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丽博  骆耀峰  刘金龙 《资源科学》2018,40(9):1787-1799
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社会-生态系统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在气候变化适应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科学评估其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对于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候-生计”脆弱性框架,以云南省哈尼族农村社区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气象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哈尼族农村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① 哈尼族农村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暴露度较高(0.52),但由于当地社会-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较小(0.44),适应能力适中(0.48),系统整体脆弱性较低(0.02);② 哈尼族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较低得益于当地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传统的文化组织制度及集体行动机制;③ 不同地区敏感性及适应能力内部结构分化,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是制约地区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并发挥好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及传统组织制度,同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维持较低的气候变化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脆弱性评价模型、因子贡献度模型和熵权法,通过构建自然-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系统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脆弱性,以及各指标和各要素层对自然-社会系统脆弱性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河西地区中度、较高度和高度脆弱性区域占河西地区总面积的70.85%,脆弱程度高;②河西地区南部高海拔山区的脆弱性明显高于北部低海拔地区;③从三大内陆河流域来看,疏勒河流域脆弱性的程度最高,黑河流域次之,石羊河流域最低;④河西地区以自然适应能力、社会经济敏感性、自然敏感性和自然暴露度为主要贡献因子的地区分别占河西面积的91.77%、87.23%、67.85%和56.53%,降低河西地区自然适应能力、社会经济敏感性、自然敏感性和自然暴露度是降低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海岸带湿地已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风险。文章通过对海岸带湿地退化多重因素,如海岸带围垦、城市化发展、海岸养殖、外来物种入侵、海岸侵蚀、环境污染及海平面上升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适应我国海岸带地区发展特征的"与自然共建"湿地修复、湿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本有效评估及补偿、湿地综合监测等应对策略,为实现我国海岸带地区科学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2022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和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对外发布。文章简要介绍了其中有关气候变化的生态影响及适应对策的评估结果,并参考其他文献,介绍了有关中国的相关研究进展。第六次评估报告和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生态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主要包括:物候提前,植物生长季延长;物种分布区向极地移动或向高海拔地区移动、树线升高;物种局地灭绝或栖息地退缩;疫病发生频次或强度升高、范围扩大。这些生态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类群间存在一定差异。全球要进一步采取必要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应对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破坏与挑战。第六次评估报告和相关研究对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为制定和提出科学合理的气候变化应对和缓解对策,我国急需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生态学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家庭禀赋特征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8,(1):136-139
基于对湖北省10个地区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重点探讨了家庭禀赋特征对于农户不同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及其响应强度的影响作用。结论表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能够通过改善农户信息和技术可获得性来增加适应气候变化的可能性;经济资本能够为购买农业保险、调整灌溉等行为提供支持;地理和环境禀赋则主要通过降低实施成本和门槛来提高农户的适应能力以及可能性。此外,是否接受技术培训、获取气候信息是否容易、户主健康状况、是否加入合作社、土壤质量、细碎化程度、地理因素等均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的响应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光芸  赵昕宗 《学会》2014,(2):5-11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依赖于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一是基于村庄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信念、价值理念、信仰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二是由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及政府促成的组织网络等组成的制度型社会资本.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一是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不足.政府往往过多地介入到农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忽视了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二是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弱化.乡村社会中尚存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身份认同、父老权威以及乡村社会纽带等基于血缘和地缘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日趋弱化.因此,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政府要培育制度型社会资本,加强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引导和利用乡村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关系型社会资本促进关系型社会资本与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等制度型社会资本的融合,推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4,(2)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依赖于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一是基于村庄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信念、价值理念、信仰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二是由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及政府促成的组织网络等组成的制度型社会资本。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一是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不足。政府往往过多地介入到农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忽视了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二是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弱化。乡村社会中尚存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身份认同、父老权威以及乡村社会纽带等基于血缘和地缘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日趋弱化。