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记叙了首都人民向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文中所抒发的人民对总理的深情,不单体现在灵车经过的那一刻,同样也体现在人们的等待过程中.在课文第一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七册32课(六年制九册14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是篇情意动人的佳作。课文通过情感透视生活,展示了首都人民群众向周总理永别的感人情景,表达了对周总理敬仰怀念之情。课文以沉痛怀念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以情动人,情牵人心。教学时,要把握课文情感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双向”活动。 1 自读质疑,了解情感流向首先可以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光辉业迹和他逝世前后的情况,有助于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走过之后”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带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一层一层地表现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路子,亦即“文脉”。如果说思路是文章的纲绳,那么,词、句、段就是缀在上面的珠子。纲举而目张,脉络清而义理显。下面试以自己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为例,谈谈讲读课抓文章思路的体会。 1、粗读课文,探思路。布置预习时,我除让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这课是写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意在让学生探索作者的思路。课堂教学时,检查预习情况后,我再解题。紧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课文哪一部分是写人们和总理的灵车告别的?还写了哪些场面?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就能迅速把握住:课文最后一部分是写人们和总理的灵车告别场面的;第一、二段分别描写了人们等灵车、望灵车想总理的动人情景。这样,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结合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全文思路就出来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学生也就能自然地将课文按三个场面分为三段。  相似文献   

4.
前看紧密照应,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五年制七册第32课)一文写作上的显著特色。一、题目和内容的照应“送”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题眼,“送”字贯穿文章始终,文章内容与“送”紧密照应。“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戴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写灵车来到前,人们等着送。“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  相似文献   

5.
《十里长街送总理》真实地记叙了首都群众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抒发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依恋之情。情感炽烈,浓郁而真挚,是一篇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写作年代离学生远,加之学生对周总理对人民的关怀之情缺乏感性体验,所以教师反应上好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往往是教师激动不已,学生冷漠旁观,甚至怪老师“自作多情”,教学场景极为尴尬。为此,如何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感教学就值得探讨了。这里,略谈三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仁寿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谌学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优势进行导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谌学军采用四种方法进行视听导读。激发情感,录音导读。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他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地再现了亿万人民迎送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教学时要先简介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周总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播放哀乐伴以范读课文,以创设情境,渲染沉痛、悲哀的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然后引导学生依序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七册3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深沉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首都人民群众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文章以灵车为经,哀思为纬,经纬交织,情景交融,集中地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热爱和深沉缅怀周总理这一主题。全文分三段。第一段,通过对时间、空间、人们的装束、性别、年龄和等望的形象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等候灵车的盼望焦急的心情。开头,作者用“灰”“阴”、“冷”三个形容词,点明了天气特征,烘托了人们沉郁的心境。写  相似文献   

9.
《十里长街送总理》以质朴的文字真实具体地展示了首都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敬仰和沉痛怀念之情。本组训练的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是怎样写的,进而学习写文章时,一要真实,不说假话;二要具体,不说空话。为了突出这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可以分四步进行。 一、在理解内容中渗透训练重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再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虽然是两个方面,但绝不是孤立分开的。对于读写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逐步认识,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教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等灵车时从哪里看出人很多?课文中着重写了哪些人?他们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2、灵车开来时,灵车是什么样的?人们是怎样向灵车致敬和望着灵车哭泣的?3、灵车远去时,人们  相似文献   

10.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人之作,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感情——对总理的爱,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深沉的感情产生了人们“悖理”之举、作者“悖理”之笔。“悖理”反映了“真情”。从文章结构看,人们的感情随着总理灵车的来去经历了“潜伏  相似文献   

11.
范读:激发情趣。范读是引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最好办法。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人们的感情,我是这样读的:“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字读得很轻,“了”字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读“灵车消失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一句时,“站着”二字重迭,朗读时语调缓慢,充满依恋之情,音调由小逐渐增大。这样,一篇文章读完,把学生带入一种肃穆、沉重、悲痛的气氛之中,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领读:体会情感。有一些课文感情色彩比较强烈,但由于课文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段中“人们回忆总理”的那几句时,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怀念之情的: 师:看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心情十分悲痛。抚今思昔,人们仿佛又看到了总理那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联系  相似文献   

13.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九册)一课最后一自然段主要是写周总理的灵车过去了,人们仍然不肯离去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希望能永远和周总理在一起的真挚感情。教师可这样教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灵车过去了,人们还不愿  相似文献   

14.
丁尔奎 《陕西教育》2007,(10):28-28
案例一:《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课前学生未查找任何资料)课将结束时:师:总理的灵车慢慢远去,可赶来送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讲读课,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 1976年 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 1976年 1月 8日,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为失去自己的好总理而无限悲痛,也为祖国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四人帮”却认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机会到了,发出种种禁令,不准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首都人民不顾“四人帮”的阻挠,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上,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悲壮感人的一幕。   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本课目标为:…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对于本句中“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的原因,《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么解释...  相似文献   

17.
抒情五法     
在作文练习中,情感描写欠缺是个常见的问题。没有感情,文章就没有活力;抒情不当,又会使人产生“虚情假意”的感觉。那么,该如何抒情呢?一、用叠句的方式来抒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尖望着,望着……”“人们还是面朝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两处叠句,真挚地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总理的深情。五、用反问句来抒情。运用反问句式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如《一夜的工作》中,“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就是用反问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九年义务教材小语第九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内容具体,情深意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可特意自制一套抽拉复合投影片。在教学中辅之以录像、录音等电教手段。“痛送总理”,能收到较佳效果。【导学设计】一、运用电教,巧妙揭题定“痛”调。授课伊始,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观看《温暖》、《送雨衣》、《周总理的睡衣》等投影片,进一步了解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爱护普通战士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提问情境有疑则思。有疑才能激发兴趣,有疑才能调动思维。这里的“疑”,即是提出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理灵车到来一段,在学生理解了“焦急”和“耐心”两个词语的意思后,教师提问:“焦急”是十分着急的意思,而“耐心’则是不急躁、能够平静等待的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仔细体会。二、设计提问程序课堂提高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课文讲的是…  相似文献   

20.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表现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情感。因此,我教这篇课文时试用艺术情感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艺术情感教学,就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教学。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教学要有艺术性、形象性、情感性。下面我们就谈谈《十里长街送总理》运课艺术情感教学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