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2.
金雪芬 《考试周刊》2011,(54):67-69
"言"和"意"的矛盾统一关系是言语的基本矛盾,是语文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言"和"意"存在一定的动态转化关系。"意"是个性化"激情"阅读的根本,它既是阅读的前期准备,又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还为写作的蓄"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同样,"意"是写作的"催情剂",没有"意",谈不上"言"。只重视"言"而忽视"意",无异于舍本逐末。个性化"激情"阅读与"催情"写作两者并举,方能实现"言"和"意"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3.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以意逆志"是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传统的方法,由孟子提出。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将"以意逆志"解释为"根据作品探索原来创作意图"。那么,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以意逆志"?一、"意"的理解对于"意",传统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意"即说诗者自己的心意;另一种认为"意"即作者的意旨。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的精彩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共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做到课前有意设"套",课中善解"生"意,智慧处理"意外",那么,生成就会随心所愿,课堂精彩自然在随"意"间看似无心中浑然形成。  相似文献   

6.
曹文轩 《高中生》2014,(10):6-7
"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知、情、意、行的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反观当下一些学生写记叙文,他们在情节设计时接的不是"地气",而是"仙气",穿越、超级链接、脑筋急转弯等手段轮番使用,  相似文献   

7.
元初书法家鲜于枢"复古"的书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其"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而"宗唐"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复古"书法思想中"宗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倘若老于"描红",或一味地仿临他人字体,则必“死于前人书下”。这其实讲的就是书法界"入帖"与"出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戎艳 《海南教育》2014,(16):31-31
基于语文本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实现语文课堂的"言意兼得",已经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言意兼得"的种种误区1."言意"分离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把"言意"生硬地分离开——"意"的理解、感悟远离"言"的品味,"言"的学习、揣摩则脱离"意"的把握。有的课堂把"言"和"意"理解为并列的两条线,有的片面理解为第一课时应着力于内容的理解,即"意"的学习,第二课时则应着力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言语形式的揣摩,即“言”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先说什么是"好课堂"。关于"好课堂"的标准或特征,已经有许多老师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这个"原则"那个"维度",还有各种"性"(比如"生成性""互动性"之类),等等。这些概括丰富了我们对"好课堂"的理解。但我想根据我的课堂实践,为"好课堂"的标准提供一个朴素的理解: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  相似文献   

11.
吕文贤  曾红军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26+129-126,129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季羡林一生的学术研究,很难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个学科的名称加以概括,他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中的"天人二分"思维模式,参照中国"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模式,提出了科学性论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并称之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他还提出了"拿来主义"以及"送去主义",反对"西方中心论",推进"文化多元化"的理论,使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文化前进之路。  相似文献   

12.
白金发 《教师》2011,(16):90-90
所谓"得意不得分",是指学生明白政治主观试题所表达的意思(即"得意"),但"有话不会讲,有理讲不清",不知道如何去组织答案,从而在答题过程中出现条理混乱无序,语言自相矛盾,要点重复啰唆,逻辑颠三倒四等现象,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即"不得分")。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大旨谈情",情贯穿全书,大致经历了"因空见色,有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过程,大可概括为"空情"。关于"空情",首先在于"虚幻",其次在于至情,深受前代关于情爱思潮的影响,至情归于虚幻,也就意味着对一切情的否定,也意味着作者在经历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即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石文秀 《考试周刊》2011,(79):77-78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阶段,不仅要考虑到练习的"质",而且要考虑练习的"量"。"质"就是本质,即练习需要体现出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重点,"量"就是数量,"质"与"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味追求练习的"质",而没有一定的"量",就达不到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目的;反之,如果一味增加练习的"量",而不追求"质",光搞"题海战术",就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四个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中"四个要素",即知、情、意、行,对于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知与行都离不开情与意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书法,在日本称为"书道",它的发展与中国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从而说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美  何燕 《林区教学》2012,(7):43-45
中学政治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灌输理论"面临着"学起来困难,教起来吃力"的困境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教育主体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坚持"灌输理论",实现"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的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与孔、颜同时代的人也不这样认为。颜回在道德修养、传道、守道、弘道,团结门人及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孔子多所助益。孔子也曾说过颜回在"仁"、"信"方面要强于自己,又径直称之为"圣人",这些都说明"回也非助我者也"这一句并不能概括孔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所谓"4347",就是教学目的"4个一",教学方法"3连环",教学思想"4体现",教学课型"7课式"。一、教学目的"4个一"1、记住一条格言;2、交给一把钥匙;3、解决一个问题;4、训练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