因此,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政府要培育制度型社会资本,加强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引导和利用乡村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关系型社会资本促进关系型社会资本与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等制度型社会资本的融合,推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锡金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系统最近已经被推荐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的候选地。在这一地区,集中体现了被称为Demazong(稻米之谷)或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的神圣景观。这个神圣的、多样性的文化景观中,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利用传统的生态知识对极为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进行适应和管理。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位于高山地区农牧复合系统Dokpas,位于温带地区的传统的农林复合系统(如桤木-草本混交农业系统),以及海拔较低的暖温带到亚热带农业气候区的梯田/谷地稻作系统。将富含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进行边缘化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情。但值得说明的是,尽管这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却长期存在着贫穷、进入市场困难、经济和生态较为脆弱等问题。 锡金喜马拉雅地区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适应性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以及适应明显垂直分异农业生态区的多用途的植物物种。在那里生活着的不同的土著社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态知识,以适应、监测和响应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传统农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评估了从亚热带到高原农业生态区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管理途径,分析了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适应性与知识基础以及传统体制在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系统通过GIAHS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的作用。我们认为,为减轻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和应对可能的新挑战,应当采用参与式的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监测,并制定科学的政策。锡金喜马拉雅地区的传统农业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有助于促进这一传统农业系统的保护,促进边际社区的环境健康和生计的可持续性,确保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海洋渔业依赖度、海洋渔业产值和渔民生活幸福感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因素;海洋渔业生产效率、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开发强度、海洋环境治理效率及海洋渔业结构优化度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中层间接因素;海洋气候变化、生产空间压缩、海洋渔业管理效率及水产科技水平是4个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海岸带地区开展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基于"感知-适应"分析框架,以胶州湾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1980-2010年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事实、当地居民的感知及其与气候变化事实的偏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胶州湾地区近30年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幅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具体气候要素的感知与实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到参考时段的关系,居民对极端事件的感知与事实一致性程度较高。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措施的应用程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胶州湾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采用程度不高,适应措施的采用比例和适应措施的多样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干旱脆弱性是指城市系统对城市干旱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易于遭受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对城市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的评价分析是城市应对干旱扰动的基础。文章从城市干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出发构建脆弱性评价系统;在"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利用熵值法和贡献度模型,根据关中地区2009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关中5市的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渭南、铜川、西安和宝鸡市干旱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咸阳市干旱脆弱性水平较低;②关中平原城市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严格一致,敏感性与城市化水平呈正向关系,应对能力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因素影响,但自然资源因素发挥着更大作用;③各市干旱脆弱性指标层主要贡献因子各不相同,但呈趋同态势,突出表现在社会干旱敏感性以及应对干旱的技术、自然资源禀赋等因子上。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为丰富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及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而承东启西的长江中游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支流最多的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域内江、河、湖等湿地水文过程及江湖格局发生变化,湿地生态脆弱性加剧,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湿地生态有退化的趋向,进而影响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生态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围湖垦殖及湿地农业等方式对自然湿地的利用改造,长江中游构成了自然河湖与人工沟渠、农田镶嵌的复合湿地结构和景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高强度开发背景下自然—人工湿地的互动演变机制,考虑不同退化特征的湿地恢复目标与修复路径及变化环境影响下的湿地综合保护策略是长江中游湿地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湿地退化动因、受损过程与差异性退化机制,提出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目标、路径及综合保护策略,对实现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卢亚灵  颜磊  许学工 《资源科学》2010,32(2):303-308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c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因子的相关性,并对该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性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好的、相对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植被状况好、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和城市周围等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不同地区之间脆弱性高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脆弱地区,脆弱性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重脆弱区。  相似文献   

14.
