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协同创新可以突破不同系统、主体间的壁垒,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通过深度合作,促进不同系统、主体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与两类教育内在发展需求的耦合。实践证明,要促进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必须赋予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必须完善两类教育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必须形成两类教育协同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与绩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主体间的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及利益取向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博弈主体的利益要素和制度的创新,高等教育各主体间的博弈均衡对如何有效的配置提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与实现教育公平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3.
社区生活的发展产生社区教育需求,教育需求引导教育供给,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与纠葛,妨碍社区教育的发展。由于社区教育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交换来获取自身利益同时,产生社会效益,社会交换理论成为分析社区教育主体间利益冲突的工具,建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就成了社区教育发展的良性之道,运用社会交换理论阐释社区教育内涵,让社区教育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治理语境中的教育政策制定,是一种以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与教育政策相关的不同主体间利益"最大公约数"为宗旨。教育政策制定的回应机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渠道、回应反馈等方面构成。设计适应社会治理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首先,应加强体现治理理念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平台建设;其次,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间的信息畅通渠道;再次,建立与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与制度;最后,创新对教育政策制定回应的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选择的结果。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育中介组织也出现了失灵的现象。教育这一组织系统要获得多元动力,需要通过制度变革,在重构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伙伴型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规则激励和资源创新调动教育中介组织参与教育发展的内在积极性,进而形成政府、教育中介组织和学校之间的良好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利益,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矫正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论域。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满足不同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基于社会理念中的共同标准,同时也受制于既有的制度环境和利益结构。它的正义取向体现为平等、补偿和发展三个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制度必须有效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及政府教育权责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以教与学行为“时空分离”作为本质特征的互联网教育是一个学生、教师、管理者多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各主体间的教育利益关系交织构成了系统发展的规律与模式。从三类主体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利益要点出发,本研究梳理了主体间的长期与短期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利益关系为线索的三方三策略非对称式演化博弈模型。利用“李亚普诺夫第一方法”,本研究对演化模型中的进化稳定策略进行了数值分析,以之为依据总结了互联网教育存在的五类发展模式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能表现。最后,研究结合对互联网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与估计开展了仿真分析,并依据仿真演化的动态趋势提出了实现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讨论了互联网教育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阶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在日臻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市场商品性两种属性。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应符合国家利益和全社会民众利益,具有社会公益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所有制成分的多元构成、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具有市场商品性。而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主体,涵盖了包括社会、企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群体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因此应坚持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价值准则。这一准则关系着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决…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的价值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控制教育资源,追求教育利益的一种活动。教育政策的价值系统主要由教育政策活动的价值要素及其关系构成,包括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教育政策的价值客体、教育政策问题和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等主要方面。教育政策主体控制教育资源并追求教育利益时,产生和形成各种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其价值要素之间构成了一系列基本的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叶澜 《教育研究》2006,27(8):3-9
研究教育变革,必须关注教育变革的主体问题。教育变革主体的构成具有复合性,可分为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和行为主体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内部的构成还有类型与层次的区别。三大部分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且在教育变革的不同阶段发生着转换。变教育变革单一主体观、模糊主体观为复合主体观,认清其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不同主体的积极合力的形成,提高不同主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变革深化和取得最终成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核心,学校和家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路径,以及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充足的教育经费的财力资源、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价值引领三大条件。完成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大改革任务的关键驱动力是要提高教育改革的效能。教育改革效能是人们为不断满足教育系统内外的要求,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通过教育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为核心,进而使教育的组织和人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有效作用及其状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提高教育改革效能,是由教育改革效能与教育改革思想上的引领性、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上的同步性决定的。提高教育改革效能,要适应教育内外环境发展的需要,有充足的教育改革资源,有高效的教育改革路径和高效的教育改革过程,要以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注意处理好教育改革中组织及人的发展的特性、作用及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教育重建运动使公共教育体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市场化、民营化的措施改造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试图重构国家与教育、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我国公共教育体制在改革中也出现了若干典型的市场化运作形式,不同程度地把教育与市场结合起来。然而这场改革带给教育的除了正面效应外,还有许多负面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改革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就有可能限制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空间,甚至对我国社会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妥协机制和妥协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教育生活中,多元主体之间的让步与妥协,是解决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的争端与分歧、阻力与障碍,推动教育制度变革的重要机制.同时,在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仅有妥协机制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制度变革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稳定、可靠的妥协程序.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取向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等教育市场化取向改革,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其目标在于建立起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同时存在着市场化取向不明显、市场化取向发生方向性偏差甚至是反市场化取向等现象,这些现象带来了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浪费、办学效益不高和有失教育公平等问题。必须在更新思想观念、改革管理体制、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加强依法行政和依法办学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决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进步或革新,实际上它正在引发和推动着我国教育教学思想、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的过程与方式、方法发生根本性变革。正确、充分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改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快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高效的方式。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及其发展与变革的特征,掌握网络教学系统的构成及其形式,抓住网络教学与教育技术变革的关系,是推进教育技术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村教育尽管在税费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教师问题、县乡管理体制问题、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应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改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县域农村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持续有效的制度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扶贫措施,逐步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农村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课程改革要求人们在放弃原有课程观、重新建构课程观的基础上,对课程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高职课程有自己的改革方式,"一刀切"式的改革不适合高职课程。高职课程改革的外在动力是社会经济需求,内在动力是脱离普通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满足不同需要。高职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当关注教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文章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观念变革入手,探讨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但是在教育改革体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教育改革频频出现循环与钟摆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公平追求和素质教育推行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劣根性的消极影响。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从文化入手,对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造与超越,重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合理借鉴西方文化,从而促使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