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本文结合实践论述了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达到活的教学境界,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如果教师能达到"教活"的境界,学生的"学活"就不成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情感、激活思想的学科。教“活”语文课,让每一节课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涵养品格,应当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个较高境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观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引起了课程观与课程资源观的变革。新的课程与课程资源观凸显了“教师即课程”的价值,使教师成为一种“活”的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主体条件有:教师要树立积极的课程参与意识;教师要成为反思实践者;教师要与学生结成良好的师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刁晓娟 《科教文汇》2008,(24):168-168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培养和应用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使其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才能展露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达到“轻松愉快学化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情感、激活思维的学科。教"活"语文课,让每一节课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涵养品格,应当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个较高境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在中职教学中,如何教"活"语文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历史这门课大众化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历史教师能够借鉴《百家讲坛》中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解读历史的经验,使历史课堂“活”起来,把各层次的学生调动起来,不仅仅给他们知识,更给他们智慧。  相似文献   

7.
何瑶 《内江科技》2004,25(3):27-27
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吹向神州大地,千百万教育工作者立足教坛,耕耘探索,求实创新,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积极作出自已的贡献。“让作文批改活起来”,这是我在课改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点体会。叶圣陶在谈到教学体会时曾说过: “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体会:徒劳无功”。的确,作文是改出来的,但不是  相似文献   

8.
吴志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66-166,255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强劲春风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过去机械的程式化课堂正逐渐被摒弃,一种新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生命课堂随之生成。课堂教学不再仅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灵动和生成。智慧的小学数学课堂呼唤着教师备课的机动和上课的灵活,呼唤着让“预设”在“生成”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孙蕾蕾 《科教文汇》2009,(30):206-207
文章针对如何在政治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切实达到新课标对中学政治教学的要求,分别从让课堂“活”起来、让作业“活”起来、让考试“活”起来三个角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到通用技术,大多数人都会存在“既枯燥又乏味”的定式思维,其实,通用技术课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它是一本“活”的教材。教师如何把活的教材教活,学生如何把活的知识学活,取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必须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积极的情感教育、激励、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谢胜瑜 《知识窗》2008,(11):1-1
有语录说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如今不是战争年代,主张“不怕活”与怂恿“不怕死”相比,显得更尊重生命,也更贴近现实。  相似文献   

12.
童民 《金秋科苑》2008,(5):26-28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死”与“活”这一辩证关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能“死’能“活”,实为外语教学之真谛。  相似文献   

14.
杨世英 《科教文汇》2014,(20):32-32
长期以来,一些政治课老师在对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往往会感到比较头疼,甚至他们认为,哲学课枯燥乏味,过于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不感兴趣。于是出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面对老师的提问要么鸦雀无声,要么集体合唱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克服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恐惧症”?如何让哲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是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审视且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丰华 《科教文汇》2008,(36):119-11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书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本文针对如何教“活”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以《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李朝霞 《科教文汇》2014,(25):38-39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必须让其“活在当下”。本文主要探讨此课程“活在当下”的创新思路的内涵及意义、教学方法,使其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夏莉 《科教文汇》2008,(32):110-110
教师的语言是最简便、最基本、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直观性的“讲”,就是要凸现语言的逻辑性、趣味性、具体性和形象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跃入高层,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翁国城 《知识窗》2013,(14):17-17
让课堂"活"起来是学生迫切期待的,也是很多教师长期追求的。尽管当前不少课堂存在沉闷和低效的现象,但有些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本文从精心引入、引导质疑和巧用幽默三个方面探讨了让物理课堂"活"起来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单纯的理论说教起不到多大效果。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关注德育的渗透,可使德育工作真正达到“寓德于文,润物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陈勇 《知识窗》2013,(24):60-60
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教师做了精心准备,明确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但由于学生反应冷淡、兴味索然,致使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可见,学生兴趣的浓厚程度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也融融、学也融融”的教学境界,成为许多教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