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源 《河南教育》2014,(11):1-1
<正>"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全社会的梦想。今年是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建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河南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34亿元,资助学生4386.7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是河南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创新,是所有学生资助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教育》2014,(11):84-91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后,在教育部、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银监会批准,河南进行了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试点。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密切合作,探索建立了"强化高校管理,激励约束并重,各方共担风险"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模式,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国内一些主要媒体称作"河南模式"。值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新机制实施十周年之际,本刊特摘编了2005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主要媒体的重要报道,以见证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探索发展的历程,对以后的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2004年,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风雨兼程,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在学生资助工作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曲折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逐渐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十年春华秋实,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河南省资助水平快速  相似文献   

4.
叶伟杰 《河南教育》2014,(11):63-63
<正>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已经十年,以特有的"河南模式",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了数以千万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圆大学梦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作为创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亲历者,十年来,每当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都会感慨万千。本世纪初的前几年,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扩招为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上大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难机会。但是,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却像一座大山,横亘在  相似文献   

5.
《河南教育》2014,(11):80-83
201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已经实施十年。2014年,同样也是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展史的重要一年,因为它运行也整整十年。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在学生资助工作战线上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仅探索出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学生资助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赞誉。  相似文献   

6.
任锋 《河南教育》2014,(11):16-19
<正>2004年,是河南学生资助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国家开发银行按新机制,承办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在河南启动,到2014年已走过整整10个年头。从单纯贷款到混合多元,从问题突出到率先突破,从举步维艰到全国领先,河南学生资助工作走出了一条筚路蓝缕、勇立潮头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自我突围到引领发展的华美蝶变。十年来,河南的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教育、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克服了底子薄、基础差、难度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遇到了银行惜贷、学生惧贷以及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某些特点所带来的与高校原有资助体系不配套等具体问题,章探析了高等学校的具体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下,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行性做法,并对建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途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一些理论和模式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赵绍春 《河南教育》2014,(11):64-64
<正>当前正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最紧张的时刻,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等重头戏都在开展中。记者走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里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接待咨询学生。在工作间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李欣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说起学生资助工作,她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谈工作:河南省的学生资助工作是超前的在李欣看来,学生资助工作具有普惠性质,能在现有条件下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对于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到今年年底,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已运行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以信用建设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累计发放贷款48.3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2.1万人次。在实现"应贷尽贷"的同时,贷款回收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前还款或按时还本付息比例达到96%。这标志着"河南模式"已实现了良性运行,并开创了中国特色国家助学贷款的典范,具备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和示范效应,多次获得了国务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下同)资助标准,进一步细化资助比例。为使各地区、各高校和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办理、发放等工作,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处处长林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教育与职业》: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林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得到迅猛发展,在“奖、贷、助、补、减”等方式组成的资助体系中,已经起到了1/3强的作用。但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理论研究滞后、政府和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实际操作研究滞后是关键所在。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完善信用系统;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资助体系,增强学生还款能力;搭建助学贷款信息化交流平台,提高管理效能是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遇到了银行惜贷、学生惧贷以及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某些特点所带来的与高校原有资助体系不配套等具体问题,文章探析了高等学校的具体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下,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行性做法,并对建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途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一些理论和模式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赵冬冬 《河南教育》2014,(11):32-35
<正>"河南模式"的核心:一是建立两级管理平台,强化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二是改革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学校、银行等有关各方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99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当时,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强力推进的惠民政策,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和根本措施。其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资助资金的主要渠道。辽宁省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继续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加快国家助学贷款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资助资金的主要渠道。辽宁省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继续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加快国家助学贷款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0-10
2004年上海市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有了新举措。该市教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议标等形式.确定63所地方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率先落实国家助学贷新机制.解决贷全部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学生贷款巾息和风险补偿金,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覆盖面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多种资助方式并存的资助体系。以浙江大学的调查和实践为基础,分析了经济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若干现象和问题,提出以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主渠道,并对其他资助途径进行了实践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不使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重要保证,是资助困难学生的主渠道。贷款后学生的还款工作却日益成为困扰国家和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使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成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在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探索出的比较符合金融属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助学贷款品种,在信用约束、贷后管理等方面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了一个“责权利统一、奖惩激励机制健全、违约约束机制功能强大”的管理模式——“河南模式”,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河南高校及学子也因此获得了充足的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