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在多年实践中发现,教练员为了应付比赛,忽于求成,在训练初期普遍存在着许多易被忽视的问题,制约着运动成绩的提高。通过对110m跨栏技术特征、专项素质要求和一般高校课余训练的特点、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运动训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高校运动训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运动员的选拔 高校的学生多来自普通的高中,因此大多数的高校运动员此前仅接受过并不十分系统的业余训练,甚至许多学生的运动成绩是通过拔苗助长式的大强度训练获得的。因此在进入高校的初期,他们的运动成绩往往并不十分稳定,经常出现一些波动,并且训练强度稍大就容易出现肌肉、关节等身体部位的损伤现象,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这同时也给高校的教练员带来了许多训练的难度和压力,为高校的运动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充足的训练时间 高校的运动员在训练之外都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其它…  相似文献   

3.
蒋玉跃  董萍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46-46,57
结合高校中长跑训练的特点,以及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特点,重点进行动机训练情感训练、意志品质训练的分析探讨,指出良好的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女子撑杆跳高短期训练计划的实效性,本文作者运用运动训练学等学科原理,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设计了大学生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短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及运动负荷的控制。实践结果表明:针对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特点,制定和贯彻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能使大学生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的运动员训练普遍存在的困难是设施落后、器材简陋、训练时间较短.以及特招运动员的化基础较低、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和训练的矛盾较为突出。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运动员的训练,采取了运动训练与思想转化相结合的二元制方法。实践证明,它符合大学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不失为大学生运动员取得优良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在速滑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中存在的认识误区,从训练实践出发,提出大运动量训练应从运动项目特征和运动员个体特点出发,是实施有效的大运动量训练的前提条件;从难、从严应是对动作细节的严格要求,使每一次训练都能获得最大的训练效益;结合项目的比赛特点和比赛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从而获得较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运动员技术、体能水平的提高需要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负荷,但过度的大负荷,不但不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反而会产生劣变性,造成过度疲劳,因此在大负荷训练期,应加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在具体训练实践中,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给他们安排的负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个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监测和评定,进行个体实例分析,为教练员安排个体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获取最佳运动成绩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标。最佳成绩的取得、提高及维持都需要通过训练过程来实现。训练过程是运动员具有的潜在能力向现实竞技水平转化的时间和空间载体。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训练水平相对滞后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与不断破立,推动着训练过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训练过程空间性的特征反映了竞技能力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越长,最佳运动成绩出现的机率最大。在训练过程中要以最佳成绩为导向,科学规划训练过程。探索最佳成绩出现的特征,推动训练过程发展创造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结合本人从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经验 ,认为模式训练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也有其本身的不足 ,只有在运用模式训练的过程中 ,把模式化和运动员本身的个体特点结合起来 ,才能使模式训练更合理、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庆峰  谭现花 《体育科技》2023,(6):21-22+25
运用测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备战全运会的古典式摔跤重点运动员肖某大负荷训练期血清肌酸激酶(CK)进行连续的检测,分析该指标变化的个体特征,并结合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安排和运动员训练表现,对运动员个体肌肉负荷、恢复等进行训练监控。研究得出该队员大负荷训练期肌肉负荷较大,恢复较快,训练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性变化,符合训练计划安排特点;但在最后一周表现出训练不适应等个体分析,为教练员提供了后期训练安排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乳酸阈训练对蹼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个体乳酸阈对18名青少年蹼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进行了8周实验研究,纵向观察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三种方式对运动员有氧耐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式在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下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指标均具良好的生理效应,但从有氧耐力所获训练效果显示,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12.
1、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目标的确定 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系统训练的同时,还要完成繁重的学业,训练周期、训练时间都很短。要使运动员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尽快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确定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及合理的训练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有限的训练条件,完成训练任务。为此,在运动员入学后,首先对其进行“运动技术诊断”。通过测试观察,了解跑的技术动作等特点,寻找不足之处。多数运动员都是比较单薄,身体素质差,力量较弱,特别是腿部及腰腹力量差。再加上训练年限短,训练水平低,尤其是专项训练能力差,对许多训练方法、训练手段都很陌生。因此,确定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力量训练,突出速度及速度耐力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冀虹 《中华武术》2004,(12):7-8
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理论认为,力量是投掷运动员的基础,而速度(动作速度)和速度力量又是投掷运动员必备的素质。因此,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已经从单一的重量要求,提高到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这样的层次上。这使得运动训练更应该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高校运动员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所以,深入探讨和研究训练方法与手段,是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另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高校训练实际,就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如何充分发挥其训练优势,在有限训练期间内能较快地提高跳远专项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提出一些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的运动员训练普遍存在设施较差、训练时间较短及学习压力较大等因素。实施运动训练与思想转化相结合的二元制方法,对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加强、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形成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4,25(3):9-12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剖析 ,确认训练应以技术训练为核心 ,以运动员个人特点为训练基础 ,以及正确处理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技术训练中的负荷问题 ,提出适合高校三级跳远训练的模式 ,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今,随着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田径队,培养模式也由以往依托专业队,逐步向注重自我培养转变。由于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少,缺乏必要的营养恢复手段这些客观原因,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条件来提高普通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竞技运动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时间学规律,尤其优秀运动员在大赛前竞技状态调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包括赛前训练时间调控的科学意义及影响因素、赛前训练阶段构成的时间学特征的界定及其时间构成模式,以及中短期赛前训络中各相关训练学因素的时间学特征及其全过程的总体时域模型的确立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如果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可以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季度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在制定多年和年度训练计划时,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和运动潜力有很好的判断,从总体上宏观地规划运动员的多年训练目标和过程,然后,才能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近期的训练计划,接着把每次训练课的内容结合运动员的近期训练计划,制定出课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