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及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依据第35~37届体操世锦赛和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及发展趋向:采用低难度动作为上法,使用高难度的单个体操、技巧动作及“三个以上动作”构成的技巧(或体操与技巧的混合)“多连接串”,再结合“二连接”的“体/技(或相反)”和“体操(或技巧)”,并运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优秀选手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选用腾空的“D D”以上高难度“技巧二连接”、发展C组难度以上“同一空翻”的“三连接”和开拓“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等,将是新奥运周期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平衡木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以往我国运动员在平衡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以2004年苏州全国体操锦标赛上程菲、李娅的平衡木比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人平衡木时的下法技术进行研究对比,找出两名运动员在技术规格、技术创新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两名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女子平衡木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37届世锦赛团体、全能和单项决赛运动员为对象,结合悉尼奥运会和2001年、2002年世锦赛等资料,从上法、木中和下法动作的发展,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等方面,对当代平衡木的发展趋势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希望对我国平衡木的训练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程菲完成的平衡木团身后空翻转体360°站木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平衡木的技术水平,保持我国平衡木的优势地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选手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平衡木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难度平均为6.34分,其中技巧与舞蹈动作的比例接近为6:1;技巧动作中前空翻类型占六成,挺身前空翻及其转体和团身前空翻几乎是每位选手的规定动作;上法呈现多样化特征,下法的动作类型全部为后空翻动作;完成技巧动作的质量欠佳,整套平均扣分高达1.253分之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既定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质量,重点是提高技巧动作的控制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分析,针对运动员空翻前杠下的振浪、撒手瞬间、抓杠瞬间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测定和提高平衡木上平衡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依据随着现代体操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女子平衡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成套自选动作已经进入了高空翻连接复合转体和高难跳步、旋转动作相结合的时代。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善于在各种复杂变化的条件下,准确地感知自身在空间的位置和控制动作的平衡。而平衡木本身就是一项典型的平衡运动,对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要求相当高,所以,这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一套平衡木动作能否顺利地完成。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不足,是平衡木动作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当1914年俄国的А·И索辛第一次完成了团身后空翻两周动作时,人们为之赞口不绝,并称之为“致命空翻”。而在今天,该动作已成为技巧单人项目男、女运动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动作之一。自1974年苏联运动员宾德列尔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以来,该动作相继被许多运动员所掌握,并进一步发展到用屈体形式完成后空翻三周动作。近年来,我国数名运动员经过刻苦钻研,科学训练,也掌握了后空翻三周动作,同时还完成了目前世界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可以预料,在前、后空翻三周动作的基础上,很快会发展加有转体的新动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男子跳马手翻空翻及手翻空翻加转体多复合型动作的出现,女子跳马也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七四年第十八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女子跳马开始出现了"科尔布特跳"(即360°前手翻)和塚原跳(即侧手翻转体90°团身后空翻).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上,团身、屈体塚原跳、前手翻前空翻等动作已被多数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单杠飞行动作的发展及其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近三届体操世锦赛单杠决赛中飞行动作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飞行动作数量和难度均有一定发展,后空翻两周越杠类动作成为主流动作,各种形式的特卡切夫直接连接被广泛采用,前空翻类型动作日趋减少,马尔凯洛夫的使用甚少.单杠比赛成绩与飞行动作的数量和难度无直接联系,而与整套动作的质量和下法稳定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参加悉尼奥运会高低杠决赛的8名运动员为主要对象,对当今高低杠比赛整套动作的结构与发展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动作难度以开发独具风格的多度转体与飞行动作、并提高连接价值为主;动作连接以腾身回环、后空翻与弧形转体等换杠动作的创新为潮流,并尽量减少连接动作,以提高比赛的时间效益;在重视完成动作质量和后空翻类下法稳度的基础上,稳步开发前空翻类动作,以实现下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2013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以伦敦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素材,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成套编排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强调竞赛安全性、延续成套编排多样性、厘清利用场地要求等是新规则自由体操项目变化的主要特点;新规则限制"空翻1周半"数量与连接方式对当今优秀运动员成套编排造成较大影响;基于自由体操单个动作和技巧串连接动作是成套价值的主体构成内容,可采取追求"均衡增值"、储备"向前类"难度动作、突破连接技术瓶颈来实现"技巧串增值";随着新规则淡出"空翻1周半"类动作,"非技巧类"和"向前类"单个动作难度的拓展空间有限,在"单个动作增量"方面,应重点储备"向后类"高难度动作、发展"向侧类"难新动作来提高成套编排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平衡木木上起跳是高难度分值空翻动作的关键技术,本文旨在揭示平衡木屈体前空翻转体180°(简称“F180”)起跳阶段运动技术及下肢动力学特征。方法:使用3台高速摄像机(300Hz)对世界冠军眭禄 F180起跳动作进行拍摄及三维运动学分析,基于 LifeMod 建立19个环节个性化人体模型和平衡木模型,仿真 F180的起跳动作。通过比较实际运动和仿真结果,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人体下肢发力特点及承受的内外负荷。结果:F180起跳阶段,运动员下肢髋、膝和踝关节反作用力依次增大,踝关节负载最大;下肢木上反作用力、关节反作用力和关节力矩均是右侧大于左侧;矢状面和额状面内关节力矩均为髋大于膝,踝最小;平衡木水平反作用力左右方向相反、大小接近。结论:平衡木 F180,运动员为了保证起跳效果和稳定性,双脚必须同时起跳,且都应向正中矢状面发力,大小接近。髋关节力矩在F180起跳中起主要作用,右腿为主要发力腿。下肢关节力及力矩的有效协调配合,提供了 F180起跳垂直动量及向左转体角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说明前手翻连接技术所产生的水平速度对完成空翻动作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运动学分析法 ,对前手翻技术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认为 ,正确熟练的掌握好前手翻基本动作中的摆腿、推手与翻转技术 ,是前手翻产生较大水平速度的关键。由此结论 ,前手翻本身具有的三快特点 ,有利于产生和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利用率 ,并有助于垂直速度的转换 ,从而达到高难动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是有加分因素的D级高难动作。该文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座谈,结合拍摄到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动作分析,认为后手翻动作不管是上肢或下肢摆动要快,制动也要快(制动角约为554),这样完成整个动作才能做到低、平、快。在团身后空翻起跳阶段脚着地前,髋、膝、踝关节应主动蹬伸,缩短踏跳时间;下肢蹬伸的同时,手臂和躯干快速向后摆动,并及时制动,形成较好的动量矩传递,脚离地时相髋未完全打开,有利于腾空后团身。  相似文献   

17.
跳马踺子跳转180°接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类动作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技术,文章通过运动学分析,找出了黄旭完成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般运动学规律,为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提出完成团身前空翻三周动作的一些运动学特征和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