土地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恢复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其共同作用产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土地系统不堪重负。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加重土地系统的脆弱性、损伤其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的。认识和有效管理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土地系统脆弱性及其恢复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陆地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我国土地系统脆弱性现状.介绍了国际上土地脆弱性与恢复力研究案例,重点探讨了当前恢复我国脆弱区土地系统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陕南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徐洁  黎洁 《资源科学》2018,40(10):2002-2014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脆弱性评估为易地扶贫搬迁在生计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衡量农户的生计脆弱度,探讨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估计农户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生计脆弱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工程移民的生计脆弱性指数分布不均,内部分化明显,生计脆弱度相对较高,而各种安置方式的农户群体之间均在生计上表现出一定的脆弱程度。高收入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偏态分布,表现为相对低位均衡化。随着农户生计多样化程度的提升,从单一生计户到多种生计户,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均趋于升高,而两种生计户的生计脆弱度最低。风险冲击、信贷可能性和已搬迁时间以及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教育和对周围人信任度均是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针对项目区搬迁农户生计脆弱性差异和重要影响因素,提出降解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3,35(5):1075-1083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为掌握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生计状况,认识不同草原区牧民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案例区,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草原区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西乌旗地区牧民的人均自然资本是荒漠草原区白旗的1.9倍,经济资本是白旗的1.8倍,物质资本是白旗的2.0倍,社会资本是白旗的1.3倍,人力资本也略高于白旗.两个草原生态区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和物质资本的差异.典型草原区牧户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以牲畜为主的经济资本,巩固居民住房、牲畜棚圈和牧业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本是该区牧民增强抵御气象灾害能力的主要生计策略.而荒漠草原区牧民自然生计资本薄弱,经济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引发的对草地的生计依存性下降削弱了该类区域改善牲畜棚圈和增加牧业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的增长动力,牧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以及牧区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更加脆弱,寻求第二职业、发展生计多元化成为该区牧民改善生计状态的主要策略趋向.  相似文献   

17.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谈判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及部委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的陆地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认证方法论与技术体系、陆地碳收支定量评估与认证、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增汇技术与措施、区域碳收支调控管理政策等研究领域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谈判的话语权;形成一支具有扎实研究基础,并适应重大多学科交叉的科技队伍,实现我国科学家进入世界前沿科技舞台的战略目标.该专项将着力回答如下核心科学问题:(1)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多少?(2)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有多大的固碳潜力和速率?(3)在温室气体减排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问题上我们如何应对?(4)如何认识气候变暖对大气CO2浓度的敏感性?(5)如何认识气候变暖对生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6)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是什么?通过专项实施将实现:自主建立我国能源、水泥等行业的碳排放计量体系,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以卫星遥感、空中监测与地面网络监测和大气模式系统相结合的我国自主大气碳浓度和碳源汇监测系统,以及陆地碳收支的地面观测研究网络;综合研究和定量评估我国各类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潜力与速率,评估我国重大生态工程的增汇贡献,研究人工干预下生态系统增汇的原理和技术系统,建立我国典型区域碳增汇的科技试验和示范体系;发展更为完整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定量预估未来气候增暖幅度相对应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理解人为排放气溶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一步减少其相互关系认知的不确定性;分析过去百、千、万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事实,研究过去万年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和人类适应过程,增强对气候变化自然过程及其归因的认识;分析国际碳贸易市场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可能影响,提出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林业、农业、牧业的减排增汇技术和经济政策,国内地区和行业间的生态补偿政策与碳管理体制等相关问题的政策建议与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67,自引:8,他引:167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的评估,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得无限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1、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研究;3、包含非线性及阈值的动态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4、改变账户系统和制定相应政策;5、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项目评估;6、大规模的小幅度变化和小规模的大幅度变化边际研究.  相似文献   

19.
草原生态资源是内蒙古重要的农业基础资源,气候资源是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资源,草原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已成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地实验调查,了解近50年鄂尔多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适应气候变化的情况。通过对草原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分析,探究气候变化对家畜结构、家畜适应能力、家畜数量、牧草种类及病虫害的影响,针对鄂尔多斯气候变化情况对当地草牧业的影响与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草牧业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小云  刘慧  杨育凯 《资源科学》2015,37(11):2261-2270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明确农户生产行为是否受此影响,是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关键。以华北平原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微观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评估干旱及生计资本等因素是否影响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及其影响在不同类别农户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干旱影响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是农户应对旱灾的主要措施之一。生计资本差异也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构成显著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越丰厚,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越少。此外,农户内在特质和外在自然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农户家庭基本状况、种植结构和所在村的自然地理条件等。为提升农户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相关政策制定应根据不同因素影响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