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有利于发展农村体育,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基础和更大的环境容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针对陕西省宝鸡市近年来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还应包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体育活动是促进和提升农民身体健康,生活文明、富裕、和谐的最有效途径.长三角地区具有典型的前沿性代表特征,该区域已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村体育发展模式,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索农村体育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6省部分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根据调查中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以具体事例和事实说明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农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既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更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对健身的需要,增进农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促进国民体质的普遍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了解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现状,探求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是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不可或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从建立完善农村体育宣传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观念陈旧、组织缺位、投入不足、服务滞后等问题,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岳辉 《体育世界》2008,(10):76-7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基础上从体育的视角出发探讨体育在暂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认为体育可以通过增强农民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生活宽裕;培育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合理布局体育设施促进村容整洁;体育规范习得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徐家店河2011年开始实施水系生态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取得了很好效果,对农村河道水系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新阶段,它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和谐共存的进步状态,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从一开始的敬畏,再到后来的征服,最终走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人与自然的角度,十八大指出,由于人类要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以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反映了社会协调和文明进步状态。建设较好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角色定位和发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要求,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角色应该定位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并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发展理念主要包括:全方位关注产业效益,合理布局设施和资源,多样开发体育活动类型,科学建设设施和开发资源,全面提升休闲体育文化,正确引导大众体育消费,以及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发展农村体育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网上查找等方法,指出发展农村体育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最小、见效最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体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业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承载着重要的责任。造林绿化是利国利民,荫及子孙,造福后代的公德事业。地球需要绿色,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绿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绿色,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山川秀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上来看,生态恶化源于毁林,生态改善始于兴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造林质量,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健身性、趣味性等特点,在全面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取向.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农民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当前推动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农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日渐丰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变化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体育文化具有更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以便能推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咸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休闲体育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农村休闲体育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乡风文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西咸一体化"建设为西安、咸阳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创新农村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和咸阳两市在城市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农村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基层政府体育职能弱化,农村体育主体力量削弱,而体育是新农村人力资本建设的载体,是塑造新农村农民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纽带.因此提出农村体育工作要重心下移,实施文体结合管理,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的现实处境、充分认识农村体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实施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策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有效农村体育发展措施,可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也可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乃至对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十二五期间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把新农村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章着重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河南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受影响的方方面面,深入探讨了城镇化过程中河南农民生活、体育锻炼方式转变中的进步和困难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生活、体育锻炼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及其对我国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我国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农村体育发展的策略。认为,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给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启示在于: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在思想上应形成和谐体育的思想观;政策上应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策略上应鼓励和扶植农村建立民间体育组织,兴修体育场地设施;方法上应发挥民族体育多元化优势,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