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思路以概念界定、质量标准和评价探讨为开端。依据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各类因素的分析,将上述因素分为两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立法、政策、财政、公共舆论、学生及家长期望等;二是内部影响因素,包括影响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管理过程等复杂多样的因素。以分析和解决"关键的少数"理论为指导,提出提高质量的四条途径:政策立法与财政诱导、订立大学章程、关键影响因素的分类以及分类标准与关键因素的影响分析。探讨政府和高校规划、订立大学章程及质量评价的多元标准对于提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对理解和深化质量意识及促进大学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大学社会职能的承担者,其行为和绩效是大学社会功能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开展教师评价已成为促进大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因学校目标定位、学科差异、职能分工的不同,大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分类评价成为教师评价的趋势和要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但是评价中还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指标同质化和评价方式功利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大学与教师职能、大学与教师社会分工的角度深度分析大学教师分类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目标定位、学科差异和职能分工,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周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学评价与排名需要科学的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评价与排名牵涉方方面面,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大学评价体系。影响大学办学水平因素甚多,而我国大学评价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一个可靠的全面的数据库,使得信息不全面、数据采集渠道不畅通、评  相似文献   

4.
大学分类是大学分类评价的前提。大学分类的既有视角主要包括大学职能视角和多元复合视角等。大学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机构,其职能与知识生产密切相关,其治理模式也受知识生产模式制约。因此,本文提出大学分类评价的新构想,即以知识生产为视角,进而将大学分为以学科知识生产为主的模式1型大学、以跨学科知识生产为主的模式2型大学和以超学科知识生产为主的模式3型大学,并分别构建其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流的师资是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而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因此构建一套系统合理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实现人才评价机制的创新,对于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现行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上与双一流建设发展有许多冲突和不适应,大学教师发展相对滞后。文章通过分析现行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切实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将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到高考题以及平时的学生高考模拟训练题的出题和评卷中,这是一种全新的命题和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影响较大的五个大学排名均有其特色,但也有明显不足,主要是评价理念不清晰、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方法有问题。大学科研实力评价应当基于大学主要职能,针对不同类别的大学进行分类评价基础上集成;大学科研评价应当进入世界主流、具有中国特色,倡导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大学科研评价应当关注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推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较大的五个大学排名均有其特色,但也有明显不足,主要是评价理念不清晰、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方法有问题。大学科研实力评价应当基于大学主要职能,针对不同类别的大学进行分类评价基础上集成;大学科研评价应当进入世界主流、具有中国特色,倡导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大学科研评价应当关注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推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以科研、教学为主要考量因素进行教师岗位分类能否达到提升教学与科研质量之目的是值得质疑的。科研与教学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大学教学与科研的非正常发展模式造成的,因此,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冲突并不是大学教学与科研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大学教师按"教学-科研"分类设岗不仅无益于大学教学与科研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大学的发展需求,当前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应着力于科学"减负"和进一步扩大"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学生SOLO层次与世界咖啡释义学生SOLO层次是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教授创建的SOLO分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理念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比格斯和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特点,在对具体事物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影响广泛的"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05年再次修订发布,通过对卡内基分类体系历史演变的描述和分析,提出对我国大学分类的建议,认为要倡导多元并存的大学分类系统,突出大学竞争力与特色的分类标准以及要正确看待排行、定位与分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大学在战火频仍、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取得了令今人钩沉追忆的发展,得益于当时事实形成的大学治理框架。民国初期受"学术独立"思潮影响,政府治理大学具有自觉的权力边界;国民党时期,"党化教育"日盛,但政治干预受到抗争与抵制,政府治理大学权力边界呈非自觉状。民国时期大学内部,校长、行政会议、事务处一脉的行政权力,受到评议会、教授会的制衡。教授会和评议会都彰显了学术权力,学术权力受到了"外部立法"、"内部建章"的保障。受启蒙思想影响,以及政府因战争力所不逮所赐,民国时期大学治理的事实框架促进了当时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也给今天高教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一种理想的性质,它代表了大学制度建构的方向,并非一种既成的事实。因为在人们关于“现代”的寓意中是“先进”、“发达”和“成熟”的意思。事实也如此,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最为理想的大学制度可以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去模仿。即使是当今在世界上号称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其大学制度也是处于不断完善中。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所谓科学认识就在于力图排斥主体性因素的干预,以保证科学知识不依赖于任何主体而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科学知识就是对经验材料及观察事实的纯客观描述,因而不应该把人的主体因素渗入其中。而现代科学,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却证明,主体性因素乃是科学理论内容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件。科学的理论内容实质上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基础上又按照其内在的思维结构(知识的、逻辑的、思维方式的,甚至包括非理因素的各种内在结构),对科学观察事实所作出的解释和分析规定。而在观察事实中,实际上,也包含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型大学这一层面,探讨了分类评价的作用及其制度设计问题。从准确定位.宏观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分类评价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必要性,初步提出了在研究型大学实行分类评价的没想,并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在实施分类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及构建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大学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深入研究高等学校教师的评价体系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教师评价的内涵、分类与体系,分析了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高校的发展目标相吻合,针对高校办学的实际特点进行设计,考虑学校、教师或群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是对大学教师学术活动及相关工作的一种价值判断体系,多元化是其良性运行的合理基础。目前大学教师评价的制度同形削弱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也损害了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需建立差异化的大学分类评估制度,引导大学合理定位;实行分权治理,调整集中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变评价的单向性,使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由垄断走向共建。  相似文献   

18.
<正>高考有选拔功能,同时也具有评价作用.对高考数学题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有利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通过统计平均分、得分率,难度系数等来评价高考题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试题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对试题进行量的考量远多于质的分析.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1].本文利用SOLO分类评价法对一道高考数学试题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8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抄袭、剽窃在我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有必要在大学评价中增加抄袭、剽窃的降分指标。EI作为中国大学评价的期刊源的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专著作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指标会对评价结果发生很大影响。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结果引入中国大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完善本研究的大学分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激励机制的权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何一个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及激励机制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大部分高校在评价与激励机制中都存在着“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科学合理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对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激励进行充分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