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基于创新绩效评价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以74家已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合理评价科创板上市企业在上市前的创新绩效水平,分析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定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
证监会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提出了新要求,3项常规科创属性指标中,要求企业具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本文从过往企业科创板上市过程中实际遇到的专利问题出发,对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中的要求进行解读,并为企业及投资人提供专利问题的防范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创板的设立集中体现了科技创新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性。文章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长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科创板政策、企业成长周期、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人才队伍等共性规律,凝练了科创板上市企业特征,为科创板上市企业群体画像,探索建立科创板企业培育库遴选标准,为江苏省进一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优化江苏省创新环境、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进一步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了解企业的综合实力。通过构建基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一级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分类模型(RAGA-PPC模型),对2013年上海市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创新能力实证分析。总体来看,上海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涵盖了上海6大制造支柱产业,上市主板企业总体创新能力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创新技术转化能力不足,企业经营不善,企业发展动荡不稳,都会影响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企业总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国家电行业17家上市企业2011—2015年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该指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6.
从受资助企业视角,分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企业成长发展的影响.基于原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助的上市企业数据,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沿革和运作模式入手,结合上市板块特征,对受资助企业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以行业为划分标准,通过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企业成长性.结果表明:受...  相似文献   

7.
徐志坚  夏伟 《软科学》2011,25(4):117-120,124
利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首批创业板公司的数据,对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业绩增长与总经理、高层管理团队以及核心人员股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证实了相关假设。  相似文献   

8.
正4月16日,中国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修订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据介绍,《暂行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明确科创板优先支持方向,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以及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增加研发人员占比作为科创属性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56家农业上市企业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因子分析方法对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打分和排序,并通过聚类分析比较各区域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影响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企业规模与财务、研发产出、区域创新力、研发投入、人员素质、企业成长6个因子;农业上市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省份的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省份的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对如何增强农业上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科创企业的孵化网络资源获取如何通过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成长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构建了孵化网络资源获取、市场导向与科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模型,借助SPSS 22. 0软件对宁波市229家在孵科创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对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孵化网络中知识资源以及资金资源获取对科创企业的成长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对企业成长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在孵化网络资源获取和企业成长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证实了孵化网络中科创企业成长过程机理,为孵化器的服务提供以及科创企业成长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4-2019年中国388个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董事会特征对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硕士教育程度以上占比、技术背景董事人数占比、技术董事薪酬激励、独立董事占比等对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比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陕西省2011-2013年4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性质、创新投入以及创新驱动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性质对创新能力测评存在约束性,要积极发挥行业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视行业性质对创新能力测评的约束性;创新投资对提高创新能力水平、提升上市公司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市公司公开信息的披露程度有利于对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在创新驱动要素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政府部门应为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水平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从创新资源获取、创新资源整合以及创新扩散3个方面设计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数值转换构建改进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同时使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数值上的含义,并进一步选取国内71家核电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现阶段我国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在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并根据其特点,通过对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建立一套能源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利用云模型在电力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并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提出提高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9个典型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得出我国最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实力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并指出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经济间的协同作用。最后根据部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林杰  梁铄  康荣 《科学学研究》2019,37(6):1122-1132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基于SCP范式,通过构建包含外溢效应的CDM模型,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电子信息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环境政策以及产业内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总结出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绩效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省  杨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44-151
将数字技术能力细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获取两类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技术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类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基于沪深股市32家数字技术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具有原动力作用,均能够促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提升绩效,但必须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目的 .其中两类能力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数字技术获取能力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2)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但中介作用有限,其中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起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是数字技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本文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农业创新驱动过程模型,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熵权TOPSIS法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广西2010~2016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增速大幅放缓;投入能力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但此模式不可持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专利申请授权数与人均教育投资支出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水平较低,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