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E-learning环境下用户交互学习中的协同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昌平  严炜炜 《图书馆论坛》2011,31(6):45-50,44
随着E-learning教学模式的普及应用,E-learning用户的知识创新活动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E-learning环境下的用户交互学习特性,探讨用户交互学习中的知识创新过程,并利用概念图协同创新和SNS协同创新完善E-learning平台的用户互动创新方式,最后参照Blackboard平台具体构建E-learning平台管理框架,并阐述用户知识创新实现流程和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E-learning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learning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员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E-learning的本质及特点,高校图书馆员应在E-learning环境下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在图书情报知识方面培养馆员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E-learning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员工培训和远程教育的重要方式。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学习类型和存在的问题,以及E-learning在员工培训中的独特优势,之后对高校图书馆构建E-learning网站的类型、基本教学模块架构和实施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分析概念图对信息素养教育所提供的功能支持,提出以概念图知识模型作为信息素养内容的组织和展现形式并与E-learning环境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理念,引入软件工具CmapTools构建信息素养概念图知识模型实例,并将其应用于E-learning环境平台中,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协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知识组织传播模式对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4):112-114,117
对搜索引擎、开放存取、维基、DIGG、CNKI、威客、E-learning等互联网知识组织传播模式的特点与运作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詹川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111-115
介绍教育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及理论。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对传统的E-learning系统课程体系结构进行细化,提出方法单元和媒体片段的新概念。设计出基于教育心理学角度的E-learning课程本体表达模型,它将使基于该模型构建的E-learning系统具有智能的学习指导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升企业知识存量的有效模式——E-learning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arning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教学模式有:研究培训模式;案例研习模式;资源型学习模式;协作模式等。一个完整的E-learrIing的架构,应包括:一个核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和前端网页及入口网站。实施E-learning的关键因素包括组织、技术成本、使用者、课程、组织文化和评估等因素。目前,E-learning呈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8,(6)
一、概述目前盛行的网上在线培训系统是针对企业和政府机构设计的新一代网络学习平台,在线培训系统在承接传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之上充分实现了E-learning的设计理念,通过Internet或局域网开展网上学习、在线  相似文献   

9.
将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引入教育语义网环境下的个性化E-learning系统。探讨了个性化E-learning系统在SOA方案下的核心问题,最后设计了一个基于教育语义技术的SOA解决方案。根据此方案进行开发学习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异构学习系统和各种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数字化学习以其不受时空、人数限制,低成本、高质量、适应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可管理、跟踪、量化学习效果等优势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本文在阐明数字化学习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企业培训导入E-learning具有的优势基础上,对企业如何有效导入和实施E-learning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the term lacks a standard definition, learning commons represent academic library spaces that provide computer and library resources as well as a range of academic services that support learners and learning. Learning commons have been equated to a laboratory for creating knowledge and staffed with librarians that serve as facilitators of learning. Many of these spaces evolved over time with the addition of campus partners and servic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literature on academic library learning commons to identify common themes. A qualitiative analysis of 103 articles identified five themes including: planning the learning commons, assessing the learning commons, benefiting from the learning commons, collaborating in the learning commons, and staffing the learning commons. Foremost, the review pointed to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learning commons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To that end, it remains critical that librarians possess the capabilities necessary to support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in these next generation learning spaces. Some of these capabilities include traditional library skills, but librarians' computer literacy, including familiarity with web 2.0 technologies, and their knowledge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remains important too.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lds that the learner, through interaction and experience with an object or process, creates knowledge. Instruction based upon constructivist theory places the student at the center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ile the instructor serves as a guide or facilitator. In direct contrast, traditional learning places the learning in a more passive role, simply mirroring or reproducing knowledge that was provided by the instructor. Constructivist theory has enjoyed a certain level of popular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s emphasis has shifted from a pedagogical framework to a more andragogical (i.e., adult and learner-centered rather than instructor-lead) one. Emphasis upo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seems a natural fit with a constructivist-based approach to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involves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alysis, synthesis, evaluation, and ultima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learner may reach conclusions or form independent judgments based upon what the learner has experienced combined with previous knowledge.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using a constructivist-based approach in the field of online library instruction would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reaching the large percentage of learners who do not participate in traditional face-to-face 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sessions. This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for constructivist-bas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nline using onlin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3.
