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人民法院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发出参加诉讼的通知后,第三人是否必须参加诉讼这一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立法的目的,是为了赋予其对与之相关的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参与权,同时由于第三人的参与诉讼和本诉是可分诉,故是否参加诉讼取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意愿更为恰当。对此不宜采用“国家干预原则”,不强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对诉讼成本的影响不大,且不至于导致矛盾判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同时也创建了我国民诉法的元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针对实践中乱列、错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行为,明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定标准甚为必要。此外,我国现行民事程序法和实体法中很多条文都明确规定了可以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情形,进一步完善了该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第三人制度的比较分析并与我国第三人制度进行进行对比,提出我国第三人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名称造成的误解、有独立请求权内涵上的缺失和无独立请求权含义的模糊等。因此,我国第三人制度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在变革第三人的名称的基础上,在以往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概念中添加进诈害防止功能、增加追加第三人类别,纯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含义并增设诉讼告知、参加的效力等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在立法和实践层面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分类、参诉方式、诉讼地位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现行制度规定出发,针对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特别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法学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研究提出的新观点和研究的新成果,提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适用并不尽如人意,程序设计上的粗疏,导致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范围过窄、是否参加诉讼的规定过于任意、进入诉讼后对被告的选择过于僵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提出对我国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更好地体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为民事诉讼审判实践服务,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资格、性质、地位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事人制度在起诉制度中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没有区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的差异;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着滥列第三人和忽视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在代表人诉讼中存着提起代表人诉讼涉及金钱财产案件多、不作为案件少,存在着人数众多不确定的判决的范围扩张有限性和保障被代表人权益不够性等缺陷.要完善这些缺陷需引进正当当事人概念,将司法机关的民事案件立案机构改为登记机构、导入第三方被告、辅助参加第三人、团体诉讼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民诉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以致在理论和实务中对元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地位的认识分歧较大,这不仅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更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应正确认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对其参加诉讼的程序加以理顺。  相似文献   

10.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司法实务中经常被运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在立法上规定至为简略,很难形成和谐易适用的体系,且立法与司法解释间存在冲突,因而导致司法过程中适用法律不统一,第三人权利屡遭侵犯的现象,完善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主体制度。其参诉方式的制度设计存在的矛盾和弊端,导致了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分歧。有必要通过对法院通知参诉的多种弊端和深厚继存土壤进行解析,提出相对合理的渐进式革新方案。该方案要求暂时保留法院通知参诉并对其进行严格限制,对不同类别第三人适用不同参诉方式,对依据不同的法院通知参诉区别对待,以达到取消法院通知参诉为目的,从而最终实现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立法之本意。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制度。可以简化诉讼程序,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案件审判质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第三人的确定应当结合适用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据此确定行政诉讼的第三人资格后,可以围绕第三人制度的目标功能,对第三人概括分类。由此,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应采取利害关系和诉讼地位的二元标准,分为:独立第三人、准独立第三人和事实关系第三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遏制诉讼欺诈、弥补第三人利益保障体系的漏洞和开通纠正错误判决的新渠道为立法目的,我国在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在他人间的生效判决对第三人产生不利影响时,为非因自身原因而没有参加程序的第三人提供事后的程序保障,以救济错误判决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的不当损害。第三人撤销之诉起源于法国立法,在移植入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后必然面临着各种适用和完善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在进行制度的立法目的和理论基础分析后力图描绘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导向和制度前景,为其后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展开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在海上责任保险中的直接请求权的权利属性,一直是海商法学界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因此,应当根据自愿海上责任保险与强制海上责任保险的特点,将自愿海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界定为法定转移的权利,而将强制海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界定为法定独立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鉴于实践中当事人合谋通过诉讼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多有发生,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尝试性地对此增设了旨在保护其权益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但作为制度初创,立法对此规定过于简约,无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确定的详尽指引.鉴于此,界定其含义,审视其功能,以解释学和比较法学的视域,深度检讨我国现有的第三人救济制度,参考借鉴域外的相关制度,尝试性地构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独立型第三人撤销之诉之程序要件,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契约上的请求权,通常发生于契约当事人之间.但契约外的第三人也会由于担保债的履行而享有契约请求权.对于此种情形下第二人行使的请求权,人们习惯地认为这种请求权是代位权.本文试图通过对代位权的分析,以及其与第三人行使请求权之间的区别,得出债权让与才是与契约有关的第三人行使请求权的法律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承担是一项学理上承认且理论成熟,司法实践中被普遍运用的重要民事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却没有正面对其作出明确规定,诉讼承担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且程序性规则完全缺失,导致司法适用鱼龙混杂,于法无据。而与我国立法渊源十分相似的日本,在其《新民事诉讼法》中对诉讼承担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度科学,实操性强,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应该吸收日本的宝贵立法经验,从诉讼承担的适用范围厘定及程序规则构建两大方面去完善我国的诉讼承担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特有的制度,具有减少矛盾判决,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也属于民事诉讼,理应允许反诉的适用。然而,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内容、诉讼观念、程序运作以及诉讼法律关系方面与纯粹的民事诉讼不同,允许附带民事诉讼被告提起反诉会造成扰乱私法秩序、不利于被告人利益的保护以及拖延诉讼等不利后果,因此反诉不宜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适用。  相似文献   

19.
证人证言历来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的证据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证言制度暴露出了若干的问题,影响了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既有理念上的落后,也有立法和司法上的不足,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使其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