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的写作活动带来写作材料获取便捷、作品发表容易、写作动机主动、写作形式自由的积极影响,同时也给写作主体带来取材惰性化、思维碎片化等令人堪忧的问题.高校写作教学要积极应变,更新、调整和充实写作理论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开展教学;立足写作根本,以提高学生基本写作能力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三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乐于评改,善于评改。  相似文献   

3.
采访写作是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但因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新闻院系的新闻采访写作教学一直为业内人士诟病.国家精品课新闻采访写作的主讲教师、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曾经指出:"新闻采访写作课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教条式的照本宣科,老师讲,学生记;灌输式教学,没有提问,没有回答问题;很少布置写作作业,即没有课外作业和课堂练习;如果布置作业,老师按照传统的新闻宣传模式,‘斧正'或‘枪毙'学生的稿件,把新闻写作变成了单调、压抑、缺乏乐趣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徐国胜 《大观周刊》2012,(32):275-275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5.
鲁彩苹 《大观周刊》2012,(1):129-130
《管子·兵法》道:”和合故而能协”,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只有和睦、团结才能协调一致,写作教学也是一样。教师既要多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多元和谐,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师生关系和谐;在写作教学中,既要使其他相关学科融入课堂,协调一致为其服务,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学生的人品和文品一致和谐。  相似文献   

6.
邹翔 《大观周刊》2011,(15):180-18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  相似文献   

7.
黄海容 《大观周刊》2012,(14):226-226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小学生口头氧达和书面表达的作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本文谈到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号,激情促写;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观察能力: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的思维能力;如何运用现代教有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表达能力;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的评改等等内容从。从而为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如何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影视文案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使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策略。一是使学生熟悉影视艺术的基础理论与创作规律,这是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的基础;二是督促学生将观摩经典影视剧与揣摩对应剧本相结合,这是使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的有效途径;三是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多层次的剧本写作实践,这是促使学生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的关键环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尽快从文学思维转换为影视思维,掌握影视剧本及其它影视文案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合格的影视文案。  相似文献   

9.
戴世刚 《大观周刊》2013,(10):252-252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每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所占的分值都不低,可以这样说,中考英语就是竞争英语写作,谁的写作水平高,他的英语分数自然遥遥领先,胜人一筹。英语写作也是一大难点。就象汉语写作一样,学生具有畏难情绪。面对作文,许多学生往往望而却步,一脸茫然。如何辅导学生书面表达,写出语法现范、内容健康,语言地道的优秀作文呢?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大观周刊》2012,(47):358-358
本文通过对书面表达在近年中考题中所占比重以及考生在书面表达上的现状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有必要对初中书面表达训练方式进行研究。之后,对书面表达的训练提出了三个观点:重视基础知识训练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欲望;改进写作训练方法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以巩固学习写作的兴趣。进而对具体做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大观周刊》2013,(2):170-170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作文与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教师方面在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表现为:(1)散——缺乏条理性、分散;(2)乱——各层次写作杂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有关英语写作策略的研究主要有:杨淑娴(2002)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中英语写作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刘东虹(2004)研究了写作策略对写作质量的影响;吴红云、刘润清研究了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核心目标归根到底是培养应用写作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开设该课程,其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特定工作岗位即土木工程建设相关岗位需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课堂理论讲授多,而学生实践少,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鉴于此,对于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来说"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合理、优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院系往往有所谓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前者主攻学术写作,后者主攻新闻写作。两种文体看似泾渭分明,然而,作为一名同时讲授学术写作和新闻采写的教师,我认为学术写作与新闻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如果两种文体写作能够取长补短,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勇 《大观周刊》2013,(5):214-214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这一方面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困扰教师们的难题。本文从“以说带写”在初中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为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杨敦显 《东南传播》2011,(7):115-116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要主动学””.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入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瑞琴 《大观周刊》2012,(35):264-264
英语写作教学要求,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促进写作兴趣形成,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训练儿童高阶思维的重要方法.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既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尝试小说、诗歌等多种题材的写作活动,又可以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转化为任务写作,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写作自信心.Authorfy根据英国教育部制定的KS2阶段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儿童打造互动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它作为英国的一家创意写作教学平台,旨在将专业作者和课堂对话相结合,同时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它还通过社交媒体,向用户推荐相关作者和图书等,助力教学资源传播,从而扩大用户群体.其整合教育和出版相关的多方资源、促进阅读和写作融合以及借助社交媒体推广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实践,对我国的教育出版工作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9.
陈志芬 《大观周刊》2012,(17):194-194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在经过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教育培养过程后,学生一般都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但是如何针对职业技术学校高中这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和群体,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锤炼与提升呢?本文以职业技术学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学生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职业技术学校高中学生写作的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在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平台下,新型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强调写作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