信息过载现象导致发现并获取有用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急切需要精准的知识发现和问题解答服务,通过对当前实现精准知识发现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采用基于传统知识组织构建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面向湿地领域进行语义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和精准发现实验。实验分析证明,传统知识组织方法无法单独支持特定主题的精准知识发现,尽管基于词向量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知识组织系统的局限,但会受到计算语料规模和质量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最终提出融合知识组织与认知计算的基本思路和体系框架,分析了融合方案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这对于构建新一代开放知识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3。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学习,数字图书馆和基于Web与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广。建立反映学习状况水平的个性化学习网站对于远程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模糊理论运用到远程教育网站的服务模型中,使网站具有自我调整的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文中提出了一种自调整的远程教育网站的体系结构和改进的CA算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知识的测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正在探讨的基础问题,知识的评价、计量和测度已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有别于传统知识测度的方法,基于知识属于认知范畴的理论,根据Brooks信息转换方程所揭示的知识增长机理,论证了知识量与标准教学时间存在正相关的映射关系,并通过人工概念形成的认知实验确定了知识量和认知(学习)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用算例的方式给出了根据认知(学习)时间计算知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79-82
论述知识共享传统理念的局限性使现阶段的知识共享实践遭遇瓶颈;同时,知识共享与知识流动关系密切。知识流动渠道管理是解决知识共享瓶颈的有效思路,知识流动渠道的通畅程度、丰富程度、易用程度决定着知识共享的最终效果。知识流动渠道管理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通过以人为主导的方式增加知识流动渠道数量、提升知识流动渠道质量,进而实现知识的自然流动和受控转移,以开放对话、主动学习和互动人际网络的方法来推动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教育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国际的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以此提高教学课程和专业实践的质量。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阻碍,限制了传统的国际化教育的规模和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该文介绍一个使用现有远程教育技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建立一个面向研究生的知识管理课程的案例。该示范项目由美国富布莱特基金资助,综合利用学习技术、基于互联网的WebCT系统、视频会议、个人间的交流和阅读等多种手段,创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虚拟学习空间。该文描述了师生们如何实现三个课程目标:(1)采用国际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2)双向交流;(3)知识管理。通过研究和实践得出如下结论:使用主动学习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应用多种技术实现国际化交流;最大化地利用异步交流和同步交流两种方式,鼓励个人和小组学习;关注于更宽泛的多学科内容,促使更多人参与到国际学习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使图书馆重新设计和提供以图书馆物理空间环境为载体的服务成为可能。优雅的环境、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和设备以及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空间为载体的服务应当满足用户交互协作式知识学习、信息挖掘、知识交流、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4,26(2):114-116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从发挥传统内容优势,借力数字化,重构期刊知识内容体系,增强知识转移目的性;通过网络平台扩展期刊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促进知识过程与知识结果的互动与转移;搭乘大众媒介,延展期刊科学传播功能,增强知识转移的广度等维度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中提升科技学术期刊传播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专利相似度检测(Similarity Measurement)可从宏观上辅助制定国家创新战略规划,发现国内外的热点及应对其他国家的专利流氓,从微观上为专利发明人、专利审查员、专利权人提供辅助支撑。[方法/过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Doc2Vec专利相似度分析方法,基于未进行清洗的专利语料库,采用深度学习的Doc2Vec模型,随机挑选了专利,研究了专利相似度检测问题,并和传统的相似度检测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Doc2Vec模型和TF-IDF模型对于处理不做数据清洗的专利语料的结果有相近性,该方法对分析人员的专利领域知识要求较低,不需要对专利数据进行基于专利领域知识的数据清洗,同时可为专利侵权、专利查新提供新的智能工具支撑,降低研究门槛和工作量,提升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