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F·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 1903-199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非连续性教育理论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原因,并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及其应用。由此,博尔诺夫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引起了人们对长期被忽视的非连续性教育领域的重视,促使作为传承文明、育化个性的工具———教育趋向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一、“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的成因  1.传统的教育形式具有片面性。通过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博尔诺夫认为,传统的教育中,有关…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金华 《班主任》2012,(3):8-10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博尔诺夫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是博尔诺夫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吸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精华,创建性地形成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首次颁布《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183;A)之后,时隔七年,ISTE于2009全美教育信息化年会上正式发布了NETS&#183;A的第二版。本研究就NETS&#183;A前后两版的能力维度和绩效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新版NETS&#183;A出台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及其对我国管理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乃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借鉴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这一思想的产生,非连续性教育的形式及其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教育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肖静芬 《继续教育》2014,(12):87-9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的新概念,它具有非控制性和强影响性的特点。非连续性教育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环境方面,给我国现代教育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9.
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来源。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连续性与大学生发展的非连续性的基础上,从利用"遭遇"和"危机"扩充教育内容、关注"际遇"和个性差异的教育过程、"唤醒"大学生人格心灵的教育目的和善于利用"告诫"、"召唤"的教育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生命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是人的生命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它对人们带来破坏的同时,也是生活的新的起点,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我们应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使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正视地震灾难,激发他们潜藏的道德意识,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1.
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在非连续性教育的"场域"里,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内在潜力,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可以推动基础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创新、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跨越。  相似文献   

12.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萌发于文化教育学流派,最终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博尔诺夫形成体系。作为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属于他的教育人类学的一部分,它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的方式及其应用。   博尔诺夫批判地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存在主义认为,在人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些非连续性的事件或外来干扰并不只是一种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隐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也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博尔诺夫认为,以往的各种教育学派有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为教育是…  相似文献   

13.
西方博尔诺夫指出,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常常给教育带来障碍,使教育效果深受其害,而人们受传统教育学的影响往往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教育工作者,或者归咎于环境。而如今用非连续性教育的观点来剖析这一现象,就能正确处理这种现象,应付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使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目前我国教育中,学生非连续性的教育需求已被人为造作的连续性教育所侵占,学生没有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发现的激情。人类社会中应是最为生机盎然及悦人心灵的教育活动,竟然变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急需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恰恰能为我们思考问题解决的答案提供理论给养。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非连续性教育,遵循教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的教育理论范畴。文章分析了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几种形式及其教育价值,并探讨了该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性教育及其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非连续性教育及其表现形式(一)非连续性教育的内涵非连续性是相对于连续性而言的;非连续性教育是针对连续性教育而提出的。按照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OttoFriedrichBollnow,1903—1991)的思想,在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妨碍人的正常发展的困难和干扰,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关注那些循序渐进的教育活动,而同时应当积极关注这些妨碍人的顺利发展的困难和干扰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青少年战胜这些妨碍因素,使教育产生其应有的良好效果。这种为应对和处理妨碍生命正常连续发展的非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连续性教育是人的生存领域的教育,是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提出的新的教育理论范畴,其主要教育理念为:教育要面对整体的人;唤醒学习者对自身主体性的觉知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教育内容是唤醒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工具等。我国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不像西方的系统、明确。但它确实存在。非连续教育思想对解决我国的一些教育问题,如青少年心理问题、自杀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论述了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启示。非连续性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契合点。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可以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变革,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推动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06,(9):10-10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2006年7月13-16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颁奖会暨高峰论坛;会议主题是健康&#183;发展&#183;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