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秘书学本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与路径,有利于立德树人。培育施教者思政素养,形塑优良的师德形象,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条件;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运用融点嵌入式和触点关联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挖掘学科知识隐性资源中的思政教育价值。适度应用国内外经典教学理论,创设凸显思政要义的课程实践平台,均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感与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具有实践导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生态教学的基本特点。对于环境伦理教育而言,应通过融渗式伦理教学、隐性课程开发、社会资源的利用等多层面,推动和促进生态教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职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内核要素上高度耦合,在价值导向和部分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目前的高职榜样教育仍存在一些现实误区。据此提出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榜样教育的优化路径:做好榜样教育顶层设计,营造榜样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讲好思政课榜样故事,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索专业课榜样教育,以技术技能榜样引领学生成长;运用好朋辈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效仿身边的榜样;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拓展榜样教育的宽度和效度;探索数智化网络实践,巧用榜样教育网络数智资源。  相似文献   

4.
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如何在中学阶段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是近几年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作者带领课题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索和实践项目式教学,经过多个案例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在中学学科教学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一些策略,对实施项目式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构建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以学生参与为基本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养成学生跨时空思维能力,增强知识应用性。本文结合案例探索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策略,以期增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性,提升历史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公民教育,提高学生公民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施策不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公民教育课,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公民素养培育提供了宝贵素材。试以疫情防控为例,谈谈实施公民素养培育的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九个省市的城乡小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后发现:小学生公民素养在整体上得分较高;小学生公民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公民素养要高于男生的公民素养;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的公民素养要高于乡镇学生的公民素养;东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情况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但中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与西部地区小学生的公民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情况,为提高我国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应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加强小学生的实践训练,做到知行统一;克服性别刻板观念,树立男女平等思想;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社会公民素养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能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本文在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教学基础上,以构建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为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重视问题式教学”,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视角出发,对问题式教学对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的促进、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的高考作文分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兼顾两者,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有赖于教师的不断探索。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融文化于作文这一作文教学方法,巧提作文内涵,塑造学生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公民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独立民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民与公民教育入手,总结归纳了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培养途径,重在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现状和遇到的难题,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公民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日渐成熟,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改革理念上,历任学校领导层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通识教育的改革理念;在课程上,开展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多元软实力;在教育设施上,E化硬件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自主快捷选择。国立中央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大陆高等院校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公民素质在不断提升,作为公民后备力量的大学生对国家公民发展有长期影响。但是,我国历史上缺乏公民教育传统,现阶段公民意识淡薄,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制约因素。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是未来改革开放的主要建设者,要成为高素质人才,首先必须成为合格公民,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和首要职责。  相似文献   

16.
欧盟于世纪之交开始实行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在这次科学教育改革中,欧盟始终以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为出发点,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促进所有学生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重视基础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并力图实行几大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开放、民主与包容的科学教育环境。欧盟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citizenship discourses empirically through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as these emerge in and through their everyday experiences. Drawing on a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sation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is carried out. This analysis characterises three discourses of the active citizen – a knowledgeable citizen, a responsive and holistic citizen, and a self-responsible ‘free’ citizen. The analysis raises questions over the implications of contemporary efforts for the intensification of standardising forces through citizenship education. It also stresses the notion that engaging students actively does always also involve discourses other than those stressed through the curriculum, which nurtures the body and nerve of democracy itself.  相似文献   

18.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new citizenship curriculum in England treats learners as citizens or subjects by evaluating whether the interests of state or citizen predominate. Philosophical, contextu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re drawn upon to evaluate mechanisms which mediate state power in young citizens’ lives. Current methods of delivering and assessing the citizenship curriculum in schools are challenged and the ideology underpinning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conceptualized in official discourse, is questioned. The view is advanced that citizenship cannot be reduced to what learners know (the informed citizen) or do (the active citizen) as it cannot be divorced from who they a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liberal democracy bu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as it addresses issues relevant to the state education of citizens elsewhere.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高校德育效果,公民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强化。原因在于: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将要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这是高校德育必须达到的底限目标;第二,“自下而上”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是公民教育的长处,它可以化解学生对传统说教方式的抵触情绪;第三,公民教育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适应大学生的心智状态,以智育手段提高德育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养成健康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