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华林  李? 《大众科技》2016,(5):35-37
综述了近年来TiCl_4/Sm、TiCl_4/Zn、TiCl_4/Al及Tebbe四种反应体系中的低价钛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Ziegler-Natta钛系催化剂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宗 《西藏科技》2008,(3):23-25
本文通过改变Ziegler-Natta钛系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加料顺序、加料量、反应温度、给电子体等因素,结合乙烯聚合,获得了改进型Ti-Mg催化剂制备的较佳条件.其进料顺序为先加入硅胶、后加入TiCl4,钛/镁摩尔比选择为1∶2,加入少量的乙醇溶解MgCl2,并加入内给电子体苯甲酸乙酯,负载温度选用80℃.苯甲酸乙酯可促使催化剂活性提高,加入苯甲酸乙酯时,聚合速率达到1058.96gPE/gCat·hr.在改进型Ti-Mg催化剂的乙烯聚合实验中,研究还发现,催化剂存在一个最佳聚合温度,而苯甲酸乙酯的加入使得最佳聚合温度提高,并且在最佳聚合温度附近受温度影响较未加苯甲酸乙酯的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以SiO2为载体、以MgO为活性组分的MgO/SiO2固体酸催化剂在乙酸和正丁醇酯化为乙酸丁酯的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MgO的不同来源,以及不同的烘干、焙烧温度等,对MgO/SiO2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负载Cu-Mn催化剂催化甲醇与乙醇一步合成异丁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文凯  许娇  徐瑾  陆雁 《科技通报》2002,18(6):490-494
分别使用CuO-MnO/Al2O3和CuO-MnO/SiO催化剂,甲醇与乙醇在常压和250、300和250℃条件下一步合成异丁醛。研究了CuO-MnO/Al2O3和CuO-MnO/SiO2两个体系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uO含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而MnO含量则主要影响催化剂对异丁醛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物质的量比为2,3,4的钴铁水滑石,XRD、TG-DTA和IR分析均表明它们晶形好,纯度高,以其焙烧产物为催化剂研究了乙酸正丁酯催化合成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焙烧产物都可以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其中4CoFe效果最好,3CoFe次之,2CoFe第三;以4CoFe为催化剂,在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为2h,催化产率为79.0%。  相似文献   

6.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浸渍法制备的V/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微波辅助下催化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的反应。采用XRD,N2物理吸附技术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500°C煅烧4 h,5 wt%V的负载量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同时,研究了微波辅助下V/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催化剂的量,H2O2的量的催化活性。对比常规加热得到苯的转化率19.6%;V/ZSM-5催化剂在微波辅助下得到苯的转化率为32.2%和苯酚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二聚体结构的Keggin型杂多酸盐[CTA]10[(PW11FeO39)20],用侃、UV—vis及XRD表征了其结构,并以H2O2为氧化剂,叔丁醇为溶剂,考察该杂多酸盐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0。用量等因素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下,催化剂用量为0.1mmol,n(H2O2)/n(环己醇)=2.5时,环己醇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92%。此外,又考察了该杂多酸盐对不同类型的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对于环状的脂肪仲醇和芳香伯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催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邻苯二胺-KBrO_3-H_2SO_4体系无催化振荡反应,考察了不同反应物浓度、温度、酸度及添加剂对振荡反应的诱导期、周期及其寿命的影响,给出了该体系振荡反应的主要规律——分区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下的甲基橙超声降解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纳米TiO2/CHS催化剂对甲基橙超声降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立  封麟先 《科技通报》1992,8(2):78-82
自从Ziegler-Natta催化剂发现以来,人们已对该类催化剂作了许多的研究,以MgCl_2为载体的高效催化剂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人们对载体和过渡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的浓厚兴趣,近年来许多文献和专利报道了对复合载体催化剂的大量的研究成果,似有可能出现具有更优特性的高效催化剂. 本文就复合载体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马杰  姜恒  宫红  王锐 《科技通报》2005,21(2):123-127,141
合成了对甲苯磺酸铜,用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表征。以对甲苯磺酸铜作为氯乙酸和异丙醇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氯乙酸0.167mol,醇酸摩尔比1.1:1,催化剂用量1.0摩尔百分数,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5~90℃,环己烷(带水剂)的用量2.5mL,酯化率可达97.0%。与SnCl4等Lewis酸催化剂比较,对甲苯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酯化率仍达到94.6%。对甲苯磺酸铜在催化氯乙酸和其它醇的酯化反应中亦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相应的酯化率大都高于90%.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炭为载体、贵金属Pd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5.0 wt.% Pd/C催化剂,用N2吸附和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维生素过程中重要中间体2,3,5-三甲基苯醌(TMBQ)加氢生产2,3,5-三甲基苯醌(TMHQ)为目标反应,在反应温度为40~80℃范围内,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下,该反应对TMBQ的反应级数为1,活化能为47.7 kJ·mol-1。经核实,建立的TMBQ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用浸渍法,以Hβ催化剂粉末为载体,磷钨酸为活性组分制备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代替硫酸为催化剂,采用间歇反应器,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催化合成了乳酸正丁酯。并用正丁醇为内标物,气相色谱分析法分析反应产物。对合成产物进行了GC—MS和IR分析。实验表明负载40%的杂多酸成型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2个半小时酯化率能达到98.1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恒温密闭分光光度法,试验研究了硫酸锌、硫酸镍等过渡金属盐类及其相互组合对有机物氧化的催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Ag2SO4和CuSO4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催化剂测定废水中的COD效果较好。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5%,相对误差平均为4.5%,回收率平均为95.6%,可作为常规催化剂的替代品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廉价的催化剂代替昂贵的金属,低成本的一氧化碳代替氢气乃至光气,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综述了非金属硒在含碳、氮、氧、硫类有机化合物中的催化羰基化反应,以及在Se/CO/H2 O体系中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高选择性还原反应,介绍了近期的一些新进展.催化剂量的硒在温和条件下,即可活化一氧化碳而直接进行羰基化和还原反应,特别是发展了将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羰基化与胺的氧化羰基化相结合,合成一系列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化学品.催化剂硒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反应过程相转移的特性,兼具了多相催化与均相催化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相转移概念中的典型实例.硒催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转化率高,反应选择性专一,原子经济性高,对环境友好,且可部分替代光气合成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恒温密闭分光光度法,试验研究了硫酸锌、硫酸镍等过渡金属盐类及其相互组合对有机物氧化的催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Ag2SO4和CuSO4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催化剂测定废水中的COD效果较好.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5%,相对误差平均为4.5%,回收率平均为95.6%,可作为常规催化剂的替代品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0-220
高效不对称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作为不对称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兰州化学物理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汉民研究组根据质子能够加速某些有机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功能化不对称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BA-15负载磷钨杂多酸酸催化剂,并应用于柠檬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SBA-15负载磷钨杂多酸酸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回流反应3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0%,酸醇摩尔比为1:4时,柠檬酸三乙酯收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新反应与新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部分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在不对称催化合成新催化剂和新机制、有机合成新试剂及天然产物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群体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优势"手性双氮氧酰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和新型开链胍类催化剂,在新反应和有重要用途的手性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合成方面取得了优秀的结果;发展了手性有机胺类小分子的三烯胺催化新模式,实现了远程手性控制。基于串联反应策略、仿生策略及汇聚合成策略等,完成了多个复杂结构和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全合成,发展了一些有重要用途的药物分子的合成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