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芝英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1):91-93,100
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为儿童第二语言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关键期假说的讨论应从天赋观、情感观、认知观、神经生理观入手,来解决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罗炜 《考试周刊》2009,(7):138-139
本文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概念,指出关键期假设对儿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中国的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儿童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且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儿童外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在我国引发的热潮使很多人对第二语言和双语产生了误解。从关键期和语言环境着手,通过调查比较探讨当前我国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现状。希望能促进我国的第二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显而易见没有母语关键期影响突出,而且不同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所不同;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应持审慎的态度,因为语言熟练水平、语言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的、认知的、社会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关于当前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理论从人的大脑发育程度出发认为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外语具有优势。除此以外其认知能力水平及情感因素也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年龄包括人的大脑发育程度,认能能力水平及情感三种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于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一般认为2岁至青春期前后特别是学前阶段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机。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阶段学习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儿童的语言、认知、智力、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实施双语教育的地区,第二语言学习与双语教育要抓住最佳时机,家庭环境要尽早支持幼儿自然习得双语,正规学校系统要在学前阶段尽早开展双语教育。  相似文献   

7.
该文强调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以Penfield和Roberts的大脑弹性理论以及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设作为基础,该文目的旨在研究年龄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体现在哪些方面。此外,为了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有必要对比分析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优缺点。该文通过对他们习得二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英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关于是否存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语言学习关键期,以及第二语言学习的开始年龄是否越早越好等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将从儿童外语学习的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围绕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假设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不同观点、重大发现和研究进展。国外学者通过对语言环境受到剥夺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研究指出年龄在第一语言习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年龄问题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中进展得也十分迅速,但是研究者们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对国外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动态、研究发现和最新进展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儿童要尽可能早地开始学习母语,但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外语可以因学习时间长短、学习目的和动机的不同而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0.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因素之一.年龄因素在儿童语言习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究竟第二语言习得有无关键期,国内外研究并未取得一致认识.在关键期尚不明确,而且缺乏合格师资力量的情况下,盲目地过早地开设英语课,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与外语学习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主要讨论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问题。自该假设被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是否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外语教学界还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通过对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分析得出:虽然语言学习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但决定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知识是否能与他们的外语表达能力之间达到高度一致,而并非完全是由年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描述语言迁移现象及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表现,从理论层面探讨语言迁移研究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启示,从而继续加强语言迁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关键期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表明:正规学习环境中,年龄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并不十分重要。我国目前教学条件下,盲目追求外语学习低龄化存在许多隐患,它有碍儿童外语能力发展,同时也影响儿童母语学习和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外语学习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等其他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语教学呈低龄化趋势。然而低龄儿童外语教学在师资、教材、学习时间、语言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导致了低龄儿童外语学习的高成本、低效益。外语教学从小抓起的主要理论支持是“临界期”理论,然而大量的试验、实践证明,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和外语最终成就没有直接关系。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不重视实际情况,盲目地地提前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尚无理论和实践数据对此进行支持。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考虑,“外语学习低龄化”需谨慎行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第一语言(L1)学习和第二语言(L2)学习的角度,通过对"关键期假说"发展动态的综述,证实了"关键期假说"对第一语言(L1)学习的决定性影响;并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SLA)领域对"关键期假说"支持派与反对派的观点,最后得出L2学习不存在"关键期"只存在"敏感期"或"最佳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学习策略研究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也从"教"转向了"学",从以往侧重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特征和策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习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和应用语言学领域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即对外汉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系统探讨语言学习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语言习得关键期内的中国青少年学习第二外语时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优势,针对优势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教材中体现出这些目标,并建议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习外语时年龄的阶段性优势,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异同的相关研究,阐明了语言习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重范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的特殊性(如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环境等)决定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言水平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