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我校开展了“好书齐共享”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本好书,需用心完成一份阅读报告,阅读报告有小说故事类、科学知识类、诗歌散类、哲理寓言类、其他等五类书的参考样式。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并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大阅读量。而加大阅读量就必须以学定教,从繁琐的课堂分析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  相似文献   

3.
王玉明 《教育革新》2009,(12):59-60
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70%得益于课外阅读.于永正老师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就是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但当前的阅读现状是有四成的小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六成的中小学生除假期外.很少读课外书。从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的闯卷调查中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积极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尤其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思维,能有效提高阅读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新课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气氛,鼓励学生阅读,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让人文精神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鼓励阅读,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与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因阅读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的课程一样,但由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他们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学生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学生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6.
时下,多数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学生阅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并对他们严加管教,目的是让他们能考上大学。其实,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拿现在的语高考题来看,考查的重点,不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基础知识,而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题目包括诗词鉴赏、言阅读和现代阅读,分值占到大约60分;  相似文献   

7.
学会阅读——谈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阅读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以上是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逐渐形成的时期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丰富的读书经历对他们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学会阅读是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对几所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比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对朗读、默读、粗读、精读等要求都不明确,理解性阅读更难进行了。读时结结巴巴,字音时有不准。阅读范围窄,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活动也不正常。即使一部分学生读过一些课外书,也不过是一些武侠、言情、侦破类小说,目的仅是猎取其中的情节,较少去探究文章的思想意义及写作技巧。加上升学的压力,老师和家长的约束,这些读书活动也常常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的。阅读单一,导致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否存在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表明:(1)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高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优于高一。(2)高一年级理(文)科快班男、女生数学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女生数学阅读能力高于男生;高一年级理(文)科普通班男、女生数学阅读能力不存在差异。(3)高二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男女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数学阅读能力好于女生。高二年级理(文)科实验班数学阅读能力男、女生不存在差异。高二年级普通理(文)科班数学阅读能力男、女生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在我校三至六年级五百余名学生中的调查.读课外书的学生仅占27.6%,而且这些学生中的36.1%只读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儿童版,阅读量不足;他们阅读只注重情节,只看不写,没有写阅读感受或启示;没有摘录妙语佳句,缺乏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1.
王修娥 《上海教育》2003,(6A):56-58
35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女生阅读成绩比男生好,两差异显:家长阅读态度指标愈高,学生阅读成绩愈好,喜欢使用学校图书馆的学生比例很高;景常进行的阅读训练方式是指导学生寻找篇章主旨;学生阅读态度积极。  相似文献   

12.
毛衣     
2003年秋季,笔者在本校高二年级菜一班级中,开展了一项“建造班级课外小书库”活动。从暑假开始,要求每一个学生买一本课外书,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后,每一个学生都“奉献”出了一本课外书,很快就“建成”了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型“阅读书库”。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故事、寓言等,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陈晓 《考试周刊》2014,(90):46-46
<正>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阅读兴趣:很少有同学阅读课外书,他们的课余时间大多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习惯于依赖他人;即使有少数同学在看课外书,也只是一些休闲性的阅读,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几分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也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缺少阅读资源: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3)阅读能力正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报告会、图书馆、报廊等。学生的阅读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广播、杂志都是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我校开展了“好书齐共享”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本好书,需用心完成一份阅读报告,阅读报告有小说故事类、科学知识类、诗歌散文类、哲理寓言类、其他等五类书的参考样式。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并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提高。一、提高“阅读期待”品位,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是阅读行为的起点”,它决定了学  相似文献   

17.
上海媒体近日公布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中学生课外书阅读量太少,有72.27%的学生在一年中阅读的课外书不到10本,其中有5.94%的学生表示在同期间并没阅读任何课外书。调查还发现,许多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到陌生。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5.51%阅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而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让我们把目光聚焦“神话”类书籍 课外阅读既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总是会征求老师的意见,认为课外书是为课内学习服务的.因此出现不少学生的书架上摆满了作文集之类的应试书,也有不少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简单照抄课标“必读书目”,学生虽买回一大垒名家名著,但多数是摆摆样子而已.这样的引领,导致学生离书本越来越远,阅读兴趣越来越淡.  相似文献   

19.
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于是,中考题阅读的比例越来越大,有些省、市统考干脆不考别的,就只考阅读和写作两大块,而阅读文段大多是课外的。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师通过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进行读书检查等等来督促学生阅读课外书,一时间学生课外阅读的气氛渐  相似文献   

20.
《辽宁教育》2011,(12):52-52
日前公布的2011“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明显。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有47%的人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网络游戏是56%的小学生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