氧阈”观点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