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辅导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离不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权力”的滥用与善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权力”的界定 “权力”,《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实施者”。乍一看,似乎二者无多大联系。我们会产生疑问,教师有权力吗?“教师”与“权力”能否连在一起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05,(11):13-14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已成时代主题。和谐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力量。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是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这里,“学生发展是目的,教师发展是关键。学校发展是载体”。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筑学校教育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范式。构建“生态和谐、共济共生”的学校教育环境,创造师生在各自的生态位置上和谐相处、充分发展、快乐成长的机制和动力?一些校长的思考和实践,给了我们富于价值的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的发展,正以前人无法想像的蓬勃活力进入全球化新时期,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人类文明掀开崭新的一页。伴随着中国教育与全球教育更具深度的融合,不可避免要反思并重构教师的角色,即从传统意义上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学生合作、对话和共享转化。  相似文献   

5.
焦显杰 《现代教育》2003,(17):118-118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世纪。“尊重”的教育被提上日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氛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维护学生的“自尊”,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赏识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他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的结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万难。拿破仑曾说:“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的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他认为:“信心是‘不可能’这一毒药的解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竟然没有一位教师能够把发展自信心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实在是人类文明一项无可估计的重大损失,因为缺乏自信心的人,并不能算做已受过正常的教育。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 《辅导员》2014,(18):1-1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同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9.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至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故而正确的人才观始终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甚至社会各阶层经常议论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朋辈力量,从正面激励、反向约束、重点督导三方面结合进行实践,力求在疏通教育“堵点”、聚焦教育“痛点”,攻克教育“难点”,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助推学生健康快乐地向上向美。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学生的“第四课堂”赤峰市松山区一小李秀琴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配合,转变后进生更需要多方齐抓共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有的学生教育起来颇费周折,教师绞尽脑汁,终是“枉费心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耐心、爱...  相似文献   

12.
教育扰如阳光雨露,是人类文明之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因而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世纪新形势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的事很多,归起来就是一个“爱”字,让爱的光芒照耀每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那一天来临时,人类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法国著名画家夏尔丹的这句名言,我在五年前就把它抄在了日记的扉页上,它不仅给了我教育学生的力量和方法,而且也成为我处事的准则。教育的超前性,决定了在学校里,“这天”要提早到来,“文明”必将通过学校向社会辐射。那“爱的力量”不正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吗? 爱我认为班主任应是爱的化身,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偏缺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在人类所有的潜能中首推人的创造潜力,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各国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这一要求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因不同的研究者立足点不一,对其理解也有差别。尽管如此,当代对创造力的研究倾向于将创造力看作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依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启蒙》2010,(6):14-15
纸的发明加速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的节约意识还没有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将实践探究活动与“节能减排”的全民绿色环保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到“科学用纸,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为国家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郑洁珠 《教育导刊》2001,(13):29-30
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光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合力”,从微观上说,校内各种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宏观上说,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有机联系,形成方向相同、力量相聚、目标一致的立体式的“合力”,建立“三大网络”系统(即家庭网络、基地网络、保护网络),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一致,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整体。我们不断研究探索新的德育方式,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实效性,使之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增强德育实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育;变“说教式”为“践行式”教育;变“外显式”为“隐潜式”教育;变“临管式”为自主式”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崭新的21世纪。人类之文明,无不始于劳动,发展于教育。教育从来就是同人类文明俱进的崇高事业。如果说,在数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教育还只是少数人所享受的特权和专利,那么在数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教育便逐步成为多数人学以致用的文明利器。如今,人类文明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则必将成为所有人群生存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指责学生当用“食指”,激励、引导、表扬则要用“拇指”。把“食指”换成“拇指”,爱是前提,它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激发心灵的活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发展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紊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而情感作用又是激发非智力因素很快的、教室里的原发动力。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中学生才会享受学习,只有享受学习才能主动地学、深刻地学、创造性地学。学生情感的激发靠教师人格力量的撞击,学生心灵活动的张扬更离不开教师的智慧的点拨。二者的融合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20.
赵秀丽 《现代语文》2010,(7):100-10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为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推崇“师道尊严”,为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体罚学生,而学生在教师面前只能是惟命是从。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我田的教育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其实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许多情